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7)
- 2023(17698)
- 2022(14680)
- 2021(13563)
- 2020(11099)
- 2019(25189)
- 2018(24713)
- 2017(46891)
- 2016(25394)
- 2015(28423)
- 2014(28560)
- 2013(28613)
- 2012(27199)
- 2011(24775)
- 2010(25426)
- 2009(23839)
- 2008(23703)
- 2007(21679)
- 2006(19921)
- 2005(18400)
- 学科
- 济(130185)
- 经济(129976)
- 业(94520)
- 管理(79843)
- 企(75039)
- 企业(75039)
- 农(49836)
- 方法(43217)
- 业经(36087)
- 中国(34502)
- 地方(34107)
- 数学(33992)
- 数学方法(33625)
- 农业(33533)
- 财(30798)
- 制(25157)
- 学(23695)
- 技术(20661)
- 和(20025)
- 务(19458)
- 财务(19397)
- 财务管理(19363)
- 贸(19116)
- 贸易(19098)
- 策(18818)
- 环境(18659)
- 体(18627)
- 理论(18438)
- 易(18368)
- 融(18359)
- 机构
- 学院(378011)
- 大学(372323)
- 济(165038)
- 经济(161670)
- 管理(143506)
- 研究(136232)
- 理学(121347)
- 理学院(119867)
- 管理学(118058)
- 管理学院(117335)
- 中国(105949)
- 科学(81362)
- 京(80620)
- 财(75247)
- 农(73473)
- 所(70134)
- 江(64013)
- 研究所(62907)
- 中心(62113)
- 财经(57857)
- 业大(56285)
- 农业(56094)
- 经(52105)
- 范(51509)
- 师范(51069)
- 北京(50983)
- 经济学(49843)
- 州(48884)
- 院(48794)
- 省(45967)
- 基金
- 项目(241320)
- 科学(190648)
- 研究(180501)
- 基金(172888)
- 家(149711)
- 国家(148227)
- 科学基金(127030)
- 社会(117090)
- 社会科(110474)
- 社会科学(110441)
- 省(97577)
- 基金项目(91742)
- 教育(80025)
- 划(79980)
- 自然(78549)
- 自然科(76593)
- 自然科学(76569)
- 自然科学基金(75193)
- 编号(73336)
- 资助(68940)
- 成果(59406)
- 发(57951)
- 重点(54725)
- 部(53018)
- 课题(51701)
- 创(51635)
- 国家社会(48143)
- 创新(47755)
- 发展(47109)
- 展(46361)
- 期刊
- 济(208288)
- 经济(208288)
- 研究(117919)
- 中国(85999)
- 农(72646)
- 财(59632)
- 管理(56247)
- 学报(55178)
- 科学(55077)
- 农业(48826)
- 大学(42789)
- 学学(40446)
- 融(40293)
- 金融(40293)
- 教育(38705)
- 业经(37005)
- 技术(34925)
- 经济研究(30587)
- 财经(29622)
- 问题(27415)
- 业(26126)
- 经(25738)
- 技术经济(21914)
- 世界(20600)
- 资源(20118)
- 贸(18973)
- 现代(18675)
- 版(18415)
- 经济问题(17905)
- 商业(17642)
共检索到605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其芳 黄贤金 张丽君 陈逸
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200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将13个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类为宿迁、徐州、镇江、淮安、常州、无锡、扬州,平均值为1.349;第Ⅱ类为南通、苏州、泰州、南京,平均值为1.547;第Ⅲ类为盐城、连云港,平均值为1.837。其次,通过障碍度计算,对2003年限制研究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发现有7个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安全,4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相辉 牛胜强
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PSIR框架选取21个指标,运用F-AHP方法和障碍度诊断对2005—2013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障碍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相辉 牛胜强
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PSIR框架选取21个指标,运用F-AHP方法和障碍度诊断对2005—2013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障碍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毛晓丹 冯中朝
采取Delphi法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2-2011年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2002年的1.87倍,年均提升速率为6.45%。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成为制约湖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11年影响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投入因素,其障碍度为2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江苏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耀辉 刘强 熊鹰 何鹏 杜兴端 李晓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农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现实路径。四川作为全国农业大省,面源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四川省省情筛选了17个测评因子,采用BPEIR概念模型,结合德尔菲法(Delphi)及主层次分析法(AHP)评价21个市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及障碍度。结果显示,根据四川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将21个市州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发展指数>1. 2)包括甘孜州、资阳市、成都市、宜宾市;第二梯队(1<发展指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莉 陈梅英 谢耀如 段盼云 郑菲菲 雷国铨
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根据2011—2020年福建省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对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⑴茶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相互作用较强,且由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⑵影响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是茶叶出口额、第一产业贡献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及其占GDP比例,子系统中茶产业的障碍度较大。因此,为了促进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深化加工水平,提升茶叶产值;丰富产业融合形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关键词:
茶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霞 张杰飞 李洁 修长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导向,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情况尤其值得重视。基于黄河流域沿线54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及三大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游和下游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上游略有扩大,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3)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游差异是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根源。(4)样本期内主要障碍因素基本未发生变化,但障碍因素排序及障碍度波动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霞 张杰飞 李洁 修长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导向,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情况尤其值得重视。基于黄河流域沿线54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及三大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游和下游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上游略有扩大,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3)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游差异是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根源。(4)样本期内主要障碍因素基本未发生变化,但障碍因素排序及障碍度波动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喻靖文
中国农业正处于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评价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是准确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本文以中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中日2000—2015年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1)中日两国比较而言,日本循环农业指数高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资源减量投入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优于中国,但资源环境安全指数低于中国。(2)日本循环农业受国家立法影响呈上升发展态势,中国循环农业受政策及自身发展影响呈上升发展态势,其中,两国资源减量指标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则不断升高,表明两国循环农业呈良好发展态势。(3)2000年中日两国循环农业障碍因素均受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影响较大,而2015年中国主要受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较大,日本则受资源环境安全系统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影响较大。今后中国发展循环农业,要注重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提高利用效率;要鼓励农户投资循环农业;要完善法律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忠 张效莉
为准确刻画中国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现状,文章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沿海省份的陆海优势,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改进的TOPSIS法、障碍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海省份2011—2018年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各省份间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正逐渐收敛;空间上,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大致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橄榄型”分布格局;时间上,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涨幅不一,增长稳定性各异;从障碍因子诊断结果看,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产生的约束作用也强弱不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宏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利用能值分析法以2005—2016年为时间序列对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指标评价其可持续性。[结果](1)环境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2011年后,环境有所改善。(2)能值投入率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2007—2012年能值投入率有所升高, 2014年达到最大值, 2014—2016年开始下降,该结果说明2008—2014年经济发展迅速。(3)环境负载率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负载压力逐年上升,但2014—2016年环境负载率趋于稳定,说明江苏省对环境的利用达到一定的平衡。(4)能值可持续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年指数均在3~4.5之间,说明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处于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整体上发展较好,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但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注意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负载率,促进环境与农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盛业旭 刘琼 欧名豪 佴伶俐
在借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Kuznets曲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假说,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Kuznets曲线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以及苏南5市、苏北5市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②苏南5市城市土地规模的稳定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的结构效应,符合其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而苏北5市城市土地扩张的放缓可能与消除效应中的政策约束有关,或许不利于其当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受区位条件跳跃式优化的影响,苏中3市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出现Kuznets曲线效应,城市土地仍处于快速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伟 王天驰 王晓珍
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DEA模型测度2000-2014年江苏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效率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演化特征,苏南高于苏中和苏北,苏北一直离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距离;全省经济发展效率显示出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特征,三大地区条件收敛显著,绝对收敛特征不明显;考察期内的就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政府影响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科技环境对区域高新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诊断——以江苏省为例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评价及障碍度诊断——以西安市为例
省域地方品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以湖北省毛嘴等三个项目为例
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动态评价及可视化分析——以江苏省13市为例
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例
基于TPB-TSP-TSA的老旧小区居民参与海绵化改造障碍及其突破——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城市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评价——以江苏省13座城市为例
耕地质量管理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陕西彬州市义门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