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8)
- 2023(13140)
- 2022(10702)
- 2021(9723)
- 2020(8222)
- 2019(18453)
- 2018(18301)
- 2017(35578)
- 2016(19189)
- 2015(21258)
- 2014(21150)
- 2013(20919)
- 2012(18797)
- 2011(16834)
- 2010(17376)
- 2009(16333)
- 2008(16294)
- 2007(14917)
- 2006(13282)
- 2005(11998)
- 学科
- 济(93170)
- 经济(93082)
- 业(91334)
- 企(74078)
- 企业(74078)
- 管理(67368)
- 农(46378)
- 方法(40940)
- 数学(33114)
- 数学方法(32536)
- 农业(31010)
- 业经(30889)
- 财(24712)
- 技术(21297)
- 中国(21040)
- 地方(18952)
- 务(18389)
- 财务(18337)
- 财务管理(18322)
- 制(17471)
- 企业财务(17306)
- 策(15663)
- 理论(15552)
- 划(14857)
- 贸(14606)
- 和(14603)
- 贸易(14597)
- 易(14213)
- 体(14169)
- 学(12879)
- 机构
- 学院(285809)
- 大学(273500)
- 济(123872)
- 经济(121664)
- 管理(117725)
- 理学(102152)
- 理学院(101219)
- 管理学(99473)
- 管理学院(98973)
- 研究(88400)
- 中国(70403)
- 农(60321)
- 京(56147)
- 科学(53861)
- 财(52009)
- 业大(46481)
- 农业(46128)
- 江(44391)
- 所(44294)
- 财经(41772)
- 中心(41742)
- 研究所(40069)
- 经(37839)
- 经济学(36684)
- 州(34682)
- 经济管理(34594)
- 北京(34372)
- 经济学院(33278)
- 范(32772)
- 师范(32442)
- 基金
- 项目(190805)
- 科学(153061)
- 研究(140647)
- 基金(139480)
- 家(120650)
- 国家(119527)
- 科学基金(105176)
- 社会(92352)
- 社会科(87510)
- 社会科学(87486)
- 省(78793)
- 基金项目(73528)
- 自然(67220)
- 自然科(65781)
- 自然科学(65770)
- 自然科学基金(64632)
- 教育(63430)
- 划(62956)
- 编号(57384)
- 资助(56537)
- 创(43163)
- 发(43136)
- 成果(42918)
- 重点(42691)
- 部(41810)
- 业(41288)
- 创新(39673)
- 课题(38513)
- 国家社会(38372)
- 制(36443)
- 期刊
- 济(143162)
- 经济(143162)
- 研究(76086)
- 农(62397)
- 中国(54039)
- 管理(46152)
- 农业(42440)
- 财(41198)
- 科学(40633)
- 学报(39481)
- 大学(31597)
- 技术(31313)
- 学学(30665)
- 业经(30645)
- 融(25261)
- 金融(25261)
- 教育(23738)
- 业(22483)
- 经济研究(20998)
- 财经(20338)
- 问题(19101)
- 技术经济(19081)
- 经(17682)
- 统计(15369)
- 策(15016)
- 科技(14618)
- 世界(14536)
- 商业(14425)
- 农村(14408)
- 村(14408)
共检索到417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应来,张海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恒 郭昕 曹大澂 孙凡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H同tCH的反向变动;技术效率的解释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0%的比重。由此提出,当前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汪旭晖 刘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性工作之一。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03—2005年间一些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效率始终在较低的水平徘徊,对此应从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导向型农业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着手寻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DEA DMU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邢小军 孙利娟 周德群
文章选取部分国家作为样本,运用Malmquist-DEA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虽然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且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并且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扩散效应,中国应继续加强与农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永喜 孙亚丽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减排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效益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农业部门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模拟分析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技术和外在需求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促使区域内总种植面积和能源总消耗趋于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社会总福利和碳排放总量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使得农业生产内部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调整。相对于大豆、花生和油菜,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农业生产 能源消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永喜 孙亚丽
"双碳"目标下农业碳减排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效益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农业部门价格内生局部均衡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例,模拟分析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技术和外在需求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促使区域内总种植面积和能源总消耗趋于下降,并进一步导致社会总福利和碳排放总量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约束增强将使得农业生产内部不同品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调整。相对于大豆、花生和油菜,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农业生产 能源消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玉鸣
本文基于扩展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依赖性,测算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及规模报酬情况。得到的结论有:中国省域农业产出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局域集聚的特征;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50,资本投入对农业产出的弹性为0.43,而土地的贡献不显著,劳动和资本是中国省域农业产出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研究区域农业产出行为不应忽视空间效应,在制定农业政策时,需要考虑邻近省域之间的农业生产互动,引导各个区域合理地投入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区域农业产出 弹性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晓霞 曹洪军 焦勇
科学评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三阶段DEA模型在测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时会面临样本规模异质性问题,进而带来调整误差。本文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环境效应和运气差异两个角度出发,基于修正的三阶段DEA模型,改进投入冗余的测算方式,改进后的环境效益模型和运气差异模型所测算2000—2013年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更加科学、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效率的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海燕 陆明
农业要发展必须符合农业自身内在的规律性,而凤阳县农业发展的客观现实与这一内在规律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矛盾,造成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生态失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妨碍了凤阳农业经济全面深入地发展。为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凤阳的农业生产结构,并根据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加以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艺 贺正楚 翟欢欢
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丰富内涵,从新型农业生产运行的内在机制出发,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价系统模型,并结合各子系统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的评价指标系统,为指导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及政策制定的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前瞻
文章借鉴Feder模型,构建非农产业和农业的两部门非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81-2011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拉动作用及溢出效应,且非农产业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因此,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特点,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到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发挥非农产业的农业生产的外溢效应,实现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Feder模型 非农产业 农业 溢出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中心城市职能的加强,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与空间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动。从外部市场条件与区域功能的变动演化两方面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市场方面分析了农副产品生产所面对的市场层次特点以及当前生产与市场不适应的状况,迫切要求调整与改变农产品生产结构。从地域功能考虑,认为大城市农业地域功能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并得出大城市农业地域农业功能正逐步相对弱化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今后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和空间分化的三圈模式。
关键词:
大城市农业区域,农业生产,空间结构演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成文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矛盾已基本缓解,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温饱问题的解决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已从供给总量短缺、需求无法选择条件下的数量问题,转化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结构问题。农业发展正面临着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压力,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卖难,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聂振邦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目前农业向效益型转变的一项紧迫任务。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的供应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面临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压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