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1)
- 2023(12879)
- 2022(11322)
- 2021(10699)
- 2020(8772)
- 2019(19788)
- 2018(19736)
- 2017(38002)
- 2016(20548)
- 2015(22834)
- 2014(22460)
- 2013(21930)
- 2012(19669)
- 2011(17690)
- 2010(17441)
- 2009(16069)
- 2008(15003)
- 2007(12744)
- 2006(10950)
- 2005(9208)
- 学科
- 济(79843)
- 经济(79759)
- 管理(59188)
- 业(52804)
- 企(44179)
- 企业(44179)
- 方法(35772)
- 数学(30707)
- 数学方法(30359)
- 农(21245)
- 中国(19946)
- 地方(19559)
- 财(18591)
- 学(18286)
- 业经(18166)
- 环境(16248)
- 农业(14362)
- 和(14053)
- 贸(13843)
- 贸易(13837)
- 理论(13705)
- 易(13384)
- 制(12496)
- 技术(12253)
- 划(12203)
- 务(12045)
- 财务(11981)
- 财务管理(11962)
- 企业财务(11279)
- 地方经济(10970)
- 机构
- 学院(280960)
- 大学(279668)
- 管理(113847)
- 济(106623)
- 经济(104214)
- 理学(99842)
- 理学院(98722)
- 管理学(96987)
- 管理学院(96495)
- 研究(90682)
- 中国(65391)
- 科学(58797)
- 京(58708)
- 财(46879)
- 所(44409)
- 业大(42320)
- 农(42244)
- 中心(41123)
- 研究所(40973)
- 江(38946)
- 范(38725)
- 财经(38692)
- 师范(38413)
- 北京(36550)
- 经(35214)
- 院(33884)
- 农业(33064)
- 州(32420)
- 经济学(31263)
- 师范大学(31095)
- 基金
- 项目(202925)
- 科学(159946)
- 研究(150009)
- 基金(146449)
- 家(127254)
- 国家(126219)
- 科学基金(108907)
- 社会(93723)
- 社会科(88690)
- 社会科学(88669)
- 省(80073)
- 基金项目(78730)
- 自然(71056)
- 自然科(69279)
- 自然科学(69265)
- 教育(68299)
- 自然科学基金(67967)
- 划(67329)
- 编号(62315)
- 资助(58892)
- 成果(48972)
- 重点(45462)
- 发(43958)
- 部(43865)
- 创(42482)
- 课题(42023)
- 创新(39497)
- 科研(38631)
- 项目编号(38181)
- 国家社会(37930)
共检索到387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文章首先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提出构建区域间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区域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认为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效率与公平、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区域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依据生态价值当量,通过比较生态价值盈余和生态价值亏欠状态确定区域生态补偿额度。最后,以2013年全国各省域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测算各省的生态价值盈余和亏欠状态,结果表明以西藏为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诗宇 张雪娇
生态补偿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而采取的内部化手段;生态经济化是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态资本的过程,是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表现。在中国,(行政)区域内的生态补偿通常容易在行政力量干预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行政)区域间的生态补偿由于经济利益、社会诉求等因素造成博弈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生态经济化的视角,以低碳经济模式(碳交易市场)为手段,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线,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化 跨区域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旭 钟昌标 李冲
以林业重点工程产出为基础指标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宏观效果进行了测算;随后通过数据可视化与不平等指数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效果的区域差异;最后,通过面板分析检验了森林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方程研究了各因素对补偿效果区域差异的影响。通过研究,证实了对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效果区域差异调控的必要性,分析了森林生态补偿效果的区域差异,得出了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彩凤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却呈现出逆向的下降之势,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整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桎梏。急功近利的补救措施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而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来从长远解决,不仅要提高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而且要通过完善税收、拓宽资金渠道、强化技术扶持等对策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农村生态 环境治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君 刘容子 赵景柱 邓红兵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②补偿途径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环境资源税费为主;③遵循理论计算值与现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补偿标准。围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是人类活动,提出了构建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设想,主要包括:改革现有"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制度的生态补偿效力,以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建立流域和海域之间的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加入海淡水量;推广"退渔还湿"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一次重大的实践,但是要解决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区域划分和分工等追求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区域与区域的矛盾,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区域生态补偿。任何的生态补偿政策都是"嵌入"于具体的区域制度当中,因此本文以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域制度为切入点,从区域生态补偿的责任机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格局下,如何在区域制度的约束中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经济援助和人口迁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区域制度 区域生态补偿 难点问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郗永勤 王景群
【目的/意义】作为协调流域生态系统内各方利益主体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实现全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当前我国传统"过程"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制约了制约了我国流域生态经济的良性运行。【设计/方法】从流域生态系统利益主体角度出发,秉承权责一致、公正公开,共建共享、多元参与,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补偿先行、扶贫并重四个基本原则,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沟通联结、系统运行、科学管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结论/发现】该流域生态补偿体系有助于实现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市场化、多元化转型,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关键词:
流域生态 生态补偿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双成 黄姣 邵晓梅 张衍毓
研究目的:划定中国土地生态补偿分区方案,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格局空间统计分析与生态地理区划。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表现为下降趋势,西部地区为高生态安全区,东部地区为低生态安全区,是生态服务功能空间传递的受益区,可将中国划分为生态补偿受体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生态补偿主体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两个一级大区。研究结论:设立全国性的土地生态补偿专门机构,构建土地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土地生态补偿监管体系,完善土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导引。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区域生态补偿 中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琪 张思阳 刘霁瑶 赵敏娟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偏好型公众参与意愿更低、行为态度更消极、参与补偿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大、行为控制程度的感知更强。④公众消费习惯变量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莉 肖国安 楚尔鸣
一般分工理论主要关注分工的自然生成和市场化过程,对政府的强制分工现象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引入强制分工概念,构建区域强制分工的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了政府强制分工对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不同影响,并用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强制分工导致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收入减少和居民人均收入下降。因此建议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强制分工 区际利益补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资金 补偿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我国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的主要手段,流域水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流域水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万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