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2)
- 2023(6916)
- 2022(5176)
- 2021(4402)
- 2020(3513)
- 2019(7618)
- 2018(7660)
- 2017(14668)
- 2016(8023)
- 2015(9076)
- 2014(9438)
- 2013(8859)
- 2012(7720)
- 2011(6905)
- 2010(6770)
- 2009(6357)
- 2008(6250)
- 2007(5622)
- 2006(5132)
- 2005(4790)
- 学科
- 济(40291)
- 经济(40262)
- 管理(24030)
- 业(20755)
- 企(16720)
- 企业(16720)
- 方法(14037)
- 地方(13137)
- 数学(12092)
- 数学方法(11926)
- 中国(11566)
- 农(10377)
- 业经(10276)
- 财(8034)
- 地方经济(7675)
- 学(7670)
- 农业(7381)
- 发(6935)
- 信息(6813)
- 环境(6515)
- 和(6199)
- 产业(6158)
- 理论(5908)
- 务(5488)
- 财务(5462)
- 财务管理(5453)
- 制(5398)
- 发展(5299)
- 展(5290)
- 企业财务(5251)
- 机构
- 大学(117979)
- 学院(117697)
- 管理(46695)
- 济(45567)
- 经济(44547)
- 研究(40145)
- 理学(39798)
- 理学院(39345)
- 管理学(38612)
- 管理学院(38408)
- 中国(29657)
- 科学(26096)
- 京(25241)
- 财(19988)
- 所(19978)
- 中心(18946)
- 研究所(18350)
- 农(18290)
- 江(18194)
- 范(17504)
- 师范(17362)
- 业大(16952)
- 财经(16208)
- 北京(15403)
- 院(14934)
- 州(14851)
- 经(14629)
- 农业(14181)
- 师范大学(14054)
- 经济学(13565)
- 基金
- 项目(83501)
- 科学(66699)
- 研究(61675)
- 基金(59786)
- 家(52184)
- 国家(51822)
- 科学基金(44998)
- 社会(40201)
- 社会科(38160)
- 社会科学(38148)
- 省(33867)
- 基金项目(31580)
- 划(27996)
- 自然(27664)
- 自然科(27022)
- 自然科学(27014)
- 教育(26976)
- 自然科学基金(26483)
- 编号(26038)
- 资助(22923)
- 成果(21276)
- 发(19321)
- 重点(19114)
- 课题(17325)
- 国家社会(17213)
- 部(17185)
- 创(16531)
- 项目编号(16267)
- 创新(15623)
- 发展(15544)
共检索到172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修文群
深入开展区域信息化的测度评价工作 ,定量分析我国信息化的程度 ,对于提高信息化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 ,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 ,综合波拉特法和指数法优点 ,按照国家确定的信息化系统六要素 ,提出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与以往指标体系相比 ,突破了只重视指标水平结构而忽视空间布局特征 ,只重视发展现状而忽略质量、能力的思维方式 ,对于指标选择和评价模型 ,作了进一步调整 ,重点放在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方向和主流应用方面。通过构造计算区域信息化发展指数、质量指数和潜力指数 ,对我国 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化发展进行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瀛 杨宏举
传统物流存在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缺陷,使之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鉴于此,物流信息化就成为传统物流走向现代物流的必由之路,因此,对物流信息化的量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8-2018年面板数据,对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采用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信息化宏观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并运用多指标面板分层因子分析法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按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居中;第二,各个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基本吻合,而且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对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衡量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以往文献中使用的截面数据和时序数据更能反映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以期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明德 李红
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是物流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物流业的信息化投入水平、信息化产出水平、信息化宏观发展水平3个维度选择14个物流业信息化影响因子,以我国中、东部省份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各省份的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位于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前列。最后提出提升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 信息化 测度 因子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亚斌 金培振 艾洪山
文章通过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外部环境因素纳入模型,获得了能切实反映"两化融合"动态特征的融合系数,并以此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2005-2009年中国30个省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区域的"两化融合"环境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论表明,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速度;从整体上看,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正趋于改善,但提升速度依然缓慢;东中西部地区的融合环境改善表现出较严重的不平衡,聚类分析表明融合环境水平的区域分布呈纺锤形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化的含义,提出了度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具体测量方法。随后,详尽地比较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状况,并对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反映信息化发展水平各指标差异程度的规律性关系。最后,针对结论做出了简要评价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中国 区域 信息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任剑婷 李瑜婷
分析国内外对信息化测度的认识,从六个方面讨论我国信息化测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方法、测度指标体系、法律和制度、能力构建、参与国际合作、参加国际评比和指标制定等方面提出我国信息化测度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 测度 实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茶洪旺 左鹏飞
认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文献,其共同点是从静态视角测度评价信息化水平,这对持续动态发展的信息化过程缺乏解释力。有鉴于此,本文在积极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出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区域信息化水平的4大要素、13项指标的动态多指标评价体系,来分析各省(市、区)不同时期信息化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软件GeoDa揭示中国区域信息化变化趋势。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为:(1)中国各区域信息化呈不断上升态势,但发展速度整体放缓;(2)中国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3)移动电话快速普及成为缩小区域信息鸿沟的重要因素;(4)信息化指数较低地区增长速度相对较快;(5)"一带一路...
关键词:
区域信息化 信息化指数 动态多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湘君 曾国平 李娅
采用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信息化发展指数II(IDI)及其分类指数,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剖析决定我国信息化发展绩效的内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反向研究经济增长对信息化发展效果的门限效应,发现人均GDP与信息化发展指数之间的确存在双门限效应,经济增长对信息化发展效果的影响经历了先增后降再上升的曲线变化,经济增长对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呈现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差异性,而且我国现阶段中西部省市信息化发展正处于类似"中等化陷阱"阶段,信息化消费对经济的推动还有极大拓展的空间,"新常态"下推进信息智能型新兴产业发展有助于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
流通产业具有信息潜力,本文将其具体分为显性潜力和隐性潜力。显性潜力包括流通产业的规模潜力、技术潜力和效益潜力;隐性潜力包括流通产业的制度潜力、相关潜力和创新潜力。基于此,本文构建区域流通产业信息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站在潜力科学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流通产业信息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流通信息潜力最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流通信息潜力相对较弱。为了提高区域内流通产业信息潜力,有必要扩大流通产业规模,提高流通产业技术水平和流通效益,提高区域开放性,提升流通产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
流通产业信息潜力 因子分析 区域流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松 张大红
文章基于容量耦合系统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及趋势,并划分四大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性虽然有不断加强趋势,而且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步伐相对较快,目前已达到磨合阶段,明显优于中部、东北和西部三大区域。但是,总体上我国及各区域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仍不是非常理想,未来仍需通过一系列路径措施不断强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晓鹏
研究了我国以省区为单元的收入差距和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异的联系 ,在证实两者具有高度正向关联的同时 ,进一步探讨了地区信息化与地区工业化、地区城市化以及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联系。认为 ,我国各地区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大大地推动了人均收入的提高 ,却没有显著的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客观上很有可能使我国在空间上形成新的二元结构形态 :快速成长的信息部门但拉力较弱和缓慢前行的工业部门同时并存的现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郝瑞玲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高效和谐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北京安博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安博维区域健康平台",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志刚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区域内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重建。文章以河北省为例,简述了区域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区域信息化 区域经济 差异性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晓钟 张洁
【目的/意义】探讨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为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发展提供有益思路。【方法/过程】构建了农业信息化就绪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实证研究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并采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论】2003-2014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相对成熟阶段,但是存在区域差异,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普遍较差。我国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不断提升,得益于政府的作用、信息网络技术工具的运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等,而数字鸿沟是导致区域差异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灵莹 乔楠 成涛
在省级区域内各地级城市是各省经济最活跃最基础的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和信息辐射能力,但地级城市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这种巨大的差异又将阻碍地级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本文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在结合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是影响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水平和人才因素是影响中小城市信息化的瓶颈因素,为此,提出了促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