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4)
2023(11973)
2022(10526)
2021(9847)
2020(8269)
2019(19059)
2018(18900)
2017(37445)
2016(20345)
2015(22492)
2014(22653)
2013(22693)
2012(20876)
2011(18753)
2010(18692)
2009(16977)
2008(16464)
2007(14242)
2006(12503)
2005(10934)
作者
(59408)
(49519)
(48848)
(46700)
(31243)
(23651)
(22356)
(19598)
(18772)
(17572)
(16999)
(16561)
(15705)
(15594)
(15182)
(15058)
(14697)
(14641)
(14002)
(13965)
(12276)
(12085)
(11878)
(11191)
(11059)
(10897)
(10791)
(10769)
(9835)
(9701)
学科
(90879)
经济(90794)
管理(57053)
(54642)
(45457)
企业(45457)
方法(39550)
数学(34222)
数学方法(33885)
(22813)
地方(21972)
(21068)
中国(20853)
业经(19559)
(19161)
农业(15268)
(14413)
环境(14087)
(13923)
贸易(13918)
(13869)
技术(13441)
(13398)
理论(13394)
地方经济(12809)
产业(12591)
(11955)
财务(11897)
财务管理(11879)
企业财务(11324)
机构
大学(291542)
学院(290051)
管理(118172)
(115511)
经济(112983)
理学(103242)
理学院(102036)
管理学(100302)
管理学院(99805)
研究(98392)
中国(70758)
科学(63162)
(62812)
(49597)
(49384)
(47283)
研究所(45617)
业大(45079)
中心(43623)
(41251)
财经(40716)
北京(39495)
(39200)
师范(38843)
农业(37189)
(37019)
(36346)
经济学(34007)
(33939)
师范大学(31547)
基金
项目(205488)
科学(162088)
基金(149196)
研究(148964)
(130407)
国家(129375)
科学基金(111101)
社会(93775)
社会科(88926)
社会科学(88899)
(80458)
基金项目(80277)
自然(73013)
自然科(71256)
自然科学(71241)
自然科学基金(69981)
(67831)
教育(66979)
资助(61010)
编号(60421)
成果(47937)
重点(46053)
(45064)
(44878)
(42530)
课题(41423)
创新(39657)
科研(39095)
国家社会(38126)
教育部(37975)
期刊
(124902)
经济(124902)
研究(82222)
中国(53279)
学报(46364)
科学(44649)
(42404)
管理(41711)
(34643)
大学(34341)
学学(32435)
农业(29945)
教育(29208)
技术(24005)
业经(21444)
(20088)
金融(20088)
经济研究(19520)
财经(18977)
问题(16656)
(16248)
资源(15407)
图书(15398)
科技(14975)
(14836)
技术经济(14370)
理论(14110)
现代(13436)
商业(13177)
实践(12982)
共检索到410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贤金,彭补拙,张建新,濮励杰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 ,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 ,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 ,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 ,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顾湘  曲福田  付光辉  
研究目的:根据效率原则计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研究方法: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不同产业用地比较优势指数模型,运用中国内陆地区31个省(市、区)2000—2004年的数据计算各个区域的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分析区域差异。研究结果: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均具有比较优势;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产业用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可以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用地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刘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会促进彼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会反过来推动它们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此,文章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特征来考察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基础,进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推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宏伟  王云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推动了产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各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在新形势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需要正确处理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升级的关系;区域经济关系正由重复竞争、投资效益低下向加强协作、协调共赢转变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转移有着迫切的需求,产业转移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李玉兰  姜广辉  颜国强  徐艳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第一产业增长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是农用地与环境用地间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比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稳定,环境用地不断减少;在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农用地内部之间以及建设用地对其它用地类型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内部耕地面积减少,园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增加;而在以二、三产业增长为主的经济阶段,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在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兴衰等方面。基于集群视角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依靠内部集群动力机制,整合集群价值链;另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嵌入外部价值链(外资和域外资本)来调整产业结构。为此,要通过完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晓菊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不仅资本与产业高度融合,而且资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对策是: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继续加大中西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推行产业投资基金、规范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政策性投资的引导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钟契夫  
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学术界和实际部门正在深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区域产业结构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核心问题。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而不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和过程。可见,正确选择和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成为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闻潜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是国家实施的产业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此方面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研究,江世银博士运用现代经济学中出现的数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一些新的角度、视野对区域产业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王亚平  王云平  李淑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涓  廖进中  
依据转移份额分析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与竞争效应都存在显著性的正向作用,即进口贸易的增加不仅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由不协调向协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有利提高地区产业结构中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保持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另外,从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发现,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构成与竞争效应影响效果都是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永虹  
随着海洋国土开发的深入,需要合理安排经济活动才能实现最佳效益。目前对海洋经济活动规划比较多采用线性规划方式。由于一般线性规划是静态的,很难适应现实需要。渔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本文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法,使约束条件的约束值可以随时间变化,知道最优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模型系数是可变的灰数,可以在灰区间内漂移。并利用这种方法,对宁波地区进行具体运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凌霄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系统中的主体是适应性主体。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是基于利益追求的主体在适应性选择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主体基于利益追求的适应性选择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为了能够获得调整政策的有效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要建立在主体适应性的基础之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