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76)
2023(12461)
2022(10435)
2021(9374)
2020(7916)
2019(18485)
2018(18163)
2017(35130)
2016(19309)
2015(21937)
2014(21870)
2013(21821)
2012(20704)
2011(18789)
2010(18736)
2009(17275)
2008(17149)
2007(15741)
2006(13643)
2005(12059)
作者
(57010)
(47787)
(47520)
(45103)
(30126)
(23135)
(21964)
(18748)
(17889)
(17122)
(16103)
(16050)
(15157)
(14919)
(14861)
(14822)
(14783)
(14222)
(13677)
(13495)
(11879)
(11762)
(11705)
(10875)
(10803)
(10723)
(10661)
(10566)
(9637)
(9610)
学科
(89378)
经济(89311)
管理(52772)
(51645)
(41420)
企业(41420)
方法(36065)
数学(31345)
数学方法(30980)
地方(25902)
(25242)
中国(21494)
业经(20819)
(17681)
(17197)
农业(17072)
环境(15368)
(14612)
(14595)
贸易(14590)
地方经济(14183)
(14041)
(13841)
产业(12962)
技术(12708)
理论(12556)
(12543)
(11342)
银行(11316)
(11123)
机构
学院(279057)
大学(276112)
(113906)
经济(111250)
管理(107274)
研究(96165)
理学(92305)
理学院(91195)
管理学(89623)
管理学院(89084)
中国(70788)
科学(60842)
(58963)
(49275)
(49147)
(48498)
研究所(44900)
中心(44672)
(43806)
业大(42684)
(39104)
师范(38773)
农业(38588)
财经(38566)
北京(36749)
(35047)
(34994)
(34594)
经济学(33707)
师范大学(31043)
基金
项目(187446)
科学(146690)
研究(138037)
基金(131928)
(114529)
国家(113545)
科学基金(96872)
社会(85860)
社会科(81367)
社会科学(81334)
(77728)
基金项目(70827)
(63883)
教育(62574)
自然(61890)
自然科(60308)
自然科学(60290)
自然科学基金(59170)
编号(57462)
资助(52943)
成果(45631)
(43745)
重点(42692)
课题(40398)
(40086)
(39125)
创新(36544)
科研(35572)
发展(35328)
(34741)
期刊
(128974)
经济(128974)
研究(77646)
中国(55027)
(44201)
学报(42123)
科学(40173)
(37357)
管理(37143)
大学(31215)
农业(30103)
教育(30074)
学学(29179)
技术(26357)
业经(22747)
(22087)
金融(22087)
经济研究(19485)
财经(17804)
问题(17440)
(16932)
资源(15563)
(15477)
技术经济(15095)
统计(14029)
图书(14026)
商业(13494)
(13430)
科技(13338)
(13286)
共检索到411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斌  史轩亚  
从绿色经济效益、绿色资源利用、绿色生产发展、绿色减排控制、绿色支持力度五个方面构建产业绿色转型的系统评价体系。引入熵值法改进的灰局势决策模型,对近五年来福建省及其九大设区市的产业绿色转型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各区域的产业绿色转型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福建省区域产业绿色转型的战略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珂  郭晓曦  
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4年中国大陆31省份的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进行实证研究,横向与纵向比较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通过对实证结论的分析,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劣势。研究发现:浙江省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处于31省份上游水平;生态文化文明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文明与生态社会文明在31省份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处于优势界线,仍需积极关注其发展;生态环境文明在整个生态文明体系中得分最低。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改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珂  郭晓曦  
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4年中国大陆31省份的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进行实证研究,横向与纵向比较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通过对实证结论的分析,探寻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劣势。研究发现:浙江省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处于31省份上游水平;生态文化文明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文明与生态社会文明在31省份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处于优势界线,仍需积极关注其发展;生态环境文明在整个生态文明体系中得分最低。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改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福建省"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文章通过构建福建省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中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行为决策互动机理,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利益主体的策略演化过程和趋势,表明地方政府的监管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社会公众的消费决策取决于各方的收益和成本;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方绿色决策的良性互动对福建省推进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认为形成地方政府绿色监管、企业绿色转型、社会公众绿色消费的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治理模式是福建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提出相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卓  郑丽霞  曹玉婷  黄译锋  
通过对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价,以期为全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监测提供借鉴。以建立的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5个一级指标和84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准则层;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厦门市,第二梯队包括福州市、泉州市,第三梯队包括龙岩市、漳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宁德市。最后归纳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3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志斌  
绿色发展背景下,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南方重要林区、全国森林城市,具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三明市交通条件便利,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特色文化浓郁。文章从三明实际出发,初步探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为森林康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良强  
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的绩效,对于改善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创新系统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链式模式和创新活动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评价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方法和概念模型;并以我国福建省为例,利用1995—2006年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对福建省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市场实现等环节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自主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活动仍处于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收益不变状态,继续增加知识创新资源投入仍将是合理的;技术开发活动已进入了规模收益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飞翔  钟平英  张文明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为研究中心,择取典型山区农业县——福建省武平县,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DEA模型,对武平县2008-2012年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其17个乡镇进行综合评价,为低生态效率乡镇的改进提供相应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为   李婷  
数字贸易是衔接内外贸、畅通“双循环”的有效抓手。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数字化技术与产品逐步向纵深推进,福建省作为东南沿海的经济大省,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构建四维分析框架,采用基于主客观复合赋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以福建省为例,对其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综合评价。研究发现:(1)从福建省域内定量测度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看,厦门市、福州市数字贸易发展属于第一梯次,泉州市属于第二梯次,莆田市、漳州市、宁德市划为第三梯次,龙岩市、南平市、三明市归为第四梯次;(2)影响数字贸易发展的要素中,软件、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以及发明专利拥有量、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对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重点产业体系是数字贸易发展的根本支撑,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数字贸易潜力则展现数字贸易未来发展前景。基于此,应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拓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标准制定,加速释放数字贸易发展潜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慧卿  郭晨阳  
本文利用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涵盖4个准则层、9个子准则层、34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整合双重激励模型与最小方差法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我国30个省(区,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比较及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可划分为4个梯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数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根据主导因素多少,各地区可分为四大类型,排名领先的地区通常由1到2个因素主导;各地区动态综合评价总值由长边原则支配,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并做强长边,是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长鲁  张健  
为科学评价我国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的发展情况,从绿色食品全产业链角度选取8项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公因子提取,对比分析了各省份在3类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运用指数和法计算了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发展指数。结果表明:(1)全国31个省份处于优、良、中和差4个水平的个数及占比分别为3(9.68%)、7(22.58%)、10(32.26%)和11(35.48%),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区域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黑龙江、江苏和山东3省推进效果最好,贵州、海南和西藏推进效果最不显著;(3)各省份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长鲁  张健  
为科学评价我国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的发展情况,从绿色食品全产业链角度选取8项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公因子提取,对比分析了各省份在3类因子上的得分差异;运用指数和法计算了各省份绿色食品认证发展指数。结果表明:(1)全国31个省份处于优、良、中和差4个水平的个数及占比分别为3(9.68%)、7(22.58%)、10(32.26%)和11(35.48%),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区域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黑龙江、江苏和山东3省推进效果最好,贵州、海南和西藏推进效果最不显著;(3)各省份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得分较低的因子是相应省份未来推进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未来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玉昆  关雯予  
针对用综合评价法与区域经济相结合来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的研究极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灰色关联法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思想。首先,运用归一化处理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始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出规范化后的评价值和排序值;其次,按照本文构建的Topsis—灰色关联模型对规范化话后的评价值和排序值进行处理,得出基于Topsis—灰色关联模型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值、排序值,最后依据本文模型处理后得出的评价值和排序值作出发展折线图并依据图形和模型处理数据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论,并针对结论给出了建议。文章选取福建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福建省2008—2016年经济发展作出评价,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水平,但仍然有改善的空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仪华  王园  
文章以福建省内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地2016-2017年度区域经济数据和旅游全域化的指标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经济系统与全域旅游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全域旅游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区域经济水平越高,地方产业越具延展性、可持续性,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效越明显,两个系统的协调也越趋于良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寰  李源  郭义盟  彭晓红  
选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从双创主体、环境和绩效三个方面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论发现:成都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四川省创新创业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同级聚集和空间扩散现象。最后,在创新空间扩散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构建以"成—德—绵"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创新创业圈"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