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03)
- 2023(6064)
- 2022(5065)
- 2021(4697)
- 2020(3957)
- 2019(8464)
- 2018(8425)
- 2017(16846)
- 2016(9302)
- 2015(10266)
- 2014(10349)
- 2013(10473)
- 2012(9935)
- 2011(9453)
- 2010(9724)
- 2009(9174)
- 2008(9319)
- 2007(8877)
- 2006(8069)
- 2005(7311)
- 学科
- 济(48852)
- 经济(48806)
- 农(44651)
- 业(32603)
- 农业(29590)
- 管理(19577)
- 地方(14760)
- 业经(14586)
- 方法(13565)
- 企(12143)
- 企业(12143)
- 中国(11602)
- 数学(11386)
- 数学方法(11281)
- 农业经济(10038)
- 制(9921)
- 发(9566)
- 学(9242)
- 贸(9134)
- 贸易(9131)
- 村(8932)
- 农村(8927)
- 易(8871)
- 发展(7913)
- 展(7889)
- 体(7333)
- 策(7282)
- 融(7238)
- 金融(7236)
- 地方经济(7232)
- 机构
- 学院(145175)
- 大学(140926)
- 济(64755)
- 经济(63586)
- 管理(53712)
- 研究(52897)
- 理学(46003)
- 理学院(45480)
- 农(45214)
- 管理学(44865)
- 管理学院(44586)
- 中国(41367)
- 农业(34254)
- 科学(31768)
- 京(29527)
- 所(28039)
- 业大(27515)
- 财(25772)
- 研究所(25240)
- 中心(24729)
- 江(23391)
- 范(21440)
- 师范(21307)
- 农业大学(20595)
- 财经(20201)
- 州(18682)
- 经济管理(18528)
- 经济学(18427)
- 北京(18269)
- 经(18152)
- 基金
- 项目(91904)
- 科学(72862)
- 研究(71602)
- 基金(65684)
- 家(56903)
- 国家(56292)
- 科学基金(47430)
- 社会(46562)
- 社会科(43620)
- 社会科学(43610)
- 省(37577)
- 基金项目(34751)
- 编号(31157)
- 教育(30553)
- 划(30244)
- 自然(27768)
- 农(27269)
- 自然科(27054)
- 自然科学(27051)
- 自然科学基金(26554)
- 资助(25479)
- 成果(25399)
- 发(22820)
- 部(20979)
- 重点(20754)
- 课题(20639)
- 国家社会(19223)
- 发展(19145)
- 展(18865)
- 创(18819)
共检索到227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鹏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比较优势理论特别是农业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现代农业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农产品生产分工完全可以推进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再造,即便是缺乏甚至没有比较优势因素的农业区域,通过专业化分工生产也可以创造具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并阐述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再造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区域农产品 比较优势 分工 优势再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惠兰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出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内涵解释。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确定其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构成区域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因素又很多,本文从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与要素禀赋状况、营销、政府行为、生态环境、经营体制、历史发展基础与区域文化、特色产品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模型。
关键词:
区域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带来规模效益和贸易收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不竭之源。分工的依据是区域间农产品比较成本的大小。国内资源成本法是测算农产品比较成本的较好方法。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以此为依据,对西北五省区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了区域分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惠兰 蒲春玲
加入 WTO后 ,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并通过分析 ,提出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界定和市场选择 ,以确保区域农业生产与发展在竞争市场中保持优势。
关键词:
区域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山
本文采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运用河北省11个区市的数据,对河北省主要农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评价,以期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比较优势评价方法 河北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于爱芝
在新的世界贸易形势下,农产品比较优势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但仅有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我国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云凤 张卜元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大图们江区域各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发现,中国与大图们江区域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额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农产品在韩俄蒙三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明显。在中韩、中俄农产品贸易中,中国比较优势地位呈现下降趋势;在中蒙农产品贸易中,中国比较优势地位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与韩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互补性,与俄罗斯和蒙古还没有形成互补格局,这说明中国的农产品在韩俄蒙三国市场上分别面临不同国家农产品的竞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振东 宋克彬 丛之华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透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不难看出:农产品产业布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以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为主的形成阶段、以规模化建设为主的扩张阶段、以产业整体开发为主的整合阶段和以技术创新带动为主的提升阶段。目前,我国农产品产业布局总体上正处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为主的形成阶段,部分县域开始进入规模扩张阶段。因此,目前各地政府部门必须科学分析掌握地区特征,对地区特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农产品产业布局规划。这样有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结构调整效益、有助于优势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规模生产、有助于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整体优势、有助于农业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章泽武
本文以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规律,还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比较优势 马尔可夫链 动态分析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朱雅玲
本文主要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在新时期所有的新内涵,在分析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的基础上,剖析湖南哪些农产品具有优势,主要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今后采取相关的农产品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湖南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本文利用国内资源成本法 (DRC)对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水稻、棉花、油菜、柑桔、生猪五种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研究 ,认为湖南省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排序是柑桔、水稻、生猪、棉花、油菜 ,同时 ,水稻、生猪的比较优势呈下降的趋势 ,油菜的前景不容乐观 ,棉花、柑桔的比较优势呈较明显的增长势头 ,最后据此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适当调整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产品结构 ,能动地利用劳动力价廉的比较优势促进比较优势模式的升级换代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比较优势。
关键词:
湖南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玲丽
本文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国和东盟各国农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并通过对主要农产品的分类型计算,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本文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的种类将呈现多元化;中国与东盟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呈现互补;尽管中国在农业上的比较优势不及东盟主要国家,但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却显示出了非常强大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丽琴 丛平鑫 沈金虎
随着农业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农业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农产品出口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业资源约束日渐突显,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其演进趋势,把握其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采取对策,对中国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为 陆文聪
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3年HS-6位数贸易数据,采用分布动态法,从比较优势流动性和向高附加值产品转换升级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在"量"和"质"上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大部分优势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加入WTO之后出现了加速下降态势,且下降幅度高于其他主要出口国,2013年仅14.5%的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劣势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改善,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概率较低;农产品比较优势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中低档质量的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转换缓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付岩岩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农作物种类丰富的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经历了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经验积累之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贸易大国。通过详细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找出我国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比较优势 品牌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