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83)
- 2023(19103)
- 2022(16346)
- 2021(15032)
- 2020(12537)
- 2019(28694)
- 2018(28184)
- 2017(54370)
- 2016(29395)
- 2015(32997)
- 2014(32863)
- 2013(32439)
- 2012(30210)
- 2011(27186)
- 2010(27226)
- 2009(24616)
- 2008(23935)
- 2007(20967)
- 2006(18426)
- 2005(16257)
- 学科
- 济(128699)
- 经济(128571)
- 管理(80894)
- 业(79326)
- 企(63160)
- 企业(63160)
- 方法(56134)
- 数学(49022)
- 数学方法(48440)
- 农(35355)
- 中国(34885)
- 地方(31977)
- 财(29784)
- 业经(28692)
- 学(26069)
- 贸(26064)
- 贸易(26050)
- 易(25257)
- 农业(24260)
- 制(21202)
- 环境(19671)
- 技术(19522)
- 和(19017)
- 融(18955)
- 金融(18950)
- 理论(18871)
- 银(18682)
- 银行(18627)
- 行(17862)
- 地方经济(17578)
- 机构
- 大学(417079)
- 学院(416122)
- 济(171171)
- 经济(167688)
- 管理(163257)
- 研究(143853)
- 理学(141547)
- 理学院(139896)
- 管理学(137444)
- 管理学院(136690)
- 中国(106510)
- 京(89254)
- 科学(88707)
- 财(76525)
- 所(72077)
- 农(69372)
- 研究所(65640)
- 中心(65528)
- 业大(62427)
- 财经(61462)
- 江(60957)
- 北京(56306)
- 经(56059)
- 范(56051)
- 师范(55460)
- 农业(54175)
- 院(52797)
- 经济学(52105)
- 州(49562)
- 经济学院(47179)
- 基金
- 项目(288442)
- 科学(227917)
- 研究(210000)
- 基金(209812)
- 家(183309)
- 国家(181806)
- 科学基金(156537)
- 社会(132966)
- 社会科(126151)
- 社会科学(126121)
- 省(112515)
- 基金项目(110951)
- 自然(101872)
- 自然科(99526)
- 自然科学(99507)
- 自然科学基金(97703)
- 教育(96374)
- 划(94958)
- 资助(86612)
- 编号(84850)
- 成果(68046)
- 重点(65070)
- 发(64847)
- 部(63594)
- 创(59983)
- 课题(58645)
- 创新(56049)
- 科研(55319)
- 国家社会(55092)
- 教育部(54470)
- 期刊
- 济(185493)
- 经济(185493)
- 研究(122019)
- 中国(80112)
- 学报(65920)
- 农(63048)
- 科学(61182)
- 管理(60110)
- 财(55982)
- 大学(50083)
- 学学(47136)
- 教育(46260)
- 农业(43781)
- 技术(36922)
- 融(36784)
- 金融(36784)
- 业经(31349)
- 经济研究(29981)
- 财经(29345)
- 经(25186)
- 问题(24540)
- 业(22745)
- 图书(21289)
- 贸(20384)
- 技术经济(20231)
- 科技(19927)
- 统计(19519)
- 理论(19338)
- 商业(19038)
- 资源(18987)
共检索到613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新芝 陈斐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文章通过两区域产业转移模型进行分析,从经济势差、产业势差、成本势差、交易成本势差和技术势差五个方面对我国东部发达省级区域的产业转移转出势能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历年年鉴的数据测算出各发达区域产业转移转出势能的评分结果,并且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果检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目前,促进东部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区域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减轻中西部地区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源转换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要求,是优化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加快东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见 覃成林
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与其资源禀赋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下,这些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中部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合理的。同时,中部地区发展这类产业,对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又是必要的。国家应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这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赵旭 凌传荣
县域经济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完善县域金融体系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东部经济发达的苏州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盈利能力、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是影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结构 县域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江林 王新龙 宋高堂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与东部发达省市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危机时期我国运用科技金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有一种观点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从“发展的不平衡”和“增长的不平衡”两个角度,对此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观点并不能成立,尤其是1991年后,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的扩大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相伴而生的,两者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另外,尽管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率的趋同趋势较为明显,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与我国区域间增长的不平衡程度之间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不平衡度 经济增长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隋广军 郭南芸
将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部转移,是东部发达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面临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展新产业、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难题,企业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转移成本高昂、转移地选择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主动参与。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峰
文章通过建立灰靶-TOPSIS组合模型和相应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9个发达省份的工业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沿海发达地区中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效率普遍提升,而京津唐工业区工业效率呈下降态势;整体上看东部发达地区工业效率整体上稳中有升,并且存在趋同现象,即不同地区工业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北京、江苏等地工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产业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海杰 吴颖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观点主张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而通过价值链攀升实现产业升级。但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控制,往往将发展中国家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通过构建"国家价值链"来突破被"俘获"的状态,但对于相对优势不足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传统产业上承接了全国的过剩产能,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上又仅是资源与初级产品的输出地,处于双重受控的低端地位。因此,本文将价值链和产业升级问题与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相结合,并且在价值链构建和产业升级两个维度中融入并突出时间维度,将区域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依次作为产业升级不同阶段的载体形态,通过构建区域价值...
关键词:
区域价值链 欠发达地区 产业升级 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捷 陈威
借助府际科技协议数据,研究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微观特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合作具有正外部性,激励创新合作意愿是推动创新战略的起点,更多的创新合作协议才能带来更多的创新合作成果;(2)欠发达地区的创新合作具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合理定位政府作用,搭建企业与高校、研究所之间的交流平台,激发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是欠发达地区推进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之一;(3)中间中心度对科技协议的签订具有积极作用,说明中介点能够利用中心优势;(4)结构洞限制度的作用为负以及中介中心度作用不明显,均表明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军 赵海东
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欠发达地区必须正确把握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机理和效应,科学区分产业转移类型,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产业转移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永奇 彭月兰
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从技术引进的战略选择、技术选择、技术转移模式选择、技术转移主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从而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技术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家凤
本文从农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出发,探讨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内生性要求;对于农业转型升级而言,承接非农产业转移具有"拉动效应",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具有"推动效应"。相应地,欠发达地区应积极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和农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机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綦校海 马念
文章首先对1978至2008年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的索洛残差进行测算,然后根据Farrell思想,用HP滤波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并对两地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11%和60.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46%,而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89%和39.41%,大大高于全国23.54%的平均水平。说明了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通过实地调研,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区域特征和市场特征五个方面,对影响发达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及非农就业状况对其土地转出意愿影响最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农民对国家土地政策的认知程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也对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应该通过提高农民家庭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加强宣传,深化农民对国家土地政策的理解;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提高农民的土地转出意愿,推进农村土地顺利流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