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12)
- 2023(20182)
- 2022(17080)
- 2021(15762)
- 2020(13124)
- 2019(29764)
- 2018(29473)
- 2017(56834)
- 2016(30749)
- 2015(34372)
- 2014(34362)
- 2013(34399)
- 2012(32089)
- 2011(29352)
- 2010(29802)
- 2009(27967)
- 2008(27734)
- 2007(25026)
- 2006(22698)
- 2005(20528)
- 学科
- 济(149031)
- 经济(148870)
- 业(107491)
- 管理(95798)
- 企(88008)
- 企业(88008)
- 方法(59061)
- 农(50504)
- 数学(48515)
- 数学方法(48027)
- 业经(38289)
- 中国(37911)
- 财(36290)
- 农业(33895)
- 地方(33245)
- 学(28543)
- 制(26660)
- 务(24196)
- 财务(24122)
- 财务管理(24078)
- 贸(23754)
- 贸易(23738)
- 技术(23101)
- 和(23047)
- 易(22909)
- 企业财务(22849)
- 理论(22718)
- 环境(21090)
- 融(20779)
- 金融(20776)
- 机构
- 学院(455938)
- 大学(453864)
- 济(194074)
- 经济(190177)
- 管理(179701)
- 研究(157751)
- 理学(153991)
- 理学院(152279)
- 管理学(149935)
- 管理学院(149105)
- 中国(120696)
- 京(97517)
- 科学(95457)
- 财(87743)
- 农(83097)
- 所(80331)
- 研究所(72528)
- 中心(70848)
- 江(70231)
- 财经(69634)
- 业大(68153)
- 农业(63831)
- 经(63149)
- 北京(61887)
- 范(59989)
- 师范(59468)
- 经济学(58457)
- 院(56545)
- 州(55930)
- 经济学院(52466)
- 基金
- 项目(299111)
- 科学(236352)
- 研究(220763)
- 基金(216874)
- 家(188308)
- 国家(186622)
- 科学基金(160602)
- 社会(141644)
- 社会科(134005)
- 社会科学(133969)
- 省(117373)
- 基金项目(114654)
- 自然(102347)
- 自然科(99935)
- 自然科学(99909)
- 教育(99764)
- 自然科学基金(98152)
- 划(97812)
- 编号(89855)
- 资助(88989)
- 成果(73011)
- 发(67353)
- 重点(66958)
- 部(66412)
- 创(62855)
- 课题(61904)
- 国家社会(58356)
- 创新(58292)
- 教育部(56731)
- 科研(56303)
- 期刊
- 济(229081)
- 经济(229081)
- 研究(138633)
- 中国(90760)
- 农(80023)
- 学报(69543)
- 管理(68877)
- 财(67469)
- 科学(66381)
- 农业(54106)
- 大学(53330)
- 学学(50529)
- 教育(47262)
- 融(44976)
- 金融(44976)
- 技术(40734)
- 业经(39630)
- 财经(35114)
- 经济研究(34938)
- 经(30215)
- 问题(29858)
- 业(28178)
- 技术经济(25398)
- 世界(22353)
- 现代(21542)
- 版(21495)
- 贸(21249)
- 科技(21179)
- 商业(21121)
- 统计(20989)
共检索到696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其芳 黄贤金 彭补拙 翟文侠 刘林旺
运用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选择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85至2003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1985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历经缓慢提升、快速发展以及目前的稳定发展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化趋势增强,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5)内;并对2003年影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发现资源减量投入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依次为57%、19%、13%和11%。为提高现阶段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比如减少物质投入,推广...
关键词:
农业 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江苏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华 宋振湖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农业 循环经济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红梅 傅知凡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4R"原则,构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包括了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4个方面共18个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障碍度因素分析,利用湖南省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由缓慢到提速阶段,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最后,针对障碍度阻碍因素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其芳 黄贤金 张丽君 陈逸
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200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将13个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类为宿迁、徐州、镇江、淮安、常州、无锡、扬州,平均值为1.349;第Ⅱ类为南通、苏州、泰州、南京,平均值为1.547;第Ⅲ类为盐城、连云港,平均值为1.837。其次,通过障碍度计算,对2003年限制研究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发现有7个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安全,4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那伟 祝延立 庞凤仙 赵新颖 张永峰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木花
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相对普适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安徽省及其周边四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丹 韩晓龙 曹明宏
笔者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对1990年~2005年湖北省循环农业发展作出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综合评价 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郑逸芳 吴飞美
循环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结合,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目标指标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各地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将各地区发展水平分为四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婷
[目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刺激农业经济的增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关联度并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对变化程度用来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影响陕西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药施用量、农业柴油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甘肃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复种指数、秸秆利用率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影响青海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人均粮食产量、节水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宁夏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节水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以及秸秆利用率;影响新疆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因素主要是农药施用量、复种指数、有效灌溉面积及禽畜粪便利用率。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宁夏(0. 743)、甘肃(0. 716)、青海(0. 674)、新疆(0. 619)、陕西(0. 585),针对青海、新疆和陕西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整体水平。[结论]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重点加强资源减量化和再利用方面的建设,以及平衡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发展,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跃 王文涛 范英
目前,围绕低碳经济及其区域评价的研究很多,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本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概念的研究成果,将其划分为广义上的"目标性定义"和狭义上的"手段性定义",对这两类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发现较之于广义"目标性定义",狭义视角下的低碳经济概念对目前开展的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导意义更强。进一步地,全面梳理并剖析了区域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三方面局限:①区域节能减排效率、潜力评估不足以覆盖低碳发展的全部内容;②现有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片面性;③现行常权模式下的综合评价模型不能有效考察低碳发展要素间的均衡协调性,致使评价结果存在不可靠之处。据此,提出将区域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仕华
在吸收和借鉴有关低碳经济社会和低碳评价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构建评价体系的要求,从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动态发展等几方面建立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低碳区、次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等四个层次。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明基
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系统,构建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体系 制约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