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9)
- 2023(5273)
- 2022(4081)
- 2021(3778)
- 2020(2640)
- 2019(5708)
- 2018(5189)
- 2017(9893)
- 2016(5284)
- 2015(5739)
- 2014(5735)
- 2013(5536)
- 2012(5069)
- 2011(4626)
- 2010(4587)
- 2009(4131)
- 2008(4069)
- 2007(3626)
- 2006(3333)
- 2005(2907)
- 学科
- 济(27375)
- 经济(27360)
- 管理(13928)
- 业(11637)
- 地方(10495)
- 企(8702)
- 企业(8702)
- 方法(8353)
- 农(7616)
- 中国(7525)
- 数学(7369)
- 数学方法(7277)
- 地方经济(7003)
- 业经(5996)
- 农业(5463)
- 学(4801)
- 环境(4650)
- 财(4406)
- 制(4148)
- 发(4135)
- 融(3857)
- 金融(3855)
- 和(3634)
- 划(3544)
- 银(3400)
- 银行(3396)
- 贸(3344)
- 贸易(3342)
- 教育(3318)
- 行(3307)
- 机构
- 学院(78779)
- 大学(76940)
- 济(32229)
- 经济(31541)
- 管理(28459)
- 研究(28228)
- 理学(24844)
- 理学院(24523)
- 管理学(24088)
- 管理学院(23935)
- 中国(20150)
- 科学(17440)
- 京(15734)
- 财(14287)
- 所(13678)
- 研究所(12608)
- 中心(12602)
- 范(12250)
- 师范(12159)
- 江(11699)
- 财经(11596)
- 农(11044)
- 院(10852)
- 经(10513)
- 业大(10275)
- 经济学(10227)
- 师范大学(9822)
- 北京(9651)
- 州(9472)
- 经济学院(9234)
- 基金
- 项目(56950)
- 科学(46158)
- 研究(43808)
- 基金(40803)
- 家(35524)
- 国家(35205)
- 科学基金(30288)
- 社会(29390)
- 社会科(27840)
- 社会科学(27836)
- 省(22929)
- 基金项目(21009)
- 教育(20188)
- 划(19365)
- 编号(17875)
- 自然(17567)
- 自然科(17104)
- 自然科学(17102)
- 自然科学基金(16774)
- 资助(15470)
- 成果(14661)
- 发(14356)
- 重点(13643)
- 课题(13165)
- 国家社会(12537)
- 部(12379)
- 创(12018)
- 发展(11986)
- 展(11787)
- 创新(11199)
共检索到112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玉丽 张永久
无论区域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始终是理论和实践聚焦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得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被广为关注。本刊刊发一组从区域教育改革的校际均衡、体制均衡、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如何在区域内实现的文章,以期能够引发读者对如何理解均衡发展的实质、如何通过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永久 孙玉丽
校际均衡发展的公平指向具有教育自身的逻辑,这一逻辑的起点是人性。从人性和教育系统两种视角进行考察,得出区域内校际均衡的公平逻辑,在于"基本"资源配置的完全均等和差异性均衡的有机结合。在对阻碍校际均衡发展的三个偏颇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校际均衡发展的路径:首先要实现所有学校在基本办学标准上资源配置的完全均等,同时要创建富有个性的特色学校,促进儿童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还要对薄弱学校和处境不利儿童进行一定的教育补偿。
关键词:
区域教育 校际均衡 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现阶段,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均衡,主要源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内城市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缺乏科学性。应制定标准、完善制度,明确资金投入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前提,标准化学校建设是加快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关键环节,定向培养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长效机制,特殊政策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保证。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师资 区域均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浩楠 郭绍青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玉珍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应作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在理论和战略上指导区域发展。非均衡突破作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应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特征。学理上,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兼具差异性与互补性、侧重性与统一性,非均衡突破暨包容性增长模式应成为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模式。其实践路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可获得的普遍服务。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非均衡突破 包容性增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凤姣 李震峰
基于林达尔均衡配置我国公立高校资源可以使社会福利无限接近帕累托最优。其资源配置的逻辑为:依据公立高校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确定公立高校供给量,以贴近林达尔价格的税收设计分担公立高校公共产品成本,以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比确定人才培养私人产品成本分担份额,以市场机制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私人产品的成本分担,以民主协商、一致达成为基础显示与汇聚消费偏好。我国公立高校资源配置存在方法流程不科学、投入总体不足与局部过剩、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税收设计不合理、私人产品成本分担混乱、偏好显示与汇聚机制缺失等问题。以林达尔均衡为基础改善我国公立高校资源配置的路径有:专门机构与人员测算并公开收益与成本、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方案,开征公立高校公共产品成本分担专业税,学习者根据不同学校与专业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比的不同数值分担人才培养的不同成本,以市场机制与生产者剩余转化为成本的方式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私人产品成本分担,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偏好显示与汇聚机制。
关键词:
林达尔均衡 公立高校 资源配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绍荣 朱德全
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既取决于"自上而下"政策的顶层设计,又依赖于"自下而上"实践操作的路径选择。在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背景下,应当从宏观、中观、微观政策的三个层级来分层推动,并通过"省域统筹、市域推进、县域实施"的三域联动路径选择,共同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善迈 董俊燕 赵佳音
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校际资源分配是否均衡与居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涉及校际的机会和规则的公平,而目前已有的义务教育均衡研究微观上集中于县域层面,对于关系居民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的校际均衡关注较少。校际均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县级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程度的有效工具。制订义务教育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资源配置均等原则、财政中立原则、弱势补偿原则、数据可得性原则。指标体系包括入学规则均衡指标、资源配置均衡指标和学校教育产出均衡指标。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校际均衡 均衡发展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磊 姜海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理论逻辑,为推进国土空间"最后一公里"落实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与理论演绎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地域空间优势条件进行的空间组织设计和政策制度安排,遵循从自发优势竞争向分化优势治理演进的土地资源配置理论逻辑,是全局顶层设计与局部分工效率的统一;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效率改进应在比较优势引导下,聚焦土地资源空间均衡与融合,注重县域空间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强化"流空间"思维,推动要素充分流动,形成主体功能凸显、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县域国土空间分工协作新格局。研究结论:县域国土空间分化优势治理应从(土地)产权治理和用途管制入手补齐制度短板,从户籍制度、财政金融、用地计划、政府绩效入手健全保障体系,从土地市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入手建构衔接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蔚文 白粤 于晨炜
滇桂边境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桥梁,承担着维护国家西南地区安全的重任,是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地区。"兴边富民"政策实施以来,边境地区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但边境涉及国内外各种利益主体,通过边境发展实现区域均衡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西、云南两省(自治区)共12个边境城镇进行调研,总结目前边境口岸经济、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发展情况,分析两省(自治区)边境城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财政、产业结构、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滇桂边境城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玉珍
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具有差异性、侧重性,统一性、互补性。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应成为区域尤其是后发区域跃迁的必要条件。包容性增长作为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指导;非均衡突破是世界及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特征及跃迁起点。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模式实现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可获得的普遍服务。
关键词:
区域竞争 均衡突破 包容性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费广胜 迟爱敏
发达的科技服务体系是以科技服务供求均衡为基础。只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科技服务非均衡性进行思考与把握,才能探索实现农村科技服务供求均衡的内在机制。"上下结合"的科技服务模式是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农村 科技服务 供求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施威 杨琼 耿华萍
近代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总体上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资源供给和配置机制失衡。义务教育非均衡供给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动能、深厚的历史传统以及稳固的社会根基:一是非均衡发展机制优势符合后发国家的战略意图;二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累积和固化的法理传统、制度惯性与教育文化;三是国家意志、行政体制和非制度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主体利益博弈需求。循此逻辑,历次教育体制变革都在事实上延续了非均衡供给机制,尽管中央政府于2006年进行了反向改革,但"新机制"及其后续改革并未消除"城乡分立"的制度惯性。
关键词:
义务教育 非均衡供给 制度逻辑 城乡分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睦军 龚勤林
区域政策是国家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区域政策的空间属性包括"人的繁荣"的空间中性和"地区繁荣"的空间干预两种思路,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对二者的权衡和取舍莫衷一是。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两种思路的论争,进而考察中国不同阶段的区域政策实施思路,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时期坚持两种思路并举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区域政策的两种思路可以和谐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政策只有兼顾空间中性和空间干预,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空间治理能力。
关键词:
区域政策 空间属性 空间治理 经济地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宏超 冯梅
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选择恰当的均衡发展测评指标,对引导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配置教育资源尤为重要。目前官方规定的测评指标存在一些缺陷,排除了对教学点的测评难以完整地衡量县域内教育均衡状况,监测指标易诱发农村学校撤并,硬件指标偏重于考察数量而难以全面测量质量,师资指标难以适应城乡地区差异会影响测评准确度。建议强化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建立区县分类测评指标,增加差异系数的必达阈值。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测评 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