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34)
- 2023(18427)
- 2022(15505)
- 2021(14270)
- 2020(12263)
- 2019(28234)
- 2018(27587)
- 2017(53606)
- 2016(28917)
- 2015(32443)
- 2014(32171)
- 2013(31826)
- 2012(29514)
- 2011(26701)
- 2010(27078)
- 2009(25187)
- 2008(24707)
- 2007(22106)
- 2006(19560)
- 2005(17731)
- 学科
- 济(136988)
- 经济(136849)
- 管理(80772)
- 业(76892)
- 企(63353)
- 企业(63353)
- 方法(56355)
- 数学(49703)
- 数学方法(48932)
- 农(33674)
- 中国(32954)
- 财(31061)
- 地方(29717)
- 业经(27937)
- 学(26822)
- 制(25220)
- 贸(24096)
- 贸易(24083)
- 易(23388)
- 农业(22296)
- 理论(20061)
- 务(18932)
- 融(18873)
- 金融(18869)
- 财务(18862)
- 财务管理(18817)
- 银(18459)
- 银行(18412)
- 和(18236)
- 企业财务(17838)
- 机构
- 学院(415218)
- 大学(415044)
- 济(178543)
- 经济(174869)
- 管理(157125)
- 研究(143524)
- 理学(135268)
- 理学院(133719)
- 管理学(130998)
- 管理学院(130224)
- 中国(106940)
- 京(87386)
- 科学(85929)
- 财(80682)
- 所(72498)
- 农(67489)
- 研究所(65534)
- 中心(64955)
- 财经(63908)
- 江(63486)
- 业大(60153)
- 经(57824)
- 经济学(56104)
- 北京(55036)
- 范(53948)
- 师范(53371)
- 农业(52567)
- 院(52274)
- 经济学院(50322)
- 州(49739)
- 基金
- 项目(275248)
- 科学(217061)
- 研究(200295)
- 基金(199721)
- 家(174140)
- 国家(172748)
- 科学基金(148244)
- 社会(127803)
- 社会科(121213)
- 社会科学(121181)
- 省(108501)
- 基金项目(104327)
- 自然(95336)
- 教育(93662)
- 自然科(93139)
- 自然科学(93116)
- 自然科学基金(91457)
- 划(90943)
- 资助(83064)
- 编号(80707)
- 成果(65622)
- 重点(63039)
- 部(60871)
- 发(60639)
- 创(57451)
- 课题(56833)
- 创新(53691)
- 国家社会(53128)
- 科研(52764)
- 教育部(52375)
- 期刊
- 济(201313)
- 经济(201313)
- 研究(124065)
- 中国(82949)
- 财(63983)
- 学报(63532)
- 农(60896)
- 管理(59536)
- 科学(59125)
- 大学(48848)
- 学学(46161)
- 教育(45479)
- 农业(40904)
- 技术(39153)
- 融(36982)
- 金融(36982)
- 经济研究(33248)
- 财经(32436)
- 业经(31207)
- 经(28067)
- 问题(26160)
- 统计(23397)
- 技术经济(22185)
- 业(22031)
- 贸(21807)
- 策(20986)
- 版(19268)
- 决策(19049)
- 商业(18669)
- 世界(18135)
共检索到623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涛 石丹 安锦
通过建立一个由两部门经济构成的增长模型,给出经济内生增长所需满足的条件,并得出衡量各产业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一个相对合理指标。然后基于偏离度以及资本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路径选择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储蓄率变化并没有统一模式,但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资本缺口情况,关于结构调整方面基本可分为九大类,储蓄率分为下降和上升两类。这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有利于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涛 石丹 安锦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根据实现平衡增长路径所需满足的条件,可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指标用来衡量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偏离度。然后应用该指标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各产业偏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希望能较真实地反映上海市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平衡增长路径要求目标的偏离程度。最后根据各产业偏离的方向和程度,有针对性地给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具体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卫东 朱胜清 罗健
比例性偏离份额模型实现了偏离份额分析从区域考察期增量中分离出区域经济结构差异和规模差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目标。新结构分量同时测度区域产业规模结构和增速结构差异,揭示了区域规模和增速占优产业的集中分布情况。安徽省各地级市2001—2010年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合肥和芜湖同时拥有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宿州、六安和池州竞争优势明显,但结构优势不足;而竞争优势不足,却拥有一定结构优势的有亳州、蚌埠、阜阳、马鞍山、铜陵、巢湖和黄山;其余的淮南、淮北、安庆、滁州和宣城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都不足。以环比式动态算法下区域分量和结构分量历年变更情况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动态演变过程,可划分出5种演变类型:竞争增强结构优化型、竞争增强结构衰退型、竞争减弱结构优化型、竞争减弱结构衰退型和结构相对稳定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忠伟 曾福生
构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 ,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讨论了二者的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海岚 付长辉 陈宏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十年①(1990-2009年)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地域差异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期,各省市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产业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呈分离态势,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产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结合西部地区实情,提出简要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爱君 张惠茹
文章以1992—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总体评价,进而重点研究了西部开发以来,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希饶 刘凌
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文章探讨了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经济持续增长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首先,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分别讨论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
关键词:
贸易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内生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蕊 何珊 王晓娟
本文基于结构偏离度改进视角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首先统计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较高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较低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抑制经济增长。其次构建了二者的计量模型,基于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和1998-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全面FGLS估计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最后依据统计与实证结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蕊 何珊 王晓娟
本文基于结构偏离度改进视角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首先统计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较高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促进经济增长,在中西部地区,较低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抑制经济增长。其次构建了二者的计量模型,基于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和1998-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全面FGLS估计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吻合。最后依据统计与实证结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在构建门槛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环境治理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中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增长,尤其是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的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还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基于环境治理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只有环境治理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后,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才能够充分发挥。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需要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环境治理水平,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俊 陈华平 毕功兵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三条主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罗默模型与卢卡斯模型融合的逻辑合理性;其次在罗默模型基础上引入卢卡斯把人力资本内生化思想,构造了一个新的模型,并找出了新模型的均衡解;最后,通过比较新模型的结果与上述两个模型的结果,我们发现,对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增长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教育与研发投入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率。
关键词:
内生增长 产品水平创新 人力资本 R&D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正浒 汪占熬
本文首先构建了具备微观基础的经济模型,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在经济均衡状态应该具备的动态方程,据此采用VAR实证模型实证检测了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绩效冲击,结果证明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在贸易条件上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同时在长期将形成门槛效应,在产出方面结构调整冲击体现出了短期负面冲击。从经济绩效方面考虑,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应该选择渐进式的调整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蒲勇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芳 朱万里
本文采用甘肃省1997-2010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都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国际资本流量以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够明显。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发现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负反馈过程。所以,制定一些有利于利用外资的政策,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才能促使甘肃省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斌 姜涛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动态面板数据检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存在"资源祝福"而非"资源诅咒",且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降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了进一步研究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本文建立包括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和资源相关产业的DSGE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源祝福"部分来源于丰裕的自然资源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且自然资源存在产业结构红利,但仅有短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关联效应、城市化与经济内生增长——转轨时期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解释框架与经验结果
基于份额—偏离法的区域科技增长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特征——基于1995-2007年31个省域数据的分位点回归分析
基于空间偏离—份额法的区域产业结构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一价定律偏离还是相对价格波动
社会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区域和结构效应的分析
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
区域间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一个动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