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3)
- 2023(15027)
- 2022(12946)
- 2021(12240)
- 2020(10326)
- 2019(23528)
- 2018(23704)
- 2017(44690)
- 2016(24570)
- 2015(27222)
- 2014(26642)
- 2013(26087)
- 2012(23748)
- 2011(21538)
- 2010(21485)
- 2009(19655)
- 2008(19114)
- 2007(16708)
- 2006(14803)
- 2005(13015)
- 学科
- 济(94325)
- 经济(94219)
- 管理(70809)
- 业(65633)
- 企(56665)
- 企业(56665)
- 方法(40742)
- 数学(34762)
- 数学方法(34318)
- 中国(25839)
- 农(23682)
- 财(23415)
- 学(21955)
- 地方(21920)
- 业经(21849)
- 技术(20108)
- 制(19546)
- 理论(16952)
- 农业(15896)
- 和(15403)
- 贸(15187)
- 贸易(15177)
- 银(15109)
- 银行(15050)
- 易(14658)
- 融(14595)
- 金融(14593)
- 环境(14528)
- 行(14397)
- 体(13823)
- 机构
- 大学(335592)
- 学院(332231)
- 管理(130754)
- 济(128786)
- 经济(125880)
- 研究(117549)
- 理学(112991)
- 理学院(111667)
- 管理学(109524)
- 管理学院(108918)
- 中国(86460)
- 科学(75316)
- 京(73216)
- 所(59859)
- 财(59673)
- 农(55950)
- 研究所(54765)
- 中心(52158)
- 业大(51345)
- 江(49917)
- 财经(46809)
- 北京(46579)
- 范(45557)
- 师范(45056)
- 农业(43809)
- 院(43657)
- 经(42557)
- 州(40107)
- 经济学(37810)
- 技术(36784)
- 基金
- 项目(232410)
- 科学(182098)
- 研究(168938)
- 基金(166776)
- 家(147407)
- 国家(146187)
- 科学基金(124403)
- 社会(104480)
- 社会科(98859)
- 社会科学(98832)
- 省(91900)
- 基金项目(88460)
- 自然(81957)
- 自然科(80005)
- 自然科学(79983)
- 自然科学基金(78531)
- 划(78040)
- 教育(77495)
- 资助(68150)
- 编号(68110)
- 成果(55708)
- 重点(52934)
- 创(51787)
- 发(50391)
- 部(50362)
- 课题(48302)
- 创新(47747)
- 科研(44513)
- 大学(42771)
- 国家社会(42707)
- 期刊
- 济(142527)
- 经济(142527)
- 研究(101273)
- 中国(69651)
- 学报(56296)
- 科学(51319)
- 管理(50175)
- 农(49457)
- 教育(44353)
- 财(44347)
- 大学(42213)
- 学学(39264)
- 农业(34302)
- 技术(29749)
- 融(28121)
- 金融(28121)
- 经济研究(22898)
- 业经(22832)
- 财经(22176)
- 经(18993)
- 图书(18685)
- 科技(18575)
- 业(18250)
- 问题(17750)
- 技术经济(16427)
- 理论(15975)
- 版(15401)
- 资源(14652)
- 实践(14632)
- 践(14632)
共检索到496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再进 田德录 刘辉
本文基于目标管理、绩效评估视角,以通过创新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政策试验导向,对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评估理念和原则、评估逻辑框架和维度、评估指标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从试验目标、组织管理、任务落实、效果影响四个方面研究构建了面向8个试验区域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就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宝贵 王欣
本文基于PMC指数模型,对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11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和PMC曲面,研究表明: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8.36,整体情况良好;P6、P8和P9的评估结果为优秀;相对而言,P2、P3和P7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各项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性质、政策客体、创新生态链、作用领域、政策工具、价值取向和文件引用等维度的内容翔实;各项政策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政策执行保障措施不完善、政策目标分散且模糊、问题界定不清晰。针对各项政策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验检验试验区对城市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通过提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并提高城市碳生产率,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效果更明显。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验区的设立以推动城市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并为碳减排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验检验试验区对城市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通过提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并提高城市碳生产率,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效果更明显。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验区的设立以推动城市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并为碳减排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艳 曹伟 李石柱 张士运
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梳理上海市出台的促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各项政策文件,利用社会网络法研究全面创新改革相关政策之间的网络结构,并进一步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评价上海市全面创新改革相关政策对试验区建设方案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地方全面创新改革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李北伟
采用2009—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基于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协调性五维特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及基于市场环境、政府治理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的区域软环境评价体系,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就全面创新改革和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进行准自然实验,结果发现:全面创新改革和软环境均能显著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全面创新改革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负向空间效应,而软环境的空间效应能够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全面创新改革能够强化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促进作用,而软环境的空间效应对全面创新改革的空间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全面创新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软环境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五维特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多样性的影响有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欣 杜宝贵
以广东、安徽和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合成粤皖川、合成广东、合成安徽、合成四川,通过对比真实试验区技术市场成交额实际值与合成试验区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反事实估计值,探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对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效应和个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总体上显著促进试验区省份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对广东、四川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安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应不显著;政策效应在政策实施当年即已显现,两年后明显增强;科技经费投入、经济规模、技术成熟度、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本红 赵银银
基于中国城市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共同实现,分别是“研发资金增加效应”和“创新人才促进效应”。此外,设立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引起的绿色创新水平在非东部欠发达地区和行政级别较低城市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琼霞 杨艳娟 王留军 孙晓莉
文章以浙江省"两市两县两区"试点为重点,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检索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浙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验与成效,同时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对策建议,期待形成可供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浙江样本"。
关键词:
浙江省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晓航 薛奕曦
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为背景,基于价值网络视角提出一套能够指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流程的结构性方法。该方法以情景法和具体步骤为导向,结合形态分析法确定商业模式创新情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战略管理、互补性资产理论等为基础,确定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指标体系框架对商业模式创新情景进行评估,并通过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水莲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解释孵化器的定位和孵化器的功能,进而从孵化系统的角度来阐释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孵化器的本质在于其具备市场属性、网络属性和平台属性,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包括基础服务、咨询服务和网络服务,三大服务因子影响着孵化器绩效。网络服务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应该跳出单门研究孵化器的狭窄视角,从更宽广的层面上思考问题,也就是看孵化系统对于整个区域创新的影响。
关键词:
孵化器 区域创新 文献综述 研究框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李佳杰 李北伟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新发展格局质量”研究系统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均能够显著促进新发展格局质量;(2)在其他地区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对本地区新发展格局质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对新发展格局质量的空间传导效应显著为负;(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通过正向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区域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敏 张兴隆 段佳萌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探求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本文选用2011—2019年中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产业升级指数,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未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机制分析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通过创新机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从而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地级市以上级别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而普通地级市的结果不显著;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其中城市规模适中的特大城市促进效果最好。本文为引导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尤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国鹏 吴波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日益增强的环境不确定性成为浙商创业创新环境的重要特征。这要求浙商创业创新必须认准大局走势,以乐观的态度和清晰的思路,明确创业创新的战略路径与选择,从而符合全面深改要求。制度创业、平台创业、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浙商创业创新的路径选择。强化战略思维,以满足客户需求为驱动,构建与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浙商创业创新的重要原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武 王学军
本文采用智力资本的"H-S-C"范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人口素质、医疗与社会保障水平对区域人力资本的贡献最大,国内外贸易及经济往来对区域关系资本的贡献最大,政府服务保障与社会沟通机制对区域结构资本的贡献最大,创新投入与创新过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最大;区域人力资本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影响较大,区域关系资本受区位优势的影响较大,区域结构资本受体制、制度、机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氛围的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