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1)
- 2023(10207)
- 2022(8218)
- 2021(7402)
- 2020(5735)
- 2019(12669)
- 2018(12027)
- 2017(22834)
- 2016(12118)
- 2015(13368)
- 2014(13330)
- 2013(13191)
- 2012(12751)
- 2011(11768)
- 2010(11943)
- 2009(10859)
- 2008(10586)
- 2007(9549)
- 2006(8740)
- 2005(8243)
- 学科
- 济(64391)
- 经济(64347)
- 业(29302)
- 管理(28564)
- 地方(24568)
- 中国(21234)
- 企(20569)
- 企业(20569)
- 农(19332)
- 方法(16738)
- 业经(16623)
- 地方经济(14714)
- 数学(13747)
- 数学方法(13649)
- 农业(13576)
- 发(12126)
- 产业(11918)
- 融(10914)
- 金融(10912)
- 学(10739)
- 环境(10717)
- 银(10287)
- 银行(10275)
- 贸(10183)
- 贸易(10172)
- 制(10119)
- 行(10117)
- 技术(9941)
- 易(9716)
- 发展(9050)
- 机构
- 学院(178289)
- 大学(173212)
- 济(78433)
- 经济(76824)
- 研究(70594)
- 管理(63439)
- 理学(53265)
- 理学院(52510)
- 中国(52307)
- 管理学(51774)
- 管理学院(51417)
- 科学(41890)
- 京(38431)
- 所(36112)
- 财(32769)
- 研究所(32594)
- 中心(31359)
- 农(30034)
- 江(28970)
- 范(27275)
- 师范(27045)
- 院(25948)
- 财经(25211)
- 北京(24791)
- 业大(24136)
- 经济学(23885)
- 州(23522)
- 农业(23050)
- 经(22716)
- 师范大学(21698)
- 基金
- 项目(116869)
- 科学(93283)
- 研究(90039)
- 基金(82017)
- 家(71074)
- 国家(70432)
- 科学基金(59842)
- 社会(58496)
- 社会科(55563)
- 社会科学(55554)
- 省(48377)
- 基金项目(43121)
- 划(39767)
- 教育(39508)
- 编号(36851)
- 自然(34805)
- 发(34019)
- 自然科(33924)
- 自然科学(33920)
- 自然科学基金(33294)
- 资助(31383)
- 成果(29752)
- 发展(28101)
- 展(27626)
- 重点(27554)
- 课题(27366)
- 创(25213)
- 部(24742)
- 国家社会(24269)
- 创新(23603)
共检索到287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蔡之兵
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求产业分工格局及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高度匹配。利用2002年与2015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可以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地位两个视角对省域(含直辖市、自治区)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在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影响地区产业份额变化的比较优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驱动不同省域产业分工格局变化的比较优势类型及其作用程度不尽相同。根据产业分工格局与三种区域比较优势的演变关系,可以将不同省域划分为八种类型,并根据其类型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
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基于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对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路径下,各主体在区域产业品牌投入上存在互补性,产业集聚虽然会降低单个企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但却会促进整体企业和政府加大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对企业征税税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在政府主导型路径下,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上的效率越高、外部性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以及市场需求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敏感度越大,则政府建设区域产业品牌的力度越大。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发展路径建设区域产业品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晓夏 芮建鑫 钱振伟
在经济调整、社会变革、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复杂环境下,区域保险产业应紧随"大产业"合作发展潮流,走产业化转型升级之路。地区差异是否会影响以及将如何影响保险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要如何选择保险产业升级路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利用保险资源陷阱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区域保险产业的差异化进行分析,接着以云南省为案例,由点到面,有针对性地对区域保险产业升级路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只有以地区差异为基础,选择正确路径,有效避开"资源陷阱",才能实现区域保险产业化转型升级。
关键词:
地区差异 保险产业 资源陷阱 云南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施丹燕
基于路径依赖概念与新结构经济学,本文力图揭示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的形成逻辑,并利用地级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延续性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使得东部城市互联网金融总体领先发展,成为传统金融区域非均衡发展的逻辑结果。中西部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面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困局,但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奠定了这些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着力破解人才短缺等硬约束,助推互联网金融在这些地区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实现潜在比较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耀军 施丹燕
基于路径依赖概念与新结构经济学,本文力图揭示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的形成逻辑,并利用地级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延续性创新,其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使得东部城市互联网金融总体领先发展,成为传统金融区域非均衡发展的逻辑结果。中西部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面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困局,但传统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留下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奠定了这些地区的潜在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着力破解人才短缺等硬约束,助推互联网金融在这些地区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实现潜在比较优势。文章表明,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保障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若缺乏传统金融的有力支撑,互联网金融"弯道超车"仍离不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好协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小华 周韩梅
与传统金融发展相似,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也大体表现出东部城市领先、中西部部分城市落后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那么,金融科技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利用我国291个地市级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主要源于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地方政府增加创新资金投入对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摆脱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创造。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大力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和“有为”政府双轮驱动,引导金融科技发展摆脱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创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泽华
自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三批共11个自贸试验区,自贸区建设正由点到面在全国推广。自贸区所形成的改革试点经验不仅需要在全国推广,还需要避开同质化,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批准的7个自贸区中,辽宁自贸区承担东北经济破题之作,其对开放和改革的龙头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辽宁自贸区的发展条件和其面临的差异化问题,借鉴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探索辽宁自贸区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努力在全国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以自贸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东北振兴新模式。
关键词:
辽宁自贸区 差异化问题 路径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泽华
自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三批共11个自贸试验区,自贸区建设正由点到面在全国推广。自贸区所形成的改革试点经验不仅需要在全国推广,还需要避开同质化,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批准的7个自贸区中,辽宁自贸区承担东北经济破题之作,其对开放和改革的龙头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辽宁自贸区的发展条件和其面临的差异化问题,借鉴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探索辽宁自贸区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努力在全国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以自贸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东北振兴新模式。
关键词:
辽宁自贸区 差异化问题 路径选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文娟
文章研究了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其产业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内地9省区传统服务业均有优势,除此之外,福建、广东工业,海南、贵州、云南农林牧渔业,江西、湖南、广西、四川农林牧渔业、工业,产业优势明显。泛珠9省区在产业互动方面尚未打破行政区划的掣肘,林业资源优势没有被充分开发,尚未形成生态工业、生态林业及其他生态服务业产业链。最后提出了泛珠三角地区生态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文娟
文章研究了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其产业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内地9省区传统服务业均有优势,除此之外,福建、广东工业,海南、贵州、云南农林牧渔业,江西、湖南、广西、四川农林牧渔业、工业,产业优势明显。泛珠9省区在产业互动方面尚未打破行政区划的掣肘,林业资源优势没有被充分开发,尚未形成生态工业、生态林业及其他生态服务业产业链。最后提出了泛珠三角地区生态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友国 白羽洁
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区域的积极努力。不过,与国际社会不同国别或地区碳达峰所呈现的差异性类似,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态势的显著差异性也已经显现,并将在长期内持续。因此,各区域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从而以较低代价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处碳排放阶段明确碳减排目标和步骤,根据碳排放驱动因素特征及变化趋势制定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产业低碳转型,并将自身"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深度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中。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区域差异化 低碳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差异化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一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一个依赖信息与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在产业发展上提出了转型升级的目标。而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上的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长江经济带上的整体经济与商贸流通业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东部经济带凭借其发达的经济腹地,在流通业的人员、资本以及网点效率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西部经济带则处于较低级的水平。由此可知,我国长江经济带上商贸流通产业表现为东部经济带发展程度最高,中西部次之。为了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上流通产业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为了促进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可能出现的FDI垄断现象进行预防。要促进长江经济带上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还必须根据不同地区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战略。
关键词:
新常态 长江经济带 商贸流通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一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一个依赖信息与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在产业发展上提出了转型升级的目标。而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上的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长江经济带上的整体经济与商贸流通业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东部经济带凭借其发达的经济腹地,在流通业的人员、资本以及网点效率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西部经济带则处于较低级的水平。由此可知,我国长江经济带上商贸流通产业表现为东部经济带发展程度最高,中西部次之。为了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上流通产
关键词:
新常态 长江经济带 商贸流通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长鸣
本文利用"份额转换"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生产率差异在1985-2008之间每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生产率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小;2005年后地区间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是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1994-2005年期间主要是第三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此外,人均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均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地区间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关键,技术效率的差距对劳动力生产率差异也有着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