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1)
2023(7106)
2022(5992)
2021(5409)
2020(4400)
2019(9681)
2018(9394)
2017(17434)
2016(8998)
2015(9784)
2014(8963)
2013(8704)
2012(8031)
2011(7228)
2010(7109)
2009(6393)
2008(6146)
2007(5666)
2006(4839)
2005(4237)
作者
(23395)
(19643)
(19513)
(18302)
(12526)
(9404)
(8714)
(7407)
(7238)
(6679)
(6603)
(6509)
(6302)
(6214)
(6162)
(5876)
(5866)
(5562)
(5496)
(5472)
(4753)
(4569)
(4560)
(4512)
(4340)
(4228)
(4207)
(4121)
(3996)
(3723)
学科
(39644)
经济(39623)
管理(30067)
(28638)
(24723)
企业(24723)
方法(15253)
技术(14994)
数学(13362)
数学方法(13273)
(12654)
贸易(12648)
(12383)
地方(11988)
技术管理(11790)
(11357)
中国(11249)
(8937)
(8839)
业经(8735)
(7974)
出口(7964)
出口贸易(7964)
地方经济(7691)
(6180)
(6161)
农业(6157)
(6021)
银行(6012)
(5970)
机构
学院(120927)
大学(120058)
(55841)
经济(54947)
管理(49707)
理学(43288)
理学院(42820)
管理学(42308)
管理学院(42056)
研究(40234)
中国(31080)
(24298)
(23723)
科学(22872)
财经(18911)
中心(18718)
(18687)
(18660)
经济学(18296)
(17309)
研究所(16909)
经济学院(16653)
(15400)
(15339)
师范(15275)
(15054)
业大(14994)
北京(14782)
(14646)
商学(14151)
基金
项目(86329)
科学(71109)
研究(65493)
基金(64038)
(55253)
国家(54835)
科学基金(48730)
社会(45051)
社会科(43030)
社会科学(43024)
(34865)
基金项目(33970)
自然(29484)
教育(29403)
自然科(28901)
自然科学(28896)
(28482)
自然科学基金(28416)
(24865)
编号(24755)
资助(24316)
创新(22210)
(20125)
重点(19607)
国家社会(19596)
(19236)
成果(18772)
课题(17556)
(17240)
教育部(16937)
期刊
(58395)
经济(58395)
研究(36719)
中国(25939)
管理(20404)
(17067)
科学(15616)
学报(14456)
教育(13888)
(12914)
技术(11949)
大学(11684)
(11155)
金融(11155)
学学(10865)
经济研究(10445)
业经(9535)
农业(9126)
财经(8998)
科技(8729)
(8625)
(7886)
技术经济(7718)
问题(7566)
国际(6859)
(6728)
商业(6128)
(6022)
论坛(6022)
统计(5796)
共检索到181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强  宋林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区域创新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机制,并对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促进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通过提升国内中间品质量和拓展国内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促进作用,通过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和拓展进口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抑制作用;区域创新分别通过对国内中间品质量和进口中间品质量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以及对国内中间品种类和进口中间品种类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殿春  鲁大宇  
本文基于上游中间品市场的动态变化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外资自由化对本土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使用多期倍差法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本文证实,外资自由化政策引致的外资流入将在短期内引起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和长期中间品供给扩张效应:中间品市场竞争效应使得一部分本土企业原先的本地采购被挤出,进而转向进口市场,导致其出口DVAR下降;长期来看,外资流入产生的中间品需求刺激上游行业产能扩张和中间品价格下降,促使本土企业采取进口替代,进而抵消其对出口DVAR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动态效应,反映了外资流入冲击国内中间品市场、进而撬动上游行业扩张的动态进程,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种现实体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灿  孙浦阳  
在建设高效充分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基于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视角,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可达性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加剧了国内中间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降低了国内中间品的相对价格,由此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市场可达性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边际作用效果,随着企业上游度、中间品单位价值重量、市场势力等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动态分解显示,市场可达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贸易方式的转变,吸引一般贸易企业的进入,进而驱动城市层面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攀升。本文的研究表明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企业中间品投入的“国产化”替代,可以有效降低对国际要素市场的依赖,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白东北  王珏  高强  
文章从众所周知的创业活动视角着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了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采用历史数据的合成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创业活动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活动促进微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从微观企业层面证实了"双创"在我国面临贸易困境背景下提出的恰如其分。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业活动通过加成率和价格替代效应两个重要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从行业特征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最大;从地区特征来看,西部地区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从贸易方式特征来看,创业活动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较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柳  
基于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U形关系,即未达到门槛值以前,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当进口产品种类达到门槛值以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企业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效应,进口产品种类显著影响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因此,为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得,企业应不断增加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则应针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学彬   李芳芳  
在“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出口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如何利用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阐述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和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现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初期,在成本效应的影响下,环境规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而随着政策效应的延续,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倒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改善能源结构和资源配置,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又会呈现明显的正外部性。为此,国家层面,政府应把握好环境规制强度,加强环境规制政策的顶层设计;行业层面,政府应依据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环境规制中的作用;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利用环境规制政策的正外部性,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网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信恒  
现有文献大都只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正效应,鲜有文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文章使用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作为上述两种对立效应的综合反映,利用企业层面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背后的逻辑机理,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成本加成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两个渠道,定量计算两者在总效应所占比重,发现“相对价格效应”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作用。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77.97%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且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岳文  
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企业异质性、进口中间投入和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理论模型,分析中间投入品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作用机理,通过测度企业层面的中间品投入关税和DVAR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DVAR的影响。在考虑了相关的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表明中间投入品的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中国企业DVAR的提高,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DVAR的影响并不一样。本文结论为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角度重新认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越  余骁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通过进口替代实现“中国奇迹”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DVAR的即期效应为负、但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能力提升动态调节DVAR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上述发现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核心的理论假说,进一步的工具变量估计、准自然实验等较好地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因果识别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也发现,动态调节效应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上。在扩展分析中将投入产出关联与技术距离纳入实证分析框架后发现,越依赖服务投入的制造业行业以及离技术前沿越近的制造业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业开放的创新动态效应越明显,对低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相对越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信恒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在测算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异质性检验;出口退税引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的一般贸易占比调节效应大于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从出口退税的视角解释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事实和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冰  陈飞翔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本文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获得和积累学习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使用中国相关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框架下,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促进了出口DVAR提升,但因行业、贸易方式、地区和所有制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问题,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为2004~2007年386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找到与其可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投资动机、投资目的国的发展水平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在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郝能  刘德学  吴云霞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会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较强的吸收能力使曲线形态更加陡峭、拐点右移、整体水平上移;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也会增加进口中间品比例导致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降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对进口数字中间品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所在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从高收入国家(地区)进口的企业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重视数字产品进口、企业吸收能力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数字产品进口技术外溢引致的创新效应,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