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0)
- 2023(8990)
- 2022(7650)
- 2021(6822)
- 2020(5894)
- 2019(13671)
- 2018(13211)
- 2017(26423)
- 2016(14573)
- 2015(16215)
- 2014(16494)
- 2013(16721)
- 2012(15913)
- 2011(14580)
- 2010(14661)
- 2009(13691)
- 2008(13723)
- 2007(12586)
- 2006(10822)
- 2005(9694)
- 学科
- 济(74607)
- 经济(74554)
- 管理(37463)
- 业(36368)
- 方法(31553)
- 数学(28192)
- 企(28028)
- 企业(28028)
- 数学方法(27950)
- 地方(20758)
- 中国(19561)
- 农(18429)
- 财(14705)
- 学(14517)
- 业经(14338)
- 农业(12220)
- 地方经济(12040)
- 制(11681)
- 贸(11277)
- 贸易(11275)
- 产业(10928)
- 易(10813)
- 环境(10610)
- 和(9939)
- 融(9095)
- 金融(9093)
- 技术(9092)
- 银(8820)
- 银行(8793)
- 理论(8760)
- 机构
- 学院(219244)
- 大学(219184)
- 济(94938)
- 经济(92878)
- 管理(82685)
- 研究(78065)
- 理学(71593)
- 理学院(70655)
- 管理学(69427)
- 管理学院(69004)
- 中国(56273)
- 科学(49389)
- 京(46953)
- 所(40225)
- 财(39763)
- 农(38202)
- 研究所(36827)
- 中心(35337)
- 江(33213)
- 业大(33202)
- 财经(32312)
- 农业(30305)
- 经济学(30177)
- 范(30096)
- 师范(29800)
- 北京(29248)
- 经(29169)
- 院(28290)
- 经济学院(27484)
- 州(26407)
- 基金
- 项目(148313)
- 科学(117321)
- 基金(107626)
- 研究(106108)
- 家(94080)
- 国家(93379)
- 科学基金(79620)
- 社会(68578)
- 社会科(65159)
- 社会科学(65137)
- 省(58495)
- 基金项目(57893)
- 自然(51049)
- 自然科(49811)
- 自然科学(49797)
- 划(49557)
- 自然科学基金(48893)
- 教育(47586)
- 资助(43319)
- 编号(42132)
- 发(34667)
- 重点(34176)
- 成果(33341)
- 部(32725)
- 创(30338)
- 课题(29560)
- 创新(28557)
- 国家社会(28499)
- 科研(28307)
- 发展(28088)
共检索到31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培祥 李诚固
本文阐述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内涵,区域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的演变阶段、演变的机制和各阶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区域产业结构的主要因子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出了一些规律,进而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等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匡远配 唐文婷
以2012年不变价格测度各省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度和高度化值,建立合理化度-高度化值评判矩阵并进行区域划分,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是不断向好的,但是离标准模型还有差距;同时,产业高度值一直是递增的。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值呈现"总体上分异、区域内聚类发展"的特征。需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建设产业平台,寻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驾齐驱"的冯·诺依曼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合理度 高度值 路径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翔 白洋 邓峰
从创新生产的角度,围绕价值创造,将创新分为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两阶段,以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为样本,分析区域创新两阶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高的地区对周边地区存在虹吸效应,致使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同步;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两阶段对产业结构优化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不但发生在本地,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作用非常显著,而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铁立 李诚固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区域城市化存在互动机制。一方面 ,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引起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变化 ,使区域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模式 ;另一方面 ,城市化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具有支撑、拉动、载体等作用。本文探讨了两者间的作用规律 ,并建立了调控模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 响应与反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学功 郑敬刚
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农村劳动力与人口不断聚集城镇,城市化水平提高。相关分析表明,许昌市城市化与第二产业发展呈较强正相关,与第三产业发展无明显规律关系。因产业与企业基础现状、布局、区位、政策制度等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集中培育发展优势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提高许昌市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市化 区域差异 许昌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黄馨 张建波
根据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动趋势,对不同时段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和就业结构演变的相对滞后。最后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化地域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运用UN比方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划分出5种地域类型,认为东北地区不宜实行统一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区城市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文祥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针对1983—2007年期间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阶段性影响,而产业发展拐点的出现表明我国产业在承接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强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和次序性。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昊 范德成
文章采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灰色聚类和D-S证据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进行阶段性分析,将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因子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2年,2013—2015年。结论显示:第一阶段中,要素驱动因子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的驱动力,然而从第二阶段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渐渐不再明显,尤其是土地资源;同时,在这一阶段中,投资驱动因子仅对第一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已难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从第三阶段起,创新驱动因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到第四阶段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中最重要的驱动因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男 冯冲 张凤海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向城市集聚"的特征,成为各城市的支柱产业。科学评价城市文化产业效率,有利于引导各城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了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共36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效率,并进行了区域差异性及原因分析,结果发现:36个城市文化产业总体效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低下,即文化产业面临着管理与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环境因素对文化产业效率有显著影响;区域间文化产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普遍效率高,中西部地区效率低,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文化产业运行更有效率,海滨城市相对内陆城市更有效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城市文化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晓男 冯冲 张凤海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向城市集聚"的特征,成为各城市的支柱产业。科学评价城市文化产业效率,有利于引导各城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了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共36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效率,并进行了区域差异性及原因分析,结果发现:36个城市文化产业总体效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低下,即文化产业面临着管理与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环境因素对文化产业效率有显著影响;区域间文化产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普遍效率高,中西部地区效率低,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文化产业运行更有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晓丽 姜登国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本文以1990-2010年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水平与三次产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的发展与第一产业的变动呈负显著相关,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也趋向更加合理。
关键词:
聊城市 城市化 产业结构 相关分析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尹玉珍 陈光曙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是新技术的使用者,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朝着不断优化升级的方向演变,带来高职人才在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的变化,促使高职教育在专业种类、专业规模、专业层次和专业质量内涵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高职教育 专业结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腾云
基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和库兹涅茨模式,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判断方法对1978-2005年北京地区发展阶段演进进行了判断分析。灰色关联综合判断结果显示,1978-1984年前后北京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1985年前后-1993年前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二阶段;从1994年前后-2005年处于工业化后期,并在2001年后开始显现出发达经济的特征。这一结论与这一时期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态是相符的,也是与其他相关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的。通过采用灰色关联综合判断方法,不仅避免了采用直接比较研究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指标与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和库兹涅茨模式中的相关指标来判断其发展阶段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出现判断结论的偏差过大问题,而且突破了采用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模式和库兹涅茨模式判断地区发展阶段演进时明显地有赖于研究判断者的经验和主观认识的困境,降低了判断的难度,提高了判断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志友
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是同产业结构的演变处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之中。适应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顺向性”和“逆向制”两种不同态势以及产业结构阶段性变化的需要,分别采取具有不同物质内容的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从而使外资战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有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的差异,又会形成各国贸易战略阶段性发展的具体形态。上述理论分析有助于正确处理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的相互关系;也为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选择的调整外贸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娟 李敏
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视角探讨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机理,采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的因果关系,且就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比产值结构高级化带来的影响要显著。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相关分析 协整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