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66)
- 2023(21236)
- 2022(18417)
- 2021(16902)
- 2020(14345)
- 2019(32472)
- 2018(32124)
- 2017(61370)
- 2016(33525)
- 2015(37818)
- 2014(37844)
- 2013(37300)
- 2012(34495)
- 2011(31257)
- 2010(31604)
- 2009(29262)
- 2008(28664)
- 2007(25549)
- 2006(22400)
- 2005(20045)
- 学科
- 济(148125)
- 经济(147980)
- 管理(97046)
- 业(91597)
- 企(75744)
- 企业(75744)
- 方法(63093)
- 数学(54630)
- 数学方法(53996)
- 农(37526)
- 中国(36739)
- 财(35336)
- 学(31945)
- 业经(31470)
- 地方(31469)
- 贸(27676)
- 贸易(27665)
- 易(26850)
- 制(25591)
- 农业(25114)
- 理论(24130)
- 技术(23705)
- 务(21972)
- 财务(21879)
- 财务管理(21827)
- 和(21249)
- 环境(21178)
- 银(20891)
- 银行(20822)
- 企业财务(20669)
- 机构
- 大学(484089)
- 学院(483938)
- 济(198166)
- 经济(193893)
- 管理(184688)
- 研究(165835)
- 理学(159485)
- 理学院(157634)
- 管理学(154775)
- 管理学院(153894)
- 中国(122483)
- 科学(103559)
- 京(103106)
- 财(89344)
- 所(84906)
- 农(81502)
- 研究所(77236)
- 中心(74917)
- 业大(73018)
- 江(72276)
- 财经(71739)
- 经(65140)
- 北京(65116)
- 范(64489)
- 农业(64105)
- 师范(63823)
- 经济学(60944)
- 院(60126)
- 州(58138)
- 经济学院(54921)
- 基金
- 项目(325741)
- 科学(254860)
- 研究(236505)
- 基金(234433)
- 家(205291)
- 国家(203614)
- 科学基金(173651)
- 社会(148117)
- 社会科(140380)
- 社会科学(140344)
- 省(128178)
- 基金项目(123599)
- 自然(113056)
- 自然科(110398)
- 自然科学(110369)
- 教育(110150)
- 自然科学基金(108403)
- 划(107904)
- 资助(97387)
- 编号(96046)
- 成果(78168)
- 重点(73781)
- 部(71778)
- 发(70236)
- 创(67577)
- 课题(67257)
- 创新(63114)
- 科研(62173)
- 教育部(61290)
- 国家社会(60813)
- 期刊
- 济(219232)
- 经济(219232)
- 研究(141510)
- 中国(94774)
- 学报(79423)
- 农(73493)
- 科学(71339)
- 财(69050)
- 管理(67916)
- 大学(59489)
- 教育(56413)
- 学学(56023)
- 农业(50626)
- 技术(45159)
- 融(40749)
- 金融(40749)
- 经济研究(35941)
- 财经(35714)
- 业经(34921)
- 经(30780)
- 问题(28279)
- 业(26762)
- 技术经济(25266)
- 图书(24014)
- 贸(23565)
- 科技(23035)
- 版(22904)
- 统计(22831)
- 理论(21960)
- 商业(21387)
共检索到716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霍影 籍丹宁 于丹
为定量测度区域人才培养投入与产业经济产出间的协调适配程度,以高技术产业为实证对象,通过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之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利用2010年度截面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的协调适配度为0.478,处于濒临耦合失谐区间,整体表现不佳;除广东省以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都远领先于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总量规模上占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并未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产生同比例的促进作用;广东省和四川省对高技能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婕 孙明旭
研究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创新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是求解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基于系统论视角,首先,构建三系统间耦合关系动态理论模型,分析该模型内涵、特点、运行内在动力及发展周期。同时,引入负熵流分别在封闭系统环境和开放系统环境下建立三系统间耦合系统模型;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并建立三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实证测算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作用;最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动态适应性对耦合系统动态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对高技术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龚银银 郑苏江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丽 林玮菡
笔者主要研究了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协调发展问题,借助熵值赋权法构建了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2011—2015年四大区域28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各个省份高新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大,基本呈现"东强,中西东北弱"的态势;中国四大区域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与创新质量的协调性,在五年间跨越了三个阶段六个类型;广东省率先进入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其他省份处于磨合阶段和颉颃阶段,且绝大多数属于质量创新滞后。笔者的研究将对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质量创新和创新质量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和分析,对寻求平衡两者协调发展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定平 淦苏美
提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协调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从企业类型、环境因素等视角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R&D支出的增长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作用效应尚未达到显著状态;研发机构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而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市场的互动效应尚不显著;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效率,却显著降低了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高,内资企业的规模效率最高。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福前 张平
本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年至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连续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对造成有关行业非有效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DEA 效率 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宇 康健 邵云飞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模型对医药制造业2005-2017年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永玲 史占中 赵子健
分析高技术产业内部以及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情况和动态变化,发现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很强,但推动力较弱,出口是拉动高技术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营业盈余比劳动力报酬具有更大的推动力,反映资本是实现产业快速扩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关联 诱发系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祝影 邓小琪 雷家骕
美国制造外迁带来区域萧条,由此引发的研发与制造长期分离会影响经济繁荣。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特定空间范围内研发与制造间的关系。针对省域这一空间单元,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将高技术产业研发环节和制造环节视为两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省域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还处于低度耦合阶段,研发与制造分离状态在省域空间层面比较普遍;耦合协调度高的省域往往研发与制造依存度较高,基本上保持着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态势。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研发 制造 耦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平
随着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199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检验。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宏兵 张天铃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