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59)
2023(14980)
2022(12886)
2021(12082)
2020(9924)
2019(22787)
2018(22970)
2017(43005)
2016(23520)
2015(25846)
2014(26145)
2013(25445)
2012(23356)
2011(20965)
2010(20807)
2009(18916)
2008(18411)
2007(16065)
2006(13762)
2005(11927)
作者
(67771)
(56484)
(55791)
(53313)
(35746)
(27103)
(25424)
(22077)
(21360)
(20042)
(19277)
(19028)
(18028)
(17859)
(17395)
(17387)
(16814)
(16797)
(16225)
(15993)
(14031)
(13875)
(13593)
(12862)
(12609)
(12597)
(12431)
(12201)
(11356)
(11347)
学科
(89418)
经济(89315)
管理(69826)
(65434)
(55582)
企业(55582)
方法(39332)
数学(33559)
数学方法(33174)
中国(24492)
(22912)
(22237)
(21734)
地方(21275)
业经(20295)
技术(20088)
(17633)
理论(16721)
农业(15390)
(14824)
(14806)
银行(14755)
(14341)
金融(14332)
(14227)
贸易(14218)
(14110)
环境(14009)
(14004)
财务(13931)
机构
大学(325785)
学院(324623)
管理(128543)
(123399)
经济(120567)
理学(111721)
理学院(110397)
研究(110160)
管理学(108462)
管理学院(107846)
中国(80170)
科学(71241)
(69621)
(56430)
(55539)
(54177)
研究所(51123)
业大(50289)
中心(49506)
(47690)
财经(45388)
(44106)
师范(43622)
北京(43560)
农业(42618)
(41340)
(40880)
(38739)
技术(36561)
经济学(36147)
基金
项目(230092)
科学(180927)
研究(167473)
基金(165507)
(145728)
国家(144503)
科学基金(123543)
社会(103968)
社会科(98393)
社会科学(98370)
(91695)
基金项目(88334)
自然(81339)
自然科(79455)
自然科学(79432)
自然科学基金(77992)
(77443)
教育(77000)
编号(67917)
资助(66837)
成果(55181)
重点(51694)
(51282)
(49728)
(49364)
课题(47748)
创新(47228)
科研(43899)
国家社会(42311)
大学(42304)
期刊
(132711)
经济(132711)
研究(93561)
中国(64507)
学报(55321)
科学(50058)
(48443)
管理(47781)
教育(42022)
(41825)
大学(40946)
学学(38462)
农业(33700)
技术(28628)
(26255)
金融(26255)
业经(22393)
财经(21421)
经济研究(21179)
科技(18308)
(18273)
图书(17757)
(17714)
问题(16854)
(15444)
技术经济(15356)
理论(15310)
业大(14128)
实践(14126)
(14126)
共检索到46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研究区域创新体系开放性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其次,通过对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和框架体系的界定与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开放性特征与创新资源流动,并梳理了区域创新体系开放性特征的演变过程。最后,以研发全球化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进一步阐释在科技与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区域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发展走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希  邢小强  仝允桓  
实现包容性增长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关键在于为长期处于社会网络边缘的贫困人群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包容性创新充分利用贫困人群中蕴藏的巨大消费、生产、创业潜力,既为企业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又让穷人参与到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帮助其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但包容性创新活动面临着市场信息匮乏、知识和技能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服务欠缺等特殊挑战,需要包容性区域创新体系为其提供支撑。包容性区域创新体系由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支撑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在技术选择、改进与扩散,当地信息获取,知识传播和吸收,信任合作关系确立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为包容性创新活动提供完善的基础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光州  赵立龙  熊磊  
文章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是以知识为对象,以利于创新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就是要加速体系内知识流转、应用,实现区域内行为各主体的知识共享,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并总结了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良强  郑雨苹  周颖  
针对我国区域经济中存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和功能分离的现象,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关联性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从地域关联、结构关联、功能关联及目标关联等四个维度评价区域创新体系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适应度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福建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的评价与分析,为寻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本文依据系统科学、技术创新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分析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这个理论模式阐述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功能、运行模式和调控要求、系统目标和实现机理。作为一种研究思路,这个模式将有助于人们去建立各自的区域创新体系,并对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做出分析和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晶莹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由于每一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各不相同,有必要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因此,为了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并使金融创新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针对现有研究,文章对区域金融创新体系的概念界定、要素构成、运行机制、功能作用和构建中的实践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邦英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组织,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网络,它能通过各行为主体间的互动,使区域内部形成高效率的协同效应,推动区域系统向高效率的创新网络演进,从而吸引区域外的经济资源在本区域内聚集、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的全面发展。作者认为,通过推进产业集群来构建西部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西部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1)加强产业集群主体建设,借助产业网络和社会网络或者遵循共同的技术模范来形成区域创新网络;(2)完善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系与运行机制,促进主体内部、主体之间以及中介机构之间信息高效流动,合理配置资源;(3)加强集群软硬环境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艳  李郑民  杨迅周  刘夏茹  杨文新  
文章论述了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分析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产学研合作在主体、利益分配、风险、沟通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解决好利益分配、降低风险、加强产学研各方交流、促进成果转化、改善外部环境等具体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绪庶  张宙材  
基于区域经济体系效能概念内涵界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兼具纵横向比较的方法,测算2012-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创新体系效能指数。研究发现: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各省(市)创新体系效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总体保持上升态势。30个省域可以划分为4个梯队,创新体系效能分层基本固化,但省域空间分布呈现创新分化加剧和创新极化增强的重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基本形成东部创新引领、中部创新崛起的空间分布格局,东中部与东北、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余以胜  刘芷欣  
面对区域创新体系内知识资源结构特点以及新的知识需求,传统知识创新主体需要从原先多个企业内部的、孤立的、分散的信息处理系统转化为产业、机构、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协同集成化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提出了从知识资源库、综合技术平台和机构重组三个方面建立跨企业、跨机构的知识资源组织体系,同时论述了面向区域创新体系创新系统的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S.V.Terebova  郭晓菁  
当前,有效的创新体系已成为确保俄罗斯创新发展道路建设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为俄罗斯所有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最佳条件。科学的创新发展道路是强化地区革新体系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地区创新发展道路具备"强劲启动平台",该"启动平台"包括投资吸引力、大型研究机构和中心、高科技生产设备、专业劳动力等。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不需要地区所有的科技指标都均等发展。其关键在于利用好每个地区的优势,而不是寻求科技发展绝对均等化。区域创新体系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它是地区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工具,能为有技术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并为全民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力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奇锋  童洁  顾新  
加强知识在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流动,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特点,建立分层螺旋的知识流动结构模型,分析知识流动的形式,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芷欣  
讨论知识及知识供应链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价值,并对我国当前区域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参与者、知识整合、知识流动三个维度对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区域创新体系进行构建,并认为其具备创新导向、创新支撑、创新积累、创新转移、创新反馈5个主要职能。最后以上海市区域创新体系中某企业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巢来春  高福斌  楼巧玲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魏艳  陈一静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建立符合本地区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有力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又从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技术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