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13)
- 2023(19458)
- 2022(16577)
- 2021(15438)
- 2020(12978)
- 2019(29608)
- 2018(29493)
- 2017(56815)
- 2016(30787)
- 2015(34375)
- 2014(34277)
- 2013(33857)
- 2012(30744)
- 2011(27644)
- 2010(27588)
- 2009(25552)
- 2008(25335)
- 2007(22368)
- 2006(19901)
- 2005(17439)
- 学科
- 济(129343)
- 经济(129193)
- 业(109023)
- 管理(96817)
- 企(90450)
- 企业(90450)
- 方法(57526)
- 农(50155)
- 数学(47667)
- 数学方法(47064)
- 财(37239)
- 业经(36493)
- 农业(33279)
- 中国(32406)
- 制(27548)
- 地方(27063)
- 务(25248)
- 财务(25175)
- 财务管理(25134)
- 学(24929)
- 企业财务(23890)
- 技术(22279)
- 理论(22052)
- 贸(21274)
- 贸易(21266)
- 和(21213)
- 体(20693)
- 易(20644)
- 策(19407)
- 划(19215)
- 机构
- 学院(437767)
- 大学(433239)
- 济(177908)
- 管理(176382)
- 经济(174295)
- 理学(152769)
- 理学院(151140)
- 管理学(148523)
- 管理学院(147697)
- 研究(143218)
- 中国(109222)
- 京(91571)
- 科学(89103)
- 财(82159)
- 农(81801)
- 所(71657)
- 业大(68294)
- 中心(66029)
- 江(65739)
- 财经(65428)
- 研究所(65125)
- 农业(63002)
- 经(59701)
- 北京(57129)
- 范(56129)
- 师范(55584)
- 经济学(52956)
- 州(52464)
- 院(51988)
- 财经大学(48411)
- 基金
- 项目(299423)
- 科学(237032)
- 研究(218746)
- 基金(218395)
- 家(189871)
- 国家(188183)
- 科学基金(163330)
- 社会(139271)
- 社会科(131814)
- 社会科学(131779)
- 省(117691)
- 基金项目(116100)
- 自然(106560)
- 自然科(104142)
- 自然科学(104115)
- 自然科学基金(102254)
- 教育(99881)
- 划(97983)
- 资助(89309)
- 编号(89172)
- 成果(70733)
- 重点(66679)
- 部(65984)
- 发(64392)
- 创(63225)
- 课题(60569)
- 创新(58639)
- 国家社会(57373)
- 科研(57130)
- 教育部(56464)
- 期刊
- 济(200217)
- 经济(200217)
- 研究(126403)
- 中国(82657)
- 农(79044)
- 学报(68257)
- 管理(66177)
- 财(64666)
- 科学(64245)
- 农业(53588)
- 大学(52886)
- 学学(50307)
- 教育(45055)
- 融(39689)
- 金融(39689)
- 技术(39323)
- 业经(37922)
- 财经(32035)
- 经济研究(30043)
- 业(27765)
- 经(27542)
- 问题(26821)
- 技术经济(22444)
- 版(21616)
- 科技(20732)
- 现代(20359)
- 商业(20063)
- 理论(19895)
- 资源(19354)
- 统计(19283)
共检索到642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崔茂森 鹿永华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如何更好地落实中央部署,使本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以青岛市为例,基于350家果蔬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问卷调研和知名果蔬品牌走访调研,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区域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和对策,为各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区域 农业供给侧 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玲燕
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农业生产端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应尽快将标准化产销模式落到实处,依托区域特优农产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并以此作为契合点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本文针对河南省的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向明生 桂富荣 普雁翔
文章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品牌是驱动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利器,实施品牌战略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品牌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战略工程,需要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企业家型"人才培养、新兴农业产业培育、农产品新品种繁育和新产品研发、国际化品牌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系统推进。
关键词:
品牌战略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国内对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且形成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这样一个基本共识,但还需要进一步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本文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型,由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向农产品区域地标品牌化经营转变,以扶持区域地标的农产品品牌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区域地标品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平 王琴梅
本文以宏观经济理论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为基础搭建理论框架,并依此构建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实证计算了我国各省区2001—2015年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要素供给能力,尤其是资金融通和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现阶段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呈现中、东、西部由高到低的弱"阶梯式"差异。(3)东、中、西部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但资金、技术优势明显;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充沛的农业自然资源,具备规模化经营的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平 王琴梅
本文以宏观经济理论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为基础搭建理论框架,并依此构建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实证计算了我国各省区2001—2015年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要素供给能力,尤其是资金融通和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现阶段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呈现中、东、西部由高到低的弱"阶梯式"差异。(3)东、中、西部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但资金、技术优势明显;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充沛的农业自然资源,具备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条件;西部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独特地形地貌、优质牧场、特色农产品等得天独厚。因此,在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通过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两轮驱动",实现东部农业的"精细化"、中部的"规模化"及西部的"多元化"是未来改善我国农业供给结构的必然路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鹿永华
本文分析了青岛市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况,指出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农民务农积极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业生态旅游管理混乱等为制约青岛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确定"四位一体"模式、观光农业模式、绿色渔业模式、农业生态园区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等为青岛市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及重点领域,并对今后青岛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青岛市 生态农业 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云虹 赵硕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从甘肃省农业结构的现状出发,首先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受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供需信息不对称,区域结构不合理、未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建设落后、农机农技水平较低,结构调整的人才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等,进而强调将农业结构调整与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从优化农业产业、产品和区域结构,降低农业生产、物流和要素成本,合理定位政府、农民、市场三者关系,补齐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和投资短板,促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倡导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培训教育,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 冯华
学界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概念界定、重要性、主要内容、思路等方面,但对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持续性的研究、实证分析的研究和相关国际经验的研究均需要加强,而研究的学科视野也要进一步拓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维国
根据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宏观经济调控包括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在需求管理应对我国经济问题边际效应日益递减、实施成本与风险已高于预期成效的当下,引入供给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高库存并存、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两板挤压等问题大都根源于供给侧,因此要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力以及制度安排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我国农产品更有效率效益、更可持续的供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建利 邢娇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首要任务是保供给,核心内容是调结构,关键环节是提品质,重要举措是促融合,顺应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去除库存、满足需求、降低能耗、促进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补贴政策不完善等,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措施,以期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为不断提高...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亚静 王飞 石祖梁 高春雨 王红彦 毕于运
[目的]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秸秆资源产出与利用的变动趋势,就如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促进我国秸秆资源利用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利用试验数据检索和定量计算的方法,重点从种植业结构调整、现代种业创新、轮作休耕等任务着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秸秆资源与利用产生的影响。[结果]以"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达到2020年规划期目标时,较2015年可减少玉米秸秆产出1 501万t,同时可为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且玉米全株青贮通过养殖粪污得以过腹还田;若通过作物育种技术将水稻的经济系数提高0.03,可减少水稻秸秆产出1 360万t;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能够减少区域秸秆供应量,且随着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减少秸秆产出的作用将持续增强。[结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减少"无效秸秆"产出,减轻秸秆处置压力,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解决"小秸秆"带来的"大问题"。未来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调减"高产秸秆"作物改种"低产秸秆"或"零秸秆"作物;在充分发挥作物经济产量潜力的同时,通过积极培育和推广"低产秸秆"型作物品种、优化"低产秸秆"型高产栽培模式等途径控制作物秸秆产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