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9)
2023(13877)
2022(11877)
2021(11010)
2020(9625)
2019(22147)
2018(21879)
2017(42767)
2016(23460)
2015(26375)
2014(26384)
2013(26233)
2012(24549)
2011(22142)
2010(21830)
2009(20210)
2008(19938)
2007(17824)
2006(15224)
2005(13578)
作者
(68833)
(57767)
(57245)
(54623)
(36734)
(28007)
(26353)
(22587)
(22027)
(20519)
(19711)
(19556)
(18415)
(18194)
(18191)
(17960)
(17565)
(17229)
(16723)
(16555)
(14320)
(14212)
(14160)
(13351)
(13073)
(12887)
(12823)
(12666)
(11697)
(11581)
学科
(102793)
经济(102686)
管理(61160)
(60136)
(47892)
企业(47892)
方法(46187)
数学(40966)
数学方法(40448)
(27339)
地方(26175)
中国(25169)
(23948)
(21981)
业经(21162)
农业(18426)
(17573)
(17499)
贸易(17492)
(16879)
(14758)
环境(14643)
(14630)
财务(14586)
财务管理(14545)
(14468)
金融(14465)
地方经济(14426)
技术(14119)
企业财务(13817)
机构
学院(333188)
大学(333071)
(136633)
经济(133857)
管理(126464)
研究(115783)
理学(109412)
理学院(108084)
管理学(105992)
管理学院(105379)
中国(85252)
科学(74148)
(71060)
(60879)
(60045)
(59594)
研究所(54647)
中心(54089)
业大(52910)
(50468)
财经(48346)
农业(48311)
(44524)
北京(44442)
师范(43960)
(43807)
经济学(42346)
(42251)
(41974)
经济学院(38411)
基金
项目(230004)
科学(180303)
基金(166278)
研究(163069)
(147077)
国家(145906)
科学基金(123818)
社会(102487)
社会科(97131)
社会科学(97102)
(90629)
基金项目(88310)
自然(82209)
自然科(80219)
自然科学(80190)
自然科学基金(78736)
(77434)
教育(75031)
资助(69094)
编号(65173)
重点(52986)
成果(52184)
(51504)
(50648)
(47718)
课题(45738)
科研(44868)
创新(44733)
计划(43788)
教育部(42583)
期刊
(145766)
经济(145766)
研究(91943)
中国(62308)
学报(56125)
(53972)
科学(51102)
(46257)
管理(44681)
大学(41680)
学学(39503)
农业(36947)
教育(32835)
技术(29301)
(27753)
金融(27753)
业经(23890)
财经(23329)
经济研究(23248)
(20489)
(20128)
问题(20091)
统计(16814)
(16430)
技术经济(16357)
资源(16213)
科技(15451)
(15170)
(15086)
理论(14863)
共检索到483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桂君  孙畅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分析发现,万州区与涪陵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涪陵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而万州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要弱于涪陵区。两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改善就业结构,充分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维新  
本文介绍了重庆市涪陵区重点发展战略实施的概况,认为重点发展战略的成功得益于战略决策的科学、管理模式的合理、管理手段的优化配合及管理循环链的切实完成。而科学的管理可以激发区域经济的内在活力、构造区域经济系统的整体合力、维系区域经济系统的持续活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雨賝  冯长春  王利伟  
无序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发生态问题的重要因素。合理划定土地生态红线,可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山地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水系密布,土地利用破碎化,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区域,是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山地区域村镇为例,运用GIS平台,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生态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划定刚性和弹性的土地生态红线。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包括坡度、植被覆盖度、水体、土壤类型和降水侵蚀力等5个指标;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指标包括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和美学景观9个指标。义和镇的刚性生态红线内所包含的刚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43.90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44.34%。弹性生态红线包含的弹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29.18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29.47%。义和镇的生态红线范围主要包含东北部山地区域和南部水系丰富地区,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较高,同时也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因此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具有指引作用,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可为构建生态文明安全格局提供科学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淑豪  李旭然  廖贝妮  
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是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重庆市涪陵区21家榨菜生产加工企业2006~2008年间的技术效率,并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这些企业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榨菜生产加工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1。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过小以及生产用工规模不合理;此外,购入原材料的价格成本也是影响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菲  樊天相  陈展图  
文章基于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265户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特点进行解析,构建包括农户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资源禀赋和区位影响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文章指出,青羊镇农户兼业行为普遍,从纯农户到非农户,家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逐步增大;不同类型农户在耕地流转的规模、模式和耕地流转前后用途变化方面都有所差异;纯农户基于生存保障的角度,不积极将耕地转出,一兼户意识到耕地的潜在价值,流转决策因子以生存和经济因子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琴  方苏春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以重庆市1998—2009年以来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直辖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拉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城乡统筹进程等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琴  李长春  
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是实现城市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借用建立在相似系数公式基础上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计算方法,以重庆市为例,从时间、空间上分别测算了1985—2011年间及"一圈两翼"战略下2008年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结果显示:城市或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均衡发展可以通过协调系数整体了解和掌握;长期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处于不平衡状态,整体协调性较差,协调系数呈现明显的波浪性变动;从空间上看,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市场化的产物,其组织形式的发展、演进与外部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建设缺位下的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和农业发展资源(农村精英、资金等)迅速流入城市,农业粗放化经营、土地撂荒,农业产业化扶贫遭遇困境。本文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下的涪陵区园区产业扶贫案例研究表明,新阶段的城乡统筹发展系列制度安排,促进了生产诸要素资源向农村和农业的回流与聚集,是我国产业扶贫走出困境、实现组织形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而涪陵区园区农业产业扶贫机制既形成了城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诸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又实现了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昕茹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孝松  陈洪凯  王先进  唐红梅  褚春超  覃庆梅  梁学战  陈远川  
公路洪灾对公路安全畅通与发展建设具有重大威胁,并给公路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以重庆市涪陵区境内国道319(G319)线为研究对象,依照该公路沿线地貌和水系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340段作为风险评价尺度单元。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因子和灾情因子等4个方面构建由1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通过相应的方法获取研究路线各路段洪灾风险评估各指标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并据此计算得到涪陵区G319线各单元路段洪灾风险综合指数值,依据各风险等级阈值对路段洪灾风险进行综合分区。研究表明:涪陵区G319线洪灾风险以中风险为主,占路段总长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增芳  肖新成  倪九派  
基于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9个村742家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政策认知和响应情况的实地调查,应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计量方法对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认知与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态度和政策响应比较积极。农户希望由政府及环保部门负责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但是目前当地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还不够重视。户主年龄、性别、是否是党员或村干部等基本特征对农户治理环境的态度和政策响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应该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另外,根据不同农户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政策,以便更好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虞孔卡  张干  
从结构相似数看,重庆与上海的结构相似程度非常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重庆第二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最小;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重庆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从结构偏离度看,重庆第二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就业偏差;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重庆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来越协调,而第一产业越来越不协调,第二产业相对前十年有微小程度的不协调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惠彬  张丽阳  曹国华  
利用1989—2009年重庆市的相关数据,从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发展效率、保险深度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仅是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重庆市的金融相关比率促进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金融发展效率与保险深度促进了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荣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