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7)
2023(9024)
2022(6975)
2021(6186)
2020(4959)
2019(10966)
2018(10924)
2017(20919)
2016(11796)
2015(13293)
2014(13849)
2013(13172)
2012(11938)
2011(10694)
2010(10729)
2009(9530)
2008(9442)
2007(8637)
2006(7760)
2005(7276)
作者
(33522)
(27526)
(27330)
(26348)
(17227)
(13073)
(12688)
(10619)
(10507)
(10019)
(9376)
(9257)
(9040)
(8794)
(8598)
(8511)
(8320)
(8260)
(8019)
(7738)
(7228)
(6772)
(6691)
(6352)
(6216)
(6197)
(6159)
(6147)
(5611)
(5438)
学科
(54775)
经济(54736)
管理(29978)
(29486)
(23364)
企业(23364)
地方(17365)
方法(16642)
中国(16334)
(15114)
业经(14535)
数学(13670)
数学方法(13553)
产业(11786)
(10738)
农业(10446)
地方经济(10425)
(9909)
(9904)
理论(9692)
(8551)
(8365)
技术(8232)
(7560)
银行(7547)
(7498)
金融(7496)
(7355)
贸易(7350)
(7336)
机构
学院(167333)
大学(161490)
(68054)
经济(66549)
管理(59029)
研究(56858)
理学(50113)
理学院(49472)
管理学(48571)
管理学院(48254)
中国(42371)
科学(34821)
(34508)
(30170)
(28594)
(27901)
研究所(25723)
中心(25707)
(25261)
(24544)
师范(24293)
财经(23726)
(22405)
业大(22290)
北京(21573)
经济学(21496)
(21293)
(21179)
技术(20381)
农业(19444)
基金
项目(108831)
科学(85878)
研究(84558)
基金(75284)
(64788)
国家(64230)
科学基金(55228)
社会(52992)
社会科(50254)
社会科学(50243)
(45956)
基金项目(39839)
教育(39422)
(36924)
编号(36264)
自然(32810)
自然科(31984)
自然科学(31979)
自然科学基金(31412)
资助(29344)
成果(29071)
(26984)
课题(26310)
重点(25593)
(23019)
(22854)
发展(22463)
(22115)
国家社会(21951)
(21632)
期刊
(82056)
经济(82056)
研究(50982)
中国(36128)
教育(25435)
(24213)
(23632)
学报(23132)
管理(22725)
科学(22453)
大学(17860)
技术(17402)
学学(16535)
农业(16330)
业经(15373)
(14803)
金融(14803)
经济研究(13031)
财经(11622)
问题(11290)
(10358)
职业(9217)
商业(8811)
图书(8557)
(8398)
论坛(8398)
(8353)
现代(8262)
技术经济(8188)
科技(7823)
共检索到254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哲  
现有的关于三次产业演变的结构调整理论不能给特定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具体的措施。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是结构调整,特别是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础。结构调整对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放大作用。健全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区域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演进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文益  
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政策调节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及其表现方式现阶段,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决定了我国经济运行机体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体。计划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的,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决定了经济机体本身的性质,在经济运行中的相应形式为计划机制。计划机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产业政策调节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各种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之间的产业经济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计划性指标和手段加以调节和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宏观产业结构能够向各地保持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殷新红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提出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既要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建设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和规划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高职院校还应该重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咨询作用,通过部门联动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开展专业建设研究工作,以此保障专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红玲  
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已经论证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对于金融如何作用于经济的机理分析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从投融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阐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揭示投融资活动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机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在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兴衰等方面。基于集群视角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依靠内部集群动力机制,整合集群价值链;另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嵌入外部价值链(外资和域外资本)来调整产业结构。为此,要通过完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俊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盲目重组的大企业偏好 ,把规模经济等同于经济规模 ,忽略了中小企业在产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性。规模经济不仅是个投入产出概念 ,更应是个产业组织概念 ,其以内部专业化经济和外部专业化经济为基础。随着国、内外产业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地区专业化产业的兴起 ,发展地区专业化集群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式 ,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作为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2001年~2013年期间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总体上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初期,有利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随着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又会抑制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靖怡  
国家的产业结构模式与对外贸易发展方向的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不合理,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造成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调整我国内部现有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速度及水平。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促进的重要变换途径。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对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模式转型具有推动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金碚  吕铁  李晓华  
在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及其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高是由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的;总体上判断,我国工业的比重仍处于合理范围;我国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各层次产业之间比例的高低,而是由产业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质量低下引发的相关问题。据此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应该放在解决可能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大产业发展问题上,如科学发展、充分就业、产业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森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异步性。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探究如何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结构性障碍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晓菊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不仅资本与产业高度融合,而且资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对策是: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继续加大中西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推行产业投资基金、规范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政策性投资的引导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贵朝  王国梁  何怡然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亟须探索该目标的实施路径。文章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数字化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选取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DK标准误回归、门槛回归、空间计量回归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除西部地区外,现阶段数字化水平与区域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效应。(2)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变动与区域碳排放量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效应。(3)以技术水平为门槛变量,产业结构变动呈现一阶门槛效应。(4)在空间邻接权重矩阵下,数字化水平呈现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焕峰  周月鹏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四大区域经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间工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东西两翼和山区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但与珠三角的差距不见缩小,反而日益扩大。文章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于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工业结构调整的被动性以及不适当的专业化。为此山区与东西两翼必须采取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盈曦  郭其友  
在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文章加入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率扩展一般均衡模型为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中国实施出口退税率分化政策后的18年间的出口退税率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分化政策条件下的工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机制是有效的。有鉴于此,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背景下,应继续完善适时、合理、有效的出口退税分化政策,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发展战略相配合,对资源性产业、低技术制成品业、中技术制成品业和高技术制成品业中各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