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0)
- 2023(17370)
- 2022(14593)
- 2021(13280)
- 2020(11187)
- 2019(25271)
- 2018(24481)
- 2017(46586)
- 2016(24286)
- 2015(26865)
- 2014(25977)
- 2013(25534)
- 2012(23483)
- 2011(21385)
- 2010(21531)
- 2009(20114)
- 2008(18696)
- 2007(16209)
- 2006(14355)
- 2005(12556)
- 学科
- 济(121994)
- 经济(121898)
- 管理(72799)
- 业(71098)
- 企(59056)
- 企业(59056)
- 方法(50145)
- 数学(44854)
- 数学方法(44347)
- 中国(32974)
- 地方(29515)
- 融(28450)
- 金融(28447)
- 农(27238)
- 财(26601)
- 银(25969)
- 银行(25944)
- 行(25021)
- 业经(24608)
- 学(21113)
- 制(20954)
- 技术(20132)
- 农业(19565)
- 贸(18257)
- 贸易(18243)
- 易(17601)
- 务(16916)
- 财务(16871)
- 财务管理(16835)
- 环境(16622)
- 机构
- 学院(341789)
- 大学(340830)
- 济(154071)
- 经济(151366)
- 管理(135338)
- 理学(117619)
- 理学院(116339)
- 管理学(114434)
- 研究(114184)
- 管理学院(113765)
- 中国(91499)
- 京(69403)
- 财(68547)
- 科学(65909)
- 财经(55491)
- 所(54835)
- 中心(53947)
- 江(53889)
- 经(50487)
- 研究所(49889)
- 经济学(49453)
- 农(48029)
- 业大(45397)
- 经济学院(44455)
- 范(43053)
- 师范(42620)
- 北京(42301)
- 院(41828)
- 财经大学(41494)
- 州(40001)
- 基金
- 项目(234883)
- 科学(189175)
- 基金(174439)
- 研究(172442)
- 家(150599)
- 国家(149432)
- 科学基金(131300)
- 社会(114785)
- 社会科(109221)
- 社会科学(109194)
- 省(92347)
- 基金项目(92036)
- 自然(83287)
- 自然科(81469)
- 自然科学(81451)
- 自然科学基金(80045)
- 教育(79257)
- 划(76621)
- 资助(70406)
- 编号(67024)
- 重点(53395)
- 创(53176)
- 成果(52934)
- 部(52356)
- 发(52000)
- 创新(49168)
- 国家社会(48723)
- 课题(46927)
- 教育部(45908)
- 人文(44955)
- 期刊
- 济(166399)
- 经济(166399)
- 研究(100774)
- 中国(64933)
- 管理(52354)
- 财(52301)
- 学报(46176)
- 科学(46174)
- 融(43335)
- 金融(43335)
- 农(41887)
- 大学(36679)
- 学学(35005)
- 技术(31831)
- 教育(30965)
- 财经(28351)
- 经济研究(28108)
- 农业(27962)
- 业经(25039)
- 经(24408)
- 问题(20988)
- 技术经济(18902)
- 统计(18228)
- 策(17475)
- 贸(16754)
- 商业(15886)
- 科技(15793)
- 理论(15535)
- 资源(15264)
- 业(14999)
共检索到507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王周元晔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引力模型、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剖析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特征,并在多维邻近视角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耦合协调空间联系格局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整体上,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空间形态由多核心模式转变为组团模式,呈现高集聚特征,但两者发展错位及层级差距现象仍凸显。②空间联系在省级尺度的空间异质性较强,总量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分布趋势;在地市级尺度,网络交织形成"三大组团型"的发展模式,复杂化与协同化趋势明显。③多维邻近效应明显,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的耦合协调在信息通道下更具比较优势,与此同时,基础驱动力(工业基础),核心驱动力(政府驱动、产业驱动、智力驱动),外在驱动力(区位优势、开放优势)等多重因素综合驱动耦合协调及其空间联系格局的形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霍远 朱陆露
自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到"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知识经济稳健发展的"两翼"。将"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视为一个多层次彼此促进、互动协同的系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上对其2005-2015年间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各系统均脱离低水平耦合的"重灾区",但耦合协调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时序上,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随时间波动缓慢上升;空间上,"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呈现出三级阶梯式协调发展格局。因此,提出加强各省"技术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双向的梯度推移等建议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王希祖 周依仿 白彩全
分析了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三者间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利用熵权法对各系统指标赋权,建立三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耦合协调度,并通过收敛性检验予以进一步分析,最后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5年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中游及下游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从整体来看,较好的协调发展类型均位于下游地区,中、上游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竣 张煜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天颖 刘程军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构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获得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对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统计分析。2003—201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经济增长的差异较大,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的差距呈扩大态势;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整体上耦合协调度从0.151上升为0.293,其中高耦合协调度的区域为上海,苏州、南京与杭州属于较高耦合协调度区域,无锡与宁波也从较低耦合协调发展为较高耦合协调,湖州与舟山则相对靠后;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 长江三角洲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一飞 叶丽婷 谢潘佳 马昕睿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引入耦合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R&D活动和数字产业化程度对两者影响显著;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从低耦合阶段逐步进入磨合阶段或者高耦合阶段,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东南地区优于西北地区。针对耦合现状,提出当前仍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调整政策侧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冰冰 赵威 李永贺 李政旸
探讨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和经济综合水平,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创新与经济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三是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在不断加强,且主要是由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主导;四是经济开放度、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科研环境、金融支持度、基础设施6个因素对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毅
流通创新发展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者能否实现“珠联璧合”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就流通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特征予以考察,研究发现:中国流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且二者的耦合协调状态不断优化,整体上呈现由失调到高度协调的转变趋势;流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态演变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2008-2013年阶段内协调状态不佳,2014-2019年阶段内耦合协调度显著上升;分维度来看,流通部门的产业结构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以及环境治理创新与经济增长相协调,而经济增长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同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则相对较差。
关键词:
流通业 创新发展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德林 王姣娥 焦敬娟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协调性的研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空间自相关、象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及空间演化,并与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布局特征;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好同时较为均衡的区域;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多数城市的知识产权布局仍略为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仍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森宇 曲波
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省级区域(港澳台、西藏地区除外)的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根据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区域创新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且随着区域创新与经济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愈加显著。最后,针对我国各区域提出了完善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以及提升生态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度 生态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庆华 周未沫 李铭珍
文章以江苏省金融集聚、区域创新和生态效率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7年江苏省数据,利用区位熵和熵权法测算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使用超效率DEA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度量,将空间权重加入耦合协调模型中,对江苏省的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生态效率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江苏省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且江苏省金融集聚、区域创新和生态效率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需要强化江苏省内区域之间的合作联动意识。
关键词:
空间耦合 金融集聚 区域创新 生态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邹小伟 陈福时 张永薇 万贤贤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点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评估,探索其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全方位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统筹协调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雯 陈广强 柴亚丽 孙红
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皖江城市带2000-2015年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状态可以分为低度协调(2000-2007年)、中度协调(2008-2014年)和高度协调(2015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此外,2015年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度首次达到高度协调状态,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耦合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