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0)
- 2023(14953)
- 2022(12859)
- 2021(12008)
- 2020(9789)
- 2019(22782)
- 2018(22596)
- 2017(43144)
- 2016(23303)
- 2015(25995)
- 2014(26145)
- 2013(25934)
- 2012(24073)
- 2011(21980)
- 2010(22231)
- 2009(20204)
- 2008(19686)
- 2007(17311)
- 2006(15526)
- 2005(14128)
- 学科
- 济(102197)
- 经济(102094)
- 管理(63521)
- 业(60184)
- 企(48962)
- 企业(48962)
- 方法(40075)
- 数学(33523)
- 数学方法(33107)
- 中国(29632)
- 地方(27458)
- 农(26780)
- 业经(23322)
- 学(22675)
- 财(21081)
- 农业(18317)
- 理论(17503)
- 制(16975)
- 贸(16965)
- 贸易(16948)
- 和(16438)
- 易(16282)
- 环境(16060)
- 银(15886)
- 融(15860)
- 金融(15858)
- 银行(15841)
- 行(15291)
- 地方经济(15241)
- 技术(15160)
- 机构
- 大学(333173)
- 学院(330739)
- 济(131459)
- 管理(129171)
- 经济(128491)
- 研究(117805)
- 理学(110854)
- 理学院(109518)
- 管理学(107598)
- 管理学院(106990)
- 中国(87507)
- 京(73458)
- 科学(73387)
- 财(59888)
- 所(59886)
- 研究所(54364)
- 农(53629)
- 中心(52281)
- 江(49741)
- 业大(48463)
- 范(47420)
- 北京(47168)
- 财经(47135)
- 师范(47005)
- 院(43145)
- 经(42750)
- 农业(41550)
- 州(40795)
- 经济学(38702)
- 师范大学(38200)
- 基金
- 项目(223565)
- 科学(175542)
- 研究(165832)
- 基金(160046)
- 家(139443)
- 国家(138230)
- 科学基金(117932)
- 社会(103090)
- 社会科(97558)
- 社会科学(97535)
- 省(87764)
- 基金项目(84872)
- 自然(75680)
- 教育(75586)
- 划(74116)
- 自然科(73844)
- 自然科学(73828)
- 自然科学基金(72447)
- 编号(68419)
- 资助(65515)
- 成果(56380)
- 发(51719)
- 重点(50554)
- 部(48659)
- 课题(48008)
- 创(46257)
- 创新(43053)
- 科研(42208)
- 国家社会(41748)
- 项目编号(41652)
- 期刊
- 济(151929)
- 经济(151929)
- 研究(103119)
- 中国(69276)
- 学报(52164)
- 农(49387)
- 科学(49113)
- 管理(48946)
- 教育(43716)
- 财(43406)
- 大学(39303)
- 学学(36431)
- 农业(34459)
- 融(30007)
- 金融(30007)
- 技术(29486)
- 业经(25324)
- 经济研究(23778)
- 财经(22575)
- 图书(19801)
- 问题(19615)
- 经(19304)
- 业(17779)
- 科技(16482)
- 理论(16304)
- 技术经济(16087)
- 资源(15341)
- 现代(15061)
- 实践(14960)
- 践(14960)
共检索到504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延平
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薛莹
首次提出并研究“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现象。根据系统的自组织与组织原理,以江浙沪地区为例,研究在旅游流的区域自组织演化中所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并研究以这些旅游中心城市作为节点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基于这种区域形态的区域旅游空间组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延平 林彰平
区域内生发展作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之一,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内生发展实践深入,其理论也日渐成熟,国外地理学家对区域内生发展做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此,基于地理学家的研究视角,主要分析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和方法,旨在探讨国外地理学家对区域内生发展的解释,促进对区域内生发展的理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建宇
中国社团研究一直为公民社会、合作主义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视角所主导,对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比较充分的分析,但对于推动社团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力因素分析不足。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结合历史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将现代化、市场转型与政策波动三者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社团在不同时空中的发展差异,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验证的三条理论假设。
关键词:
社团 公民社会 现代化 市场转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霄 温丙存
土地发展权虽未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设置,但事实上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工具,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扩张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同时,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具有渐进性特征,正深刻影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本文在总结我国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基础上,对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前景进行了一个框架性的拓展分析。研究发现,因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异质性,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将存在迥异的发生机制。国有土地发展权可围绕"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这一具象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农村土地发展权则可围绕特定的"发展权标准单位"这一虚拟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方案、机制设计、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跨区域流转 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建伟
本文从村域这一特殊区域和工业这一特定产业的角度切入,从村域整体可持续、工业布局、产值比重和企业发展四个层面评判,认为其具有非完整地域性、弱村域自然资源性、强地方社会特性和强对外依存性的特点,并构建了村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要素系统。
关键词:
村域工业 可持续发展 理论 整体框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论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协调机制"这一逻辑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受限制区域的土地产权受到抑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外部性未能有效地内在化;2)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保护型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可贸易性较差,使其落入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制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论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在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表现形式—作用机理—协调机制"这一逻辑框架下,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发展受限制区域的土地产权受到抑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外部性未能有效地内在化;2)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保护型区域生产的生态产品可贸易性较差,使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3)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土地发展权漂移、税费调节和地役权保护。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空间规划管制从诞生起,就面临效率的争议,但在资源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之下,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在实践层面又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设计。这对我国在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为避免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继忠 冀刚
文章在继承和集成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分工理论的视角重新挖掘外部性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理论根源与内涵,并借鉴Glaeser(1992)的划分方法将外部性区分为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同时也将产业发展聚焦为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从而构建出ESG理论分析框架,进而能够使外部性、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综合考查外部性对产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够为"新常态"下中国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外部性 产业增长 结构优化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俊
创意农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它不仅突破传统资源的刚性约束,拓宽产业融合的空间,而且引发的全民创新效应,更是边际社会报酬递增的源泉,因而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我国发展创意农业的初始条件和动力支撑体系的分析,构建了创意农业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并就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创意农业 报酬递增 创意激励 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卫东
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阐释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借鉴国际经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搬硬套的做法。由于忽视和偏离制度因素的内生性要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陷入了一系列误区,由此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增量与存量两方面着手加强内生金融发展,最终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服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邱国栋 马鹤丹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产生的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转向创新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产业集聚从外生性到内生性演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吸收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基于系统动力视角和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新思路,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并运用动力学方程来说明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系统结构 系统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缉慈 邓鸥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企业地理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地理分析构架,文章说明我国企业地理需要研究区域企业群本身的行为以及区域发展中政府行为对企业群的影响,最后从目前世界范围内跨国公司当地化的战略行为出发进一步指出了从企业地理角度研究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翁默斯 王孙禺
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能。针对当前大学显性指标繁荣与有效创新对接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共生视角切入,分析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共生概念框架,提出大学应锚定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以学术创业优势融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区域形成“结构适切-人才匹配-知识嵌合”的相容发展。基于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创新实践,文章从共生界面、知识流动、人才生态、制度驱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共生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区域创新发展 共生视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黄珊蕙 钟栎娜 谢冶凤
"游"和"历"是中国甲骨文时代就分别保有实物记录的古老词素,其"出行"和"时空过程"的基本语义长期保持稳定。由此二词素构成的"游历"一词在历史资料中出现时间也很早,且其基本涵义同样经久不衰。游历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人类奔赴异地进行探索与体验的游历活动,具有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文章试图建立游历研究的探索性框架,并概括为:(1)基于大量旅行叙事记录初步整理及语源学分析,提出游历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的在旅途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地体验活动这一定义;(2)将郑和-哥伦布大航海、英美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识别为影响游历发展的3个主要节段,并提出工业革命后半段(1770-1841年)是探索性游历转向体验性游历的指示性时期;(3)将各种游历的载体和动机归纳为生拓、生易、生思、生业、生悦5种型式,并发现这些型式之间存在某种层次性;(4)从知识溢出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游历发展对地理学和旅游学的重大促进作用,并为现代旅游学的出现提出了溯源性解释;(5)从个体人格发展和全球地缘结构演化角度,重申了游历发展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地图的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