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4)
2023(12331)
2022(10034)
2021(9103)
2020(7507)
2019(16705)
2018(16014)
2017(31983)
2016(17059)
2015(18673)
2014(18516)
2013(18417)
2012(16631)
2011(14927)
2010(15224)
2009(14328)
2008(14552)
2007(13209)
2006(12056)
2005(11221)
作者
(47344)
(39658)
(39423)
(37605)
(25405)
(18830)
(17661)
(15125)
(14833)
(14293)
(13655)
(13192)
(13076)
(12611)
(12582)
(12133)
(11857)
(11438)
(11419)
(11294)
(9769)
(9734)
(9708)
(9146)
(8892)
(8780)
(8773)
(8733)
(7827)
(7727)
学科
(82800)
(81099)
经济(81016)
(76111)
企业(76111)
管理(68689)
方法(32472)
(30060)
业经(28670)
(26494)
数学(24650)
数学方法(24385)
(22060)
(20736)
财务(20721)
财务管理(20710)
税收(20604)
(20425)
企业财务(19653)
农业(19240)
中国(18223)
(17625)
技术(17357)
地方(16996)
(16103)
(15310)
(15047)
理论(13770)
(13248)
贸易(13242)
机构
学院(250741)
大学(242113)
(113172)
经济(111215)
管理(103226)
理学(88566)
理学院(87722)
管理学(86736)
管理学院(86249)
研究(78770)
中国(63542)
(58618)
(49252)
财经(44797)
科学(43893)
(40560)
(39879)
(38701)
(37504)
中心(35927)
经济学(34365)
研究所(34204)
财经大学(32753)
业大(31624)
经济学院(31133)
(30909)
北京(30821)
商学(29626)
商学院(29340)
农业(29141)
基金
项目(159150)
科学(129630)
研究(121719)
基金(117913)
(100406)
国家(99453)
科学基金(88557)
社会(81086)
社会科(77208)
社会科学(77194)
(62770)
基金项目(61186)
自然(54854)
教育(54686)
自然科(53690)
自然科学(53678)
自然科学基金(52795)
(51346)
编号(49279)
资助(47931)
成果(38881)
(36475)
(35877)
(35816)
(35726)
重点(35424)
国家社会(34061)
课题(33447)
创新(33260)
(32884)
期刊
(129981)
经济(129981)
研究(80431)
(47598)
中国(46229)
管理(43408)
(35216)
科学(30218)
学报(27970)
(24827)
金融(24827)
农业(24479)
技术(23800)
业经(23198)
教育(23106)
大学(22355)
财经(22067)
学学(21516)
经济研究(21108)
(19096)
(17282)
问题(16392)
(16023)
技术经济(15588)
(15298)
税务(14252)
(13820)
现代(13141)
财会(12970)
商业(12578)
共检索到384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雪燕  李光勤  季永宝  
准确识别区域减税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减税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其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税政策主要通过学习效应和选择效应发挥积极作用,低生产率企业对减税政策的敏感性更强,存在效率提升的优势;此外,减税政策使西部企业的生产率分布更加集中,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文章的研究为区域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铠豪   王依冉   郝云飞  
在我国供给侧的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的背景下,探讨减税政策能否提供关键的税制动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借助2008年“两税合并”减税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了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国际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税合并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两税合并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出口表现并增加了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规模,即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减税政策、适当降低行业集中度、切实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以“内部减税降费”应对“外部加征关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华  李艳华  蔡倩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减税效应评价对于后期政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减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显示:我国减税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该效应对技术性企业、非国有企业、实体经济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减税政策通过促进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却易于导致固定资产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融资约束在减税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此,应进一步前瞻性、精准性地推进和完善减税政策,发挥减税的经济发展效应;鼓励企业研发与创新,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投资类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协调发挥金融和财税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小娥  袁晓玲  
本文基于1998—200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认为,东、中、西三大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并呈进一步扩大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度因素对三大地区能源强度降低起积极作用,政府干预则起阻碍作用;工业化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对东部地区降低能源强度起积极作用,对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能源、经济与产业政策,降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对各地区降低能耗强度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玉龙  万建军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企业杠杆率通过金融加速器机制与减税政策的相互作用,分析了“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货币金融政策对减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首先,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存在会放大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减税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企业利润和净值,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及对外部债务的依赖,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得企业杠杆率、债务违约风险和金融风险下降。其次,中央政府通过实施“金融业让利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会进一步放大减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提振作用。最后,企业杠杆率水平的高低反过来也会影响减税的实施效果,企业初始杠杆率水平越高,减税政策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和提振宏观经济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增值税转型政策实践是否可以释放改革红利,是政策制定者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基于增值税改革"准自然实验"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新建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释放的减税效应对新企业落户具有显著的吸引力,且对非出口、小规模、内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更为明显;同时,增值税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吸引力还受到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在供需可达性和集聚经济更强的城市,其吸引力更强。因此,在进一步优化增值税转型政策及地区营商环境时,不仅要推动增值税实质性减税政策落地,还应根据企业及地区的异质性特点精准设计"减税降费"政策,协同利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促进实体经济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萍  李平  吕大国  江飞涛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默如  杨令仪  
企业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税费负担的优化及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值得关注。通过选取2011—2020年我国高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减税降费背景下企业税费负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1)降低高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和流转税税负、提高前期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显著提高本期全要素生产率,社会保险费费负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关系;(2)税费负担对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直接影响,而且通过研究开发支出、新增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回报传导;(3)社会保险费费负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效应在制造业和民营企业更为突出。这意味着,企业应充分重视减税降费对创新绩效的显著影响及其传导效应中不同媒介的作用;政府应区分高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民营与非民营企业对税费的不同反应精准施策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月友  方瑾  陈凤  
本文以S省为考察对象,调查研究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整体上减税降费落实较好,政策作用逐年递增,但发挥经济效应不够理想。在减税政策效应方面: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降成本、增收入、稳投资等作用初步显现,但“促就业”效应不彰。分行业看,制造业小微企业减税效应强于服务业。分税种看,增值税减税规模小于企业所得税,但经济效应更强。在降费政策效应方面:降费对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创新投入的提升作用不明显,但发挥了“稳就业”功能。究其原因,与减税降费普惠性和企业受惠不及期盼、政策缺乏持久支撑、临界点企业税负不公平、降费政策力度小等有关。建议改进税务管理工作,完善税制体系设计,优化税收优惠标准,增大降费范围和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聂华林  周建鹏  张华  
能源类企业是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如何减少这类企业的碳排放量是衡量政府碳税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能源类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模型,分析在不同的碳税政策情形下,企业生产要素投入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分析表明:①企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取决于具体碳税政策带来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碳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以及生产要素投入品的需求弹性等因素;②从外部性理论来看,单独征税(或者提供补贴)能够带来较好的减排效应,是最好的碳税政策,但是本文的算例则证明:在当前环境税收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采用征收碳税和提供补贴的复合碳税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政   朱欣同  
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的财政和就业数据,本文在对扩张性财政政策影响就业的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生产性支出和减税政策就业效应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就业效应逐渐减弱,而减税政策的就业效应日渐凸显。进一步检验表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边际报酬递减解释了财政支出渐弱的就业效应;而企业经营成本增高、利润率降低,导致税收对企业能否存活的影响加深,解释了税收政策渐强的就业效应。本研究可能带来启示是,在基建存量制约和企业经营环境艰难的大背景下,财政政策的重点应继续从以生产性支出为代表的支出端转向以减税政策为代表的收入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杰  娄著盛  
我国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增值税减税的效果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产品供需存在弹性,企业无法将增值税税负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并且不同企业面临的借贷市场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增值税减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问题显得较为复杂。本文针对企业投资决策建模,发现增值税减税会增加企业投资,但杠杆率较高企业由于借贷市场受到约束,投资水平的提高弱于杠杆率低的企业。本文基于2016Q3-2019Q1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显示,2018年增值税减税政策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水平,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借贷市场的传导机制减弱了增值税减税政策对杠杆率较高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恒  迟炜栋  
增值税减税是中国近年来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本文提出一个分离增值税减税对企业需求端和成本端影响的模型,以模拟增值税减税的产出、价格、就业和税收收入效应。这一方法能够识别出企业异质的增值税减税短期效应,有助于控制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外包程度和抵扣链条完整性等方面的差异对增值税减税效应的影响。本文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发现:(1)增值税减税的实质效应(产出和就业)相当可观,价格效应不明显,减税激发微观活力的代价是税收收入的较大幅度减少。以增值税对称减税3.00个百分点为例,制造业的加总产出、价格、就业和税收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41%、-0.61%、7.15%和-17.09%。(2)完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提升企业进项税抵扣的便利,同样具有重要的减税效应。(3)增值税减税能够明显改善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生产率。削减增值税税率后,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增长更快,劳动增加更多,从而其市场份额提高。同时,生产率高的企业的价格下降较多,而税收收入下降幅度较小。这些政策模拟结果对于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彦林  陈守东  
中国制造业的脆弱性上升,特朗普税改政策的实施将对其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与负的间接影响。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针对中国制造业31个子行业的GMM估计结果显示,特朗普税改政策冲击的叠加净效应为负,应允许合理范围内的汇率贬值与资本管制,避免特朗普税改政策对中国制造业负向冲击的扩大化;尽管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但行业间的税收转移支付与产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行业产能过剩化解与经济减速治理的效果对制造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增速与经济增速的长期错配导致企业创新性研发行为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行业发展,应增强对创新创业的引导与支持,以实现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广见  李振宇  
结构性减税政策在200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被提出后,就成为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目的是以结构性减税推动结构调整与改革,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禹州市(县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