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1)
- 2023(5449)
- 2022(4463)
- 2021(4085)
- 2020(3310)
- 2019(6980)
- 2018(6780)
- 2017(12398)
- 2016(6362)
- 2015(6731)
- 2014(6056)
- 2013(5789)
- 2012(5258)
- 2011(4755)
- 2010(4768)
- 2009(4390)
- 2008(4150)
- 2007(3890)
- 2006(3284)
- 2005(2770)
- 学科
- 济(27065)
- 经济(27053)
- 管理(23888)
- 业(23349)
- 企(21100)
- 企业(21100)
- 技术(13878)
- 技术管理(11273)
- 地方(10421)
- 方法(7971)
- 中国(7951)
- 地方经济(7007)
- 业经(6992)
- 数学(6423)
- 数学方法(6364)
- 农(5932)
- 财(4800)
- 划(4741)
- 理论(4517)
- 融(4511)
- 金融(4510)
- 环境(4485)
- 学(4416)
- 制(4402)
- 产业(4393)
- 银(4386)
- 农业(4380)
- 银行(4380)
- 行(4257)
- 和(4089)
- 机构
- 学院(84669)
- 大学(82798)
- 管理(35675)
- 济(35605)
- 经济(34936)
- 理学(31083)
- 理学院(30708)
- 管理学(30326)
- 管理学院(30133)
- 研究(27887)
- 中国(20862)
- 京(16743)
- 科学(16706)
- 财(14767)
- 江(13336)
- 中心(12917)
- 所(12817)
- 范(11723)
- 研究所(11711)
- 财经(11711)
- 师范(11646)
- 州(10779)
- 院(10725)
- 经济学(10635)
- 经(10626)
- 北京(10206)
- 业大(10186)
- 商学(10106)
- 商学院(9978)
- 农(9462)
- 基金
- 项目(61240)
- 科学(51048)
- 研究(47249)
- 基金(44351)
- 家(38268)
- 国家(37948)
- 科学基金(34140)
- 社会(32008)
- 社会科(30470)
- 社会科学(30464)
- 省(26373)
- 基金项目(24067)
- 划(21336)
- 教育(21286)
- 自然(20682)
- 自然科(20265)
- 自然科学(20261)
- 创(19991)
- 自然科学基金(19920)
- 编号(18255)
- 创新(17517)
- 资助(15340)
- 发(14874)
- 重点(14122)
- 成果(13852)
- 国家社会(13465)
- 课题(13382)
- 部(12738)
- 新(12534)
- 业(12523)
共检索到125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巨文忠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最本质的含义在于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一种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创造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从区域的角度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企业内部完成的和企业在区域网络中完成的两种类型,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区域创新所必备的产业集群、优质的生产要素、良性竞争环境、丰富的社会资本和高效的制度体系等五种要素。最后,本文还从内生型产业集聚和外生型产业集聚两种类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延 杨永春 张理茜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资本和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地点。一些城市在区域协议影响下迅速崛起,一些城市却在同样的协议机制影响下逐渐衰败,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异质地带在区域协议的影响下趋于相对均质化,异质资源得到有效的流通与整合,并发生吸引偏移。以美国厄尔巴索(ELPSO)市和墨西哥托雷翁(TORREON)市为例,着重分析其兴盛与衰落的原因,并构造出一个异质地带转化模型来模拟边界城市的兴衰,试图找出边界城市兴衰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全球化 区域一体化 边界城市 异质地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可云
本文重点研究区域科学的兴衰过程、新经济地理学的争论以及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出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方向。文章详细分析了区域科学的兴盛与衰落的过程及其原因,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成就、观点与批评者的主要观点,从学科发展历史的角度辩明了各相关学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应该避免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正确研究方向。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区域科学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冲槐 孙洋洋
本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以及衰退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系统存在衰退现象;区域创新系统衰退可发生在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任一阶段;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存在着阶段性。本文首次将社会燃烧理论引入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并首次用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机理,丰富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衰退 社会燃烧理论 机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缉慈
本文从知识创新和提高国力的目标出发,从知识与创新、技术进步与应变的区域政策、全球化和本地化、新的产业空间以及创新环境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改进我国区域政策目标,推进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经济,区域发展,创新环境,新产业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付民,邹珊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知桂 陈家敏
为了发挥我国人口对创新体系构建的协助作用和增强人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厘清人口集聚、人才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人才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集聚抑制本地技术创新,且不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人才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该结果具有稳健性;(2)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而融资环境、财政分权程度和教育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3)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人才集聚对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倒U型"影响,其最优的影响范围为75~200千米。最后,本文从建设教育强国、改善融资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振娜
区域品牌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经济现象,区域品牌为区域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域品牌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海西区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区域品牌,但存在区域品牌建设缺乏规划,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以区域品牌促进区域创新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品牌 区域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路军 孙冰
本文针对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问题,深入讨论二者的内涵与构成,并在已有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四个假设,并且综合选取指标,运用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的实证结果。本研究为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以及区域智力资本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汤尚颖
20世纪后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态势,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城市聚集区(城市群、带)等区域空间形态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它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区域形态创新为主导的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区域创新的快速发展,笔者提出了以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推进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创新分层发展模式。
关键词:
区域空间形态 区域创新 分层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焕峰 陈庆秋
在简要回顾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区域社会资本(RegionalSocialCapital,RSC)概念,探讨了区域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并认为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形成本区域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区域创新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区域社会资本 区域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蕾 钟质文
创新循环是知识流动与再创造的一种形式,在区域创新不平衡的现实下,为揭示创新循环的真实表现及特征,构建了区域内部知识转移和外部知识溢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形成机理、运行模式以及测度方法进行探讨。利用2009—2021年的省级数据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布局,发现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情况,区域创新循环的四种运行模式的时空分布兼具持续性与动态周期性。最后针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与运行模式的区域差异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芮雪琴 李亚男 牛冲槐
借鉴产业聚集指数,本文建立了科技人才聚集空间结构系数来反映科技人才聚集的变化态势。并据此应用DEA-Tobit两步法,基于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科技人才聚集的区域演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整体上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强度与科技人才聚集均衡度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科技人才聚集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因为当前的科技人才聚集规模与区域创新效率不匹配,经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过度聚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聚集不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发展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