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8)
- 2023(15931)
- 2022(13083)
- 2021(11998)
- 2020(10287)
- 2019(23377)
- 2018(23401)
- 2017(45819)
- 2016(24890)
- 2015(28190)
- 2014(28475)
- 2013(27910)
- 2012(25758)
- 2011(23335)
- 2010(23246)
- 2009(21782)
- 2008(21349)
- 2007(19200)
- 2006(16845)
- 2005(15060)
- 学科
- 济(111331)
- 经济(111228)
- 管理(69743)
- 业(67482)
- 企(52263)
- 企业(52263)
- 方法(48403)
- 数学(42888)
- 数学方法(42402)
- 中国(32305)
- 农(31216)
- 地方(26696)
- 财(25607)
- 业经(24030)
- 农业(21171)
- 学(20947)
- 制(20137)
- 贸(19467)
- 贸易(19456)
- 易(18832)
- 银(17039)
- 银行(16997)
- 环境(16574)
- 行(16232)
- 技术(15939)
- 融(15897)
- 金融(15892)
- 和(15755)
- 务(15184)
- 理论(15124)
- 机构
- 学院(363688)
- 大学(363269)
- 济(151619)
- 经济(148429)
- 管理(140245)
- 研究(121775)
- 理学(121243)
- 理学院(119826)
- 管理学(117646)
- 管理学院(116976)
- 中国(91820)
- 京(77435)
- 科学(75145)
- 财(68363)
- 所(61257)
- 农(59313)
- 中心(56898)
- 研究所(55694)
- 财经(55039)
- 江(53764)
- 业大(53736)
- 经(49846)
- 北京(48388)
- 范(47870)
- 师范(47372)
- 经济学(47261)
- 农业(46748)
- 院(44119)
- 州(43575)
- 经济学院(42956)
- 基金
- 项目(244721)
- 科学(193600)
- 基金(178273)
- 研究(177098)
- 家(155620)
- 国家(154388)
- 科学基金(132698)
- 社会(113638)
- 社会科(107804)
- 社会科学(107776)
- 省(95471)
- 基金项目(94882)
- 自然(85772)
- 自然科(83755)
- 自然科学(83733)
- 自然科学基金(82167)
- 教育(81014)
- 划(80855)
- 资助(72267)
- 编号(71724)
- 成果(57440)
- 重点(55576)
- 发(54542)
- 部(53940)
- 创(50634)
- 课题(49238)
- 国家社会(47477)
- 创新(47444)
- 科研(46826)
- 教育部(46045)
- 期刊
- 济(163997)
- 经济(163997)
- 研究(103597)
- 中国(64941)
- 学报(55245)
- 农(53706)
- 科学(52167)
- 财(51744)
- 管理(50513)
- 大学(42084)
- 学学(39792)
- 农业(36576)
- 教育(33450)
- 技术(32777)
- 融(32087)
- 金融(32087)
- 业经(27947)
- 财经(26908)
- 经济研究(26248)
- 问题(24316)
- 经(23229)
- 业(18826)
- 技术经济(18543)
- 统计(18386)
- 贸(17879)
- 商业(17357)
- 理论(17161)
- 资源(17008)
- 策(16883)
- 版(16813)
共检索到526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伟 李琳
以要素禀赋为基础,构建了区域产业转移作用于我国内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的钻石模型框架,建立了区域产业转移中影响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各要素(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技术、知识和资本等)流动与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各要素流动与演化的不同路径对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研究表明:在区域产业转移的不同阶段,各要素流动与演化对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强度呈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经济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树金 邓丽东
采用Theil指数量化了我国地区工资差距,并将其分解为沿海和内陆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分析FDI、出口溢出、劳动力转移等影响沿海-内陆工资差距的机制,建立实证模型,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FDI的地区分布差距对于工资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机制,地区间的出口溢出和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扩大了沿海-内陆工资差距,教育投入、技术进步等也是影响地区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廖显赤
本文所说的内陆地区或内地,是指既远离海洋又无边疆条件可以利用的、我国西部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贵州等省、区。一、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迫切性 1.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咄咄逼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在沿海地区展开的。经过10余年的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地,已经形成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峰
内陆地区劳动力逆工资趋向流动与"民工荒"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为了厘清该问题出现的内在机理,运用序贯博弈和嵌套博弈的相关理论,采用近20年来相关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数据,结合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阶段性和制度性背景,经过两个阶段的博弈推导,认为现阶段和未来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纳什均衡首先取决于政府选择"改善"民生的政策成本与其收益的权衡,其次取决于劳动力对除工资之外其他因素的评价,后者是子博弈完美均衡的直接决定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远广 王泽乾 赵仁平
一、西北内陆地区城市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首位城市的超前发展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本区包括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和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自然环境条件与中部、东部都有巨大差异。就目前西北内陆地区城市等级结构而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省(区)际城市首位度差距很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首位度最高的青海省为9.55,最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29,前者为后者的7.4倍。西北内陆地区各省区城市首位度大都很高,这种现象不仅仅反映西北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反映了区域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的作用。建国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形成的沿海与内地生产力布局的不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军成 赵广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蕴含着大量投资机会,大力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下农企面临融资困境,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内陆地区较为突出。基于乡村产业振兴下农企的融资质量视角,采用内陆地区新三板农企2018~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DEA-BCC模型和SA指数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内陆地区新三板农企的融资质量现状及其融资困境。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内陆地区新三板农企面临发展性融资悖论与融资乏源的困境,融资质量状况普遍较差;短期债务融资与长期债务融资均对提升农企融资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农企内源融资选择、股权融资选择均对提升融资质量效果不显著。由此,应健全农业金融扶持体系,持续扩大农企融资规模,提升农企融资质量,深化产金协同,加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海燕 焦知岳 张文国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内自由贸易园区的进一步扩展,我国除了加快发展沿海、沿边地区的口岸外,内陆地区的口岸建设也正在蓬勃兴起。内陆口岸作为沿海、沿边口岸的延伸,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内陆地区口岸发展的现状及成效,并提出了加快内陆地区口岸发展的主要路径,希望能够为内陆地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陆口岸 对外贸易 发展途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华松
沿海地区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建立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客观上要求内陆地区发展证券市场,它对于加速内陆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经济结构、市场投资主体、社会投资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内陆地区证券市场的特殊基础,认为内陆地区发展证券市场必须坚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发展方针,坚持调节型与筹资型并举,同步推进;长期证券融资与短期证券融资协调,重点发展长期证券市场,并以债券市场为主,股票市场为辅.为此,必须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健全市场机制,积极发展证券异地代理发行业务,同时,加强证券市场管理,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毓峰 张勇 阎星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内陆经济崛起成为重大新特征;区域经济格局日益细化并呈现区域化、城市化和网络化;经济增长极的多元化。在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下,内陆地区必须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一是加快"双重"开放,逐步形成内外源结合的开放型经济模式;二是投资驱动先行,逐步形成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型模式;三是政府推动先行,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协调分工型模式;四是特大城市优先,逐步形成特大城市区域主导型网络模式。
关键词:
经济区域划分 区域经济格局 内陆地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秀川 王钊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Vensim软件为分析工具,对重庆市的城市化、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调控,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在现有社会经济系统的自然发展趋势下将会逐渐拉大。如果采取调控政策,则城乡收入差距将从原来的逐渐增加变化至稳定和下降,调控力度越大,城乡收入差距下降得也越快。仿真结果表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甬军 陈爱贞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史天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英东 邢樱子 邱浩敏
分析我国内陆地区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基本态势,指出部分内陆地区大城市正在面临发展科创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初步具备孕育科创产业的科技资源与经济基础,但也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少科创企业和创新配套服务机构等问题。提出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的机制与路径,即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形成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创企业为龙头,以一流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融资机构为中介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紧密互动以获得创新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经济金融化等现象,实现包容性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启斐 黄必银 吴金龙
中国长期致力于开辟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承接之路能否达成政策预期?针对该问题,本文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0~2020年中国2545个县级市数据量化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后,当地的PM2.5指数下降2.53%。第二,细化研究发现,部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以显著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会提高当地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吸引清洁企业进入、倒逼污染企业退出、提高在位企业环境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产业转移特征,厘清产业承接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内陆地区构建低碳绿色的产业体系建言献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永龙 陈忠暖 刘文卿 马雅倩 刘松 张兴菊
区位理论指向下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沿海优于内陆地区的空间格局.西部大开发以来,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促进格局内部区域间差异收敛.内陆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有助于丰富经济增长的空间区位理论.因此,选择贵阳市作为研究个案解析内陆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具体是,以驱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为基准,筛选出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旅游总收入、外贸出口等10项指标,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年~2017年不同层级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和权重值,分析贵阳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投资、消费和出口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且有强有弱,具体是投资>消费>出口.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次要动力.出口(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微弱,与沿海地区出口驱动经济增长影响强趋异;2)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细分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有强有弱且呈现阶段性特征.投资类指标中,实际利用外资、房地产项目投资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旅游总收入是消费类指标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不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趋异的原因是投资倾向所致.第二、三产业是产业投资的重要方向且第三产业投资额度占比最大;4)快速的经济增长增加了经济总量,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扩大了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带动了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助推旅游成为消费类指标中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城市居民人均消费能力,促进社会零售总量不断增长且成为了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