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1)
- 2023(13091)
- 2022(10977)
- 2021(10254)
- 2020(8621)
- 2019(19836)
- 2018(19491)
- 2017(36706)
- 2016(19776)
- 2015(23019)
- 2014(23058)
- 2013(23180)
- 2012(22232)
- 2011(20542)
- 2010(20553)
- 2009(19526)
- 2008(19452)
- 2007(17725)
- 2006(15753)
- 2005(14467)
- 学科
- 济(107574)
- 经济(107487)
- 管理(53278)
- 业(47737)
- 方法(43121)
- 数学(38005)
- 数学方法(37675)
- 企(37350)
- 企业(37350)
- 中国(27767)
- 贸(25530)
- 贸易(25517)
- 易(24744)
- 地方(24275)
- 农(23614)
- 学(20951)
- 财(20180)
- 业经(18905)
- 制(16967)
- 农业(15383)
- 地方经济(15231)
- 融(14847)
- 金融(14845)
- 环境(14652)
- 银(14351)
- 银行(14312)
- 和(14153)
- 行(13814)
- 理论(12575)
- 关系(12379)
- 机构
- 大学(308110)
- 学院(304579)
- 济(141938)
- 经济(139318)
- 研究(113591)
- 管理(109844)
- 理学(93922)
- 理学院(92722)
- 管理学(91087)
- 管理学院(90519)
- 中国(86908)
- 科学(67664)
- 京(65799)
- 财(60803)
- 所(59019)
- 研究所(53531)
- 农(51328)
- 中心(50156)
- 财经(48701)
- 经济学(46326)
- 江(45569)
- 经(44222)
- 业大(42970)
- 北京(42171)
- 经济学院(41674)
- 农业(40683)
- 院(40150)
- 范(40028)
- 师范(39662)
- 财经大学(35866)
- 基金
- 项目(194360)
- 科学(152720)
- 基金(143096)
- 研究(140015)
- 家(125418)
- 国家(124480)
- 科学基金(104803)
- 社会(91754)
- 社会科(87044)
- 社会科学(87019)
- 基金项目(74384)
- 省(72632)
- 自然(65606)
- 自然科(64086)
- 自然科学(64064)
- 教育(63473)
- 自然科学基金(62950)
- 划(62279)
- 资助(59944)
- 编号(54452)
- 成果(45225)
- 部(44565)
- 重点(44437)
- 发(43563)
- 国家社会(39429)
- 创(39269)
- 课题(38273)
- 教育部(38051)
- 中国(37265)
- 科研(37200)
共检索到470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周期的演变经历了由不同步到逐渐同步及同步性越来越明显的变动过程。这主要源于区域内的贸易联系及对市场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的事实。面对新形势,双方应当进一步强化经贸交流和合作,以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任志祥 宋玉华
20世纪中期以来,东亚区域内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与此同时,该区域内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协动现象,区域经济周期初露端倪。本文在分析国际经济周期贸易传导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与东亚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流动对经济周期协动性(co-movement)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东亚区域内贸易对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与东亚区域各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将随着相互间贸易联系的增强而趋于明显。
关键词:
区域内贸易 经济周期 协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逢珉 张宁
基于1996-2011年的数据,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与东盟五国之间经济波动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双边经济周期呈现一定的同步性。在此基础上,从贸易强度的视角展开讨论,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来进一步分析贸易强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发现双边贸易的强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具有正向作用。本文建议提高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比重,减少对欧美出口市场的依赖性,提升外向型经济质量,提高中国在东亚经济圈的地位。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经济周期 双边贸易强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沈悦 申建文
2000-2009年的季度数据说明美国股票市场、信贷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明显。同时,重点阐述了次贷危机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这三个金融子市场向中国传导的机理。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同步性 次贷危机 金融市场传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闫逢柱 苏李 田国英
随着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出口增长波动日趋明显。基于经济周期理论,借助HP滤波法从总体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中国的出口增长波动,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波动整体呈现向上扩张趋势且波动日趋明显。其中,原料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慢,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持续性最强;资本密集型产品部门出口增长扩张收缩能力最强,增长最不稳定;易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最快,难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较快;总出口增长和结构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总出口增长波动和五类产品出口增长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可能出现失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颖丰
本文构建了小型开放经济下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分析进口占比和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的动态变化来研究贸易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贸易调整的策略和路径对不同冲击下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国内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会对经济稳态产生影响,国外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对国内经济长期运行影响不显著,但是会影响短期经济调整;进口占比主要影响消费、资本、投资和实际汇率,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则主要影响资本、经常账户和实际汇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涛
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同步性是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国制定共同经济政策、促进区域合作纵深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建立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依据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理论,对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盟主要国家不仅在长期的经济波动方面具有共同随机发展趋势,而且其短期经济周期也是完全同步的。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战略趋同以及相对较小的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之间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因此,东盟各国必须在加强内部经济联系与政策协调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外部经济体特别是中、日、韩等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从而推动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同步性 共同周期法 东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庆君
近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出口贸易波动也在增强。为此,采用增长率直接法、增长率趋势法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长周期波动,并采用协整理论分析我国出口贸易长周期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经历了八次短周期波动、三次中周期波动(其中第三次中周期波动具有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的特征)和两次中长周期波动,目前正处在第二个中长周期波动的扩张期;我国出口贸易的长周期与GDP的长周期具有相似的特征。
关键词:
经济周期理论 出口贸易 周期波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贞余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且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导致中国-东盟区域内贸易互补性指数偏低,区域内贸易发展缓慢,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只能逐步推进,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述云
调和分析在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的应用陈述云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即使已有的定量研究中也多是采用时域分析方法获得的。本文尝试从另一角度(即频率域角度)采用时间序列的调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波动的机制及运行规律。一、经济序列的分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琪 滕建州
本文采用最新的随机游走滤波分析方法对中国1952~2003年间的13个宏观经济总量的波动特征、共动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总产出的周期长度在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出延长且波动幅度下降的趋势,而且总产出的波动主要受到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出波动的影响,长期以来第一产业发展对总产出的制约在改革开放之后消失了,结果还显示要素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说,中国经济周期在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一般性周期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昱 田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使得该区域内金融合作落后于贸易合作的问题越发凸显。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周期是否同步决定区域金融合作是否可行。文章通过建立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依据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理论,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不仅在长期内具有共同的随机发展趋势,短期内也显示出明显的同步性,因而满足加深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开忠 欧阳一漪 王宇光
通过研究197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和协动性水平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省域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平滑化、微波化特征,1995年后协动性水平明显增强,密度、距离、分割、异质性(即"4D")对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在"4D"影响中,地理毗邻与周期协动性负相关,反映出我国相邻各省域间分割严重,行政和贸易壁垒问题较强;人均GDP差距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反映出我国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水平整体虽然提高,但人均收入扩大的趋势尚未改善。在分区域"4D"影响分析中发现,东部地区受外商直接投资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人均GDP差距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地理毗邻变量在东、中、西部三地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三地内部省域分割仍然比较严重,区域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平
本文用增长率直接法、增长率趋势法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长周期波动,并结合GDP长波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服务贸易的长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的中国服务贸易经历了8次短周期波动、3次中周期波动 (其中目前的第3次中周期波动具有适度高位平滑的特征)、2次中长周期波动(目前正处于第2次中长周期波动的扩张期),服务贸易长波与GDP长波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周期波动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军 李勤
近年来,中国加工贸易持续增长,加工贸易波动也在增强。自1983年以来,中国加工贸易经历了七次短周期波动、两次中周期波动(其中第一次中周期波动具有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的特征)和一次中长周期波动;中国加工贸易的长周期与GDP的长周期具有相似的特征。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周期波动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