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8)
- 2023(13639)
- 2022(11397)
- 2021(10423)
- 2020(8869)
- 2019(20205)
- 2018(19667)
- 2017(38404)
- 2016(21238)
- 2015(24007)
- 2014(23982)
- 2013(23826)
- 2012(22595)
- 2011(20569)
- 2010(20787)
- 2009(19073)
- 2008(18968)
- 2007(17197)
- 2006(15094)
- 2005(13427)
- 学科
- 济(98061)
- 经济(97970)
- 业(58649)
- 管理(52006)
- 农(47852)
- 方法(42027)
- 数学(38249)
- 数学方法(37972)
- 企(36647)
- 企业(36647)
- 农业(31660)
- 中国(28887)
- 地方(23867)
- 财(23549)
- 业经(21862)
- 学(18061)
- 制(17261)
- 贸(16313)
- 贸易(16306)
- 易(15754)
- 发(13999)
- 环境(13484)
- 银(13313)
- 银行(13283)
- 融(12943)
- 金融(12941)
- 收入(12697)
- 行(12660)
- 理论(12485)
- 技术(12366)
- 机构
- 学院(307571)
- 大学(302669)
- 济(128968)
- 经济(126174)
- 管理(114825)
- 研究(106562)
- 理学(99421)
- 理学院(98239)
- 管理学(96631)
- 管理学院(96050)
- 中国(80096)
- 农(68351)
- 科学(65386)
- 京(63349)
- 财(57473)
- 所(54598)
- 农业(52796)
- 中心(50495)
- 业大(50111)
- 研究所(49546)
- 江(47918)
- 财经(45785)
- 范(42810)
- 师范(42466)
- 经(41765)
- 经济学(40206)
- 北京(39166)
- 院(37772)
- 州(37279)
- 经济学院(36730)
- 基金
- 项目(206762)
- 科学(164191)
- 研究(152758)
- 基金(150368)
- 家(130943)
- 国家(129807)
- 科学基金(111003)
- 社会(97951)
- 社会科(92557)
- 社会科学(92529)
- 省(81873)
- 基金项目(80401)
- 教育(71094)
- 自然(70344)
- 划(69055)
- 自然科(68695)
- 自然科学(68677)
- 自然科学基金(67434)
- 编号(63647)
- 资助(60123)
- 成果(50110)
- 重点(47262)
- 部(46973)
- 发(46953)
- 课题(44086)
- 创(42179)
- 国家社会(40808)
- 教育部(39923)
- 科研(39668)
- 创新(39536)
- 期刊
- 济(143351)
- 经济(143351)
- 研究(88589)
- 农(68547)
- 中国(60571)
- 学报(48102)
- 农业(46236)
- 科学(45173)
- 财(42190)
- 大学(36618)
- 学学(34821)
- 管理(34618)
- 教育(34362)
- 融(30288)
- 金融(30288)
- 技术(28649)
- 业经(28298)
- 业(22811)
- 财经(22282)
- 问题(21996)
- 经济研究(21472)
- 经(19117)
- 版(16008)
- 资源(15615)
- 世界(15224)
- 技术经济(15059)
- 农村(15040)
- 村(15040)
- 统计(14815)
- 农业经济(14523)
共检索到454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小刚 李丽清
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区域分割、职业背景、户籍特征等变量与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协方差模型,从而对区域性特征、不同职业背景、流动人口户籍特征的先致性因素与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层级差异展开研究,从总体上对农民工流向、趋势作出基本判断,并提出努力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福利保障一致化、探索农民工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等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分割 职业背景 户籍特征 农民工收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盛志 温兴祥 陈杰
本文基于异质性主体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作为短期移民的农民工和农村进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由于户籍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状况欠佳且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为了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成本,他们在城市工作期间的储蓄率会高于实现了户籍身份转换的永久移民。进一步地,本文使用CHIP2013年数据对农民工和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进行了RIF回归分解。总分解结果表明,要素效应缩小了农民工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而结构效应却会扩大两者储蓄率的差异;构成分解结果进一步表明,户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差异会缩小两者储蓄率的差
关键词:
农民工 储蓄率 户籍制度 RIF回归分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琼 郭犹焕 王雅鹏 凌远云
本文用聚类分析对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进行分类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区域特征。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各个收入层次的农村经济环境综合得分 ,以此判断农村经济环境优势和劣势 ,进而归纳出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区域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 ,农民收入水平高低的关键原因在非农产业的发达程度。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区域特征 省区分析 非农产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俊焘 孙中伟
本文利用7个区域中心城市1739名正规就业农民工数据,探索居住隔离对农民工职业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居住隔离同时产生空间误配/失配和溢出两类效应,共同决定农民工职业表现。基础回归和工具变量回归均稳健地显示居住隔离正向影响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空间溢出效应超过误配/失配效应;而负向影响职业地位,空间误配/失配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居住隔离仅仅支撑了农民工城市社会的基本生存,但却制约了阶层流动和提升。引入居住隔离与社区区位和社区公共空间交叉项的工具变量回归表明,农民工居住地离公共资源集中配置区和工作地越远,居住隔离所引发的空间误配/失配效应更强,弱化了其对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的积极影响,但增强了其对职业地位的负面作用;农民工所居住社区的建筑有更多的公共交互空间,更有利于居住隔离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增强了其对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的积极作用,但减弱其对职业地位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永明 张利国
为提升既有研究的样本可比性、降低样本选择性偏差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户口登记类型为农业户口和"农转非"居民户口的样本,估计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通过倾向值匹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有:(1)本地人口中农民工受到户籍歧视使得其工资率减损6.4%;流动人口中农民工受到"户地双歧视"使得工资率减损9.3%,其中含2.9%的户籍捆绑性地域歧视。(2)流动农民工受到的地域歧视使得其工资率减损7.6%,流动"农转非"群体则未受到显著地域歧视。(3)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前者需要更快更全面的制度性户籍改革,后者需要长期的文化思维转变和精神文明引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时磊 史宇轩
我国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同等地享有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这些外部生存障碍是否对农民工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员工匹配的实证调查,采用BIF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同在制造业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工的人格差异。研究发现:户籍不同的农民工和城市工在16~25岁群组人格特质相差不大,甚至农民工的尽责性要稍高于城市工;从26~35岁群组起两者之间出现人格距离,农民工五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开始低于城市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人格距离越来越大;56岁以上的群组,两者人格距离最为明显。这说明50后农民工在临近退休时,因各方面保障的缺乏人格特质与城市工有了显著差异。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特别是要破除农民工在享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形墙。
关键词:
人格特质 户籍制度 农民工 制造业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锋 黄丽
本文利用对珠江三角洲96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Mincer工资方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多种人力资本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接受1个月以上的培训会使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增长11.2%;工作经验每增加1年,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增长8.9%;工作经验的平方与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受教育年限对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每增加1年的正规教育,仅使其非农收入增长2.1%;业余文化支出对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影响很小。本文研究结论解释了现阶段广大农村对基础教育不够重视的根本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凌霄 吴海江 张忠根
农民工因收入水平较低而备受社会关注,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众多,以往研究忽略了户籍地差异的影响。本文聚焦于户籍地差异对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来解读外地与本地农民工的收入差异问题。研究表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户籍地差异使外地农民工收入比本地农民工高2.33%;考虑样本的选择性偏差后,外地农民工的收入优势进一步扩大;户籍地差异解释了外地与本地农民工收入差异的33.5%。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松林 杜辉
从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借贷特征看,高收入水平农户表现出更强的农业投资积极性,其作为农村金融借贷主体的事实体现了借贷"效率";中低收入农户作为弱势群体,主要是周转、救助式的生活性借贷,具有"金额小、频率多、周期短"特点,满足其借贷需求更多体现的是借贷"公平"。因此,当前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既不能打压高收入水平农户借贷行为,又不能继续漠视中低收入农户借贷需求,实质上应是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均衡过程,关键是根据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借贷特征增加增量供给,而非在现有存量框架内调整,从而实现金融支农尚未落到实处。
关键词:
农户收入水平 借贷需求 金融支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凡礼 谢勇 赵霞
农民工留城定居是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新劳动力迁移理论,从收入水平、对收入水平的感知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收入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基于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8)的计量检验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个人的工资水平对其留城意愿没有直接影响,但却可以通过影响农民工的收入满意度和收入位置感知而产生间接且积极的作用。此外,无论参照对象是老家的村里人还是城市居民,感知到的收入位置的提高对于农民工的留城定居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中与城市居民相比较所产生的收入位置感知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收入水平 收入感知 农民工 留城意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展新 高文书 侯慧丽
近来,在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缺失问题研究中,城乡分割已不再是唯一的主要基点,区域分割开始受到重视。文章从解释城市外来人口经济社会地位的城乡、区域二重分割分析框架出发,推导关于城市外来人口参与社会保险的研究假设,并利用2005年上海等五城市"中国城市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调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实证发现,城乡分割因素和区域分割体制都对城市外来人口参保构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
城乡分割 区域分割 外来人口 社会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