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81)
- 2023(21401)
- 2022(18158)
- 2021(16673)
- 2020(14156)
- 2019(31837)
- 2018(31225)
- 2017(60027)
- 2016(32619)
- 2015(36196)
- 2014(35788)
- 2013(35653)
- 2012(32441)
- 2011(29149)
- 2010(29479)
- 2009(27763)
- 2008(27112)
- 2007(24381)
- 2006(21763)
- 2005(19577)
- 学科
- 济(133244)
- 经济(133068)
- 业(111305)
- 管理(106502)
- 企(97625)
- 企业(97625)
- 方法(57224)
- 数学(46523)
- 数学方法(46032)
- 财(41105)
- 农(38979)
- 业经(38030)
- 中国(37480)
- 制(31355)
- 融(29609)
- 金融(29605)
- 地方(29233)
- 银(29095)
- 银行(29025)
- 行(27846)
- 务(27432)
- 财务(27344)
- 财务管理(27305)
- 农业(27269)
- 学(25978)
- 企业财务(25948)
- 技术(25067)
- 理论(24200)
- 贸(22938)
- 贸易(22919)
- 机构
- 学院(465247)
- 大学(462961)
- 济(187662)
- 经济(183671)
- 管理(182809)
- 理学(157306)
- 理学院(155579)
- 研究(154701)
- 管理学(153002)
- 管理学院(152156)
- 中国(122330)
- 京(98940)
- 科学(96328)
- 财(91155)
- 农(82617)
- 所(78259)
- 业大(71847)
- 财经(71704)
- 中心(71356)
- 研究所(70947)
- 江(70439)
- 经(65085)
- 农业(64961)
- 北京(62116)
- 范(57118)
- 经济学(56726)
- 师范(56434)
- 州(56425)
- 院(56020)
- 财经大学(53148)
- 基金
- 项目(313349)
- 科学(246107)
- 基金(227240)
- 研究(225880)
- 家(199614)
- 国家(197906)
- 科学基金(169758)
- 社会(143443)
- 社会科(136089)
- 社会科学(136058)
- 省(123815)
- 基金项目(120458)
- 自然(110919)
- 自然科(108304)
- 自然科学(108275)
- 自然科学基金(106376)
- 划(103314)
- 教育(102409)
- 资助(92931)
- 编号(90443)
- 成果(72545)
- 重点(70522)
- 部(68081)
- 创(68031)
- 发(67481)
- 创新(63108)
- 课题(62803)
- 科研(59520)
- 国家社会(59357)
- 制(58360)
- 期刊
- 济(209488)
- 经济(209488)
- 研究(136628)
- 中国(93059)
- 学报(76570)
- 农(75761)
- 财(72565)
- 管理(71890)
- 科学(69019)
- 大学(57817)
- 学学(55032)
- 农业(51227)
- 融(51012)
- 金融(51012)
- 教育(45951)
- 技术(40440)
- 业经(35682)
- 财经(35681)
- 经济研究(32618)
- 经(30719)
- 业(28899)
- 问题(27072)
- 技术经济(23641)
- 科技(23426)
- 版(22404)
- 现代(21662)
- 理论(21184)
- 商业(21087)
- 贸(19943)
- 财会(19878)
共检索到695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綦良群 高文鞠
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和创新互动观,构建起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系统影响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基于此,本文以东北地区典型的装备制造企业为例,实证检验产业融合系统要素与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间关系,探究不同网络特性下这一关系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考察装备制造业内生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系统要素、网络特性对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融合系统组织网络在融合主体与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融合环境与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装备制造业吸收能力既正向调节融合系统组织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也正向调节融合系统组织网络的中介机制,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窦红宾 王正斌
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网络强度、网络稳定性、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网络的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应重视外部网络结构,提高自己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外部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结构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娟 张勇 朱俊杰
吸收能力源于认知能力与消化能力两个典型维度,它对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FGLS回归分析,对吸收能力调节效应下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绩效对经济增长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除东部地区外,认知能力在创新绩效经济实现过程中的单独调节效应并不明显,消化能力的单独作用则呈现微小的负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有益于强化创新绩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当前这种作用效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需要进一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认知能力 消化能力 调节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娟 张勇 朱俊杰
吸收能力源于认知能力与消化能力两个典型维度,它对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FGLS回归分析,对吸收能力调节效应下创新绩效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绩效对经济增长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除东部地区外,认知能力在创新绩效经济实现过程中的单独调节效应并不明显,消化能力的单独作用则呈现微小的负向调节效应,吸收能力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有益于强化创新绩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但当前这种作用效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区域的认知能力、消化能力,重点增强两个维度的综合调节效应,促进创新绩效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认知能力 消化能力 调节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邢会 陈园园 高素英
产业融合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为探究服务化转型对行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2002—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研究,并对技术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同时结合我国服务化发展特征展开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创新绩效产生“U”型影响,我国当前整体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尚处于“U”型曲线下降区;制造业服务要素投入可通过提高技术吸收能力,间接对创新绩效发挥作用;相比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对创新绩效的驱动效果更显著。研究为有效推进服务化转型进程、扩展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俊杰 徐承红
基于基于200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多维度构建了吸收能力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吸收能力是一种多维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动态能力,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中吸收能力对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效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吸收能力强度只有低于门槛值时,吸收能力的提升才有助于本地实现技术突破破;吸收能力对区域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复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俊杰 徐承红
基于基于200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多维度构建了吸收能力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过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吸收能力是一种多维动态能力是一种多维动态能力,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中吸收能力对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效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吸收能力强度只有低于门槛值时,吸收能力的提升才有助于本地实现技术突破破;吸收能力对区域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复杂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存在最佳的吸收能力强度区间,当吸收能力提升到大于第一个门槛值小于第二个门槛值这一区间时吸收能力提升到大于第一个门槛值小于第二个门槛值这一区间时,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十分明显;从区域层面来看,相比于产品创新,当前吸收能力对于东、中、西部各地区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作用更为明显,落后地区通过吸收能力的逐步培育能够实现技术追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愈发重视,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否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尚无定论。文章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并考察区域位置与吸收能力在此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区域位置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军 缪沁男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外部创新源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外部创新源规模、外部创新源关系质量和外部创新源关系稳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模型,探讨了吸收能力在上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山东、贵州和江苏三地188个企业为调查对象,检验了相关假设。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创新源规模、外部创新源关系质量和外部创新源关系稳定性均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带来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实现吸收能力仅在外部创新源规模、外部创新关系质量与创新绩效中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并存的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在上述三种关系中可以联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建中 杜宪
构建了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验证,揭示了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与团队创新绩效正相关作用、吸收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勇 程前 周蕊 永田晃也
独占机制与知识泄露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通过实证手段分析企业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和知识泄露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独占机制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泄露和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在企业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影响过程中分别起负向和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既可帮助企业重视独占机制和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带来的创新效应,也可帮助企业通过有效规避或降低知识泄露风险提升创新绩效。
关键词:
独占机制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知识泄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杰义 曹金霞 刘裕琴
文章基于国际化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利用2009-2015年沪深A股258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双重网络嵌入性、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的网络嵌入性具有双重特征,双重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双重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完善了跨国公司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并对促进跨国公司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笔者利用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对本土供应商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溢出对供应商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即供应商的吸收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技术创新,而且强化知识溢出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隐性知识溢出在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下,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明显。此外,笔者对国内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型供应商进行了分组检验。
关键词:
吸收能力 知识溢出 创新绩效 本土供应商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国顺 杨昆
以企业知识理论为基础,从吸收能力这一视角出发,剖析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和内部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依据经典文献,对外部社会互动、基于认知的信任、共同语言、内部社会互动、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共同愿景与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并对知识应用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阐述;构建概念模型,并采用469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认知的信任、共同语言促进知识识别,外部社会互动、共同语言促进知识获取,内部社会互动抑制知识共享,基于情感的信任、共同愿景促进知识共享,基于情感的信任促进知识应用,知识识别促进知识获取,知识获取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应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锋
以OEM和ODM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代工联盟,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实现机制。在全球化开放创新的背景下,代工制造业的知识吸收和技术创新行为受到当地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约束等制度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代工制造业的企业调查数据和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在融资便利的经济环境中,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相对更重要,政府在配套资金、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等方面的融资支持和服务对代工制造业知识吸收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基于现有的样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知识吸收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尚不确定。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区域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
FDI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跨产业组织联结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异质性和吸收能力的双重调节作用
网络关系构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的调节作用
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网络权力的中介作用及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与双元情境的调节作用
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构嵌入的调节作用
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META分析
研发方式组合与吸收能力的匹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用户介入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知识共创的中介效应与网络能力的调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