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50)
2023(18283)
2022(15170)
2021(13775)
2020(11775)
2019(26859)
2018(26129)
2017(50547)
2016(27206)
2015(30835)
2014(30716)
2013(30910)
2012(28593)
2011(25767)
2010(25764)
2009(24520)
2008(24809)
2007(22346)
2006(19577)
2005(18005)
作者
(78469)
(65829)
(65745)
(62471)
(41934)
(31371)
(29802)
(25438)
(24775)
(23430)
(22494)
(22082)
(21224)
(20741)
(20611)
(20182)
(19498)
(19420)
(19086)
(18831)
(16343)
(16113)
(15998)
(14938)
(14767)
(14706)
(14669)
(14461)
(13047)
(12986)
学科
(128678)
经济(128519)
(102123)
管理(95103)
(89434)
企业(89434)
方法(56544)
数学(46712)
数学方法(46399)
(39333)
(37096)
业经(35200)
中国(33020)
(27715)
(26531)
财务(26501)
财务管理(26451)
农业(25463)
企业财务(25011)
地方(24754)
(23930)
贸易(23918)
(23247)
技术(21824)
(20714)
(20288)
(19815)
(19451)
银行(19423)
(19361)
机构
学院(405928)
大学(403348)
(181603)
经济(178363)
管理(160808)
理学(138446)
理学院(137018)
研究(135301)
管理学(135290)
管理学院(134501)
中国(107130)
(86046)
(83890)
科学(77842)
财经(68251)
(67722)
(66023)
(61995)
中心(61908)
(61245)
研究所(60716)
经济学(57029)
业大(55352)
北京(52779)
农业(51741)
经济学院(51696)
财经大学(50579)
(48698)
(48319)
师范(48269)
基金
项目(263255)
科学(210842)
基金(195483)
研究(195181)
(168338)
国家(166933)
科学基金(145057)
社会(129384)
社会科(122954)
社会科学(122928)
基金项目(102961)
(101159)
自然(90885)
自然科(88783)
自然科学(88758)
教育(87901)
自然科学基金(87279)
(84489)
资助(79203)
编号(76954)
成果(62093)
(60236)
重点(58983)
(57636)
(57178)
国家社会(54882)
(52988)
创新(52882)
课题(52542)
教育部(52344)
期刊
(203875)
经济(203875)
研究(121956)
中国(77389)
(70444)
管理(62563)
(61302)
学报(55988)
科学(55661)
大学(43520)
农业(41788)
学学(41353)
(39865)
金融(39865)
财经(35089)
技术(34750)
教育(33695)
业经(33655)
经济研究(32826)
(30297)
问题(27168)
(24745)
(23051)
技术经济(22866)
世界(20843)
商业(19493)
国际(19434)
统计(19411)
现代(19265)
财会(18616)
共检索到608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旭辉  田国英  
产业集聚的一大功能在于节约成本。以食品制造业为对象,实证考察了区域产业集聚的成本效应,结果发现:食品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总体上产生了成本节约效应,但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的成本效应不仅与集聚度高低密切相关,而且与集聚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高集聚和集聚成长地区食品制造业集聚的成本节约效应较为明显,而低集聚和集聚衰退地区食品制造业的集聚则出现成本上升现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耀群  周新生  
利用集中度指标对中国制造业20个行业,从2003年至2006年的区域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为:我国制造业已呈现出较强的地区集中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较低,制造业产业集群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以空间集聚与制造业增长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中的FDI因素:一般层面之FDI渗透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联性;行业层面之集聚诸因素中的FDI因素;集聚程度有别层面之FDI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这三个层面,FDI的行业空间集聚效应均明显可见。研究还显示,即使在高集聚行业,FDI迄今尚未产生新经济地理学推断的倒U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李廉水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李廉水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宏毅  
文章选取2001—2015年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算了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和高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在低集聚行业层面环境规制并没有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由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并不高,环境规制的增强并不会抑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萃  赵伟  
本文在总揽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区域集聚的三个机制,分别为制度转型机制、技术溢出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由此构建了一个机理系统。利用中国现实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的经验检验表明,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制度转型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来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发生作用,技术溢出机制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的实验模拟显示,不同作用机制下,对外开放对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呈现出发散态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祖昌  
本文运用我国29个省份制造业19个二位数行业2005—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与行业特性、区域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样本来看,专业化经济对产业国际化具有显著正影响;而竞争效应和多样化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具有负效应。不同行业的影响方向、大小及机理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专业化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化的正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拥挤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立军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一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激宇  张士云  
本文通过宏观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证实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生了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制造业各行业加速集聚于少数新兴工业化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这些省份已经代替了上海、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成为新兴的制造业基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勇  
中国装备制造业中7个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存在相对于产值而言的就业和利润集聚程度偏低情况。分区位来看,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在内陆流经的地区是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东三省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规模经济、垄断性力量、承接国外转移以及国家扶持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成因效果明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献辉  魏宁  
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中国食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和对其他产业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食品制造业的14个部门都不能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后向与前向关联度表明食品制造业的发展整体上更多地受到其他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刺激,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方便食品制造业,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和软饮料及精制茶加工业等6个食品制造业部门对国民经济拥有更多的影响力。对于其他8个食品制造业部门,其既不能受到整个经济生产的刺激,也不能刺激整个经济的发展。建议政策制定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增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逢柱  乔娟  
利用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和国内市场占有率,从国家、区域和民族三个角度对2002—2008年中国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中国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均不强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强于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各地区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普遍高于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且存在巨大的差异,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且呈上升趋势;外资的进入是食品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和民族食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鹏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本文利用中国21个制造业行业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考察区域互动中的学习和竞争机制如何影响制造业集聚改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区域互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区域互动减弱制造业集聚效应;区域互动减缓产业集聚在技术进步中的效果,但对集聚改善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竞争机制增进制造业集聚效应,提升行业效率;学习机制中的科研人员流动提升行业效率,而研发经费强度和研发效率减缓效率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