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6)
2023(3792)
2022(3155)
2021(2693)
2020(2237)
2019(4823)
2018(4616)
2017(9094)
2016(4815)
2015(5232)
2014(5309)
2013(5343)
2012(5114)
2011(4657)
2010(4598)
2009(3986)
2008(3881)
2007(3520)
2006(3060)
2005(2653)
作者
(14304)
(12123)
(11935)
(11390)
(7335)
(5584)
(5450)
(4728)
(4477)
(4232)
(4042)
(4013)
(3839)
(3778)
(3739)
(3664)
(3659)
(3451)
(3448)
(3313)
(3096)
(2934)
(2881)
(2727)
(2701)
(2635)
(2560)
(2444)
(2405)
(2393)
学科
(30207)
经济(30199)
地方(12648)
(11772)
管理(10663)
方法(9070)
地方经济(8899)
产业(8398)
数学(7963)
数学方法(7916)
(7785)
(7686)
企业(7686)
业经(6932)
中国(6486)
农业(5899)
结构(5059)
(4875)
技术(4668)
环境(4473)
(3881)
产业结构(3687)
(3687)
(3212)
(3046)
贸易(3045)
(2972)
金融(2969)
(2968)
资源(2952)
机构
学院(71821)
大学(69743)
(33091)
经济(32558)
管理(27789)
研究(26896)
理学(24444)
理学院(24119)
管理学(23692)
管理学院(23555)
中国(18473)
科学(17012)
(14661)
(13525)
研究所(12539)
中心(11815)
(11748)
(10959)
(10717)
(10437)
经济学(10433)
师范(10361)
业大(10157)
(10066)
财经(9701)
经济学院(9495)
北京(8995)
(8746)
(8745)
科学院(8734)
基金
项目(53359)
科学(43581)
研究(39088)
基金(38602)
(33871)
国家(33645)
科学基金(29169)
社会(26542)
社会科(25440)
社会科学(25438)
(22192)
基金项目(20950)
(18082)
自然(17763)
自然科(17300)
自然科学(17298)
自然科学基金(16970)
教育(16094)
编号(15280)
资助(14558)
(14455)
重点(12571)
发展(12178)
(12002)
(11501)
国家社会(11433)
成果(11214)
(10996)
创新(10864)
课题(10672)
期刊
(37493)
经济(37493)
研究(19676)
中国(13021)
科学(10826)
(10104)
管理(9895)
学报(9740)
农业(7304)
大学(7242)
业经(7176)
(7081)
学学(7010)
技术(6421)
经济研究(6138)
问题(5230)
资源(5076)
教育(5013)
财经(4504)
科技(4430)
商业(4284)
(4243)
技术经济(4193)
统计(4192)
(4136)
(4023)
金融(4023)
(3822)
决策(3632)
经济问题(3563)
共检索到102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晓菊  赵云平  
重化工阶段是我国不可跨越的一个发展阶段,重化工产业在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还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煤炭供应基地逐渐西移,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部分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重化工产业转向资源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使东部通过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主动转移具有优势和强关联效应的重化工产业,与西部地区原有的冶金、化工和机械产业相结合,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避免经济活动的盲动性,减少东部和西部的技术级差,培育西部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菊  赵云平  
重化工阶段是我国不可跨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我国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重化工产业在我国还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本文从产业布局、重化工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对重化工产业布局领域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内重化工产业布局未来可能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殿廷  陈启英  楼武林  姜晔  
区域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地区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赚钱、赚更多的钱;产业布局问题的实质是某一产业究竟布局在什么地方才能使这个产业赚钱、赚更多的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如果同时考虑一国或一相对独立的大区内的多个产业的布局、多个地区的发展问题,则二者融为一体,构成耦合关系。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运筹学和投入产出方法等建立了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简单耦合模型。传统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布局的研究易忽视偏远落后地区,一般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发展的研究则不可避免地导致重复建设,只有将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宋宝龙  
由于美、日、中、俄等大国经济形势苦乐不均、产业资源进退不一,给21世纪的东北亚产业布局带来深刻影响。其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作为主要技术源的美国的兴起和日本的低速不前,增加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复杂性。从东北亚整个区域布局来看,发展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将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峰  
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策略变革则是支撑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的根本性前提。文章阐述了区域产业布局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间的理论内涵与逻辑关系,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布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理念性问题、制度性问题和内容问题,并从理念定位、提升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布局协调性、服务区域产业布局的高职内涵式专业品质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布局的高职外拓式专业功能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区域产业布局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林  
基于产业组织与布局理论,首先提出物联网产业组织与布局开放系统模型,然后结合面向智慧港口的物联网技术框架,提出智慧港口驱动的物联网产业布局钻石模型,最后给出基于该模型的河北沿海地区物联网产业布局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分布差异(一)数量分布差异中国实施开放政策三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付荣霞  
区域内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有限的淡水资源会限制和制约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用水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从河北沿海区域淡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出发,分析其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产业布局不合理会降低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文章提出了扩大淡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调整和科学规划区域内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等一系列对策与保持区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竹  马鹏飞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成立,为东北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存在着两个经济中心,但延图龙地区的经济发展辐射能力明显低于长吉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使得长吉图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该核心区的第二产业实力雄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延图龙核心区第二产业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存在脱离现象,未能实现优势互补,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现阶段的辐射能力不足。因此,必须加大延图龙及珲春市的建设,推进另一个经济中心的快速增长;大力推进长吉图区域的交通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及转变产业增长方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若君  张效莉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针对海岸带区域独特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特点,设计出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将该指标体系运用到对上海市海岸带区域6个区县的实证分析上,得出客观评价:浦东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程度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宝山、南汇、奉贤、金山和崇明。这一结果与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文章从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求出发,将产业布局分为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级,系统归纳各个层级上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原理模式,搭建产业布局学的体系。国家层级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区域层级的产业布局是在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与区域竞争四类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的要素指向、市场指向、枢纽网络与政策指向等模式。新时代区域产业布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与信息网络构成的第三自然的作用,积极建设枢纽网络空间;城市层级的产业布局则是以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为本质任务,研究聚集经济与功能分区、聚集不经济与功能疏解、多维转向与产城融合等规律。最后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吉昌  田红娜  
做强哈尔滨都市圈对于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区振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做强哈尔滨都市圈的关键性环节。因此,研究哈尔滨都市圈的范围及其产业布局现状,弄清哈尔滨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哈尔滨都市圈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根基,产业布局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与安全大局。然而,在完全竞争与均质空间框架下,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困境。为了突破空间不可能定理,学术界形成了三大研究范式:一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空间异质,研究产业布局;二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外部经济,研究产业布局;三是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引入规模报酬递增与运输成本,研究产业布局,文章依次对三大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总结。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方维慰  
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产业布局中传统区位因素的重要性降低,技术创新环境、现代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绩效、自然生态环境、人才供给状况、地方文化氛围等因素的作用性增强。世界产业布局的范围扩大,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提高,布局的指向性弱化,形式灵活,产业布局从以集聚为主导逐步向以扩散为主导转化,但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新一轮集聚依然存在,世界产业的转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备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成为国际产业投资和布局的重要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翁恺宁  
过去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析一般是基于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的经济格局来划分,这种划分是与既定的区域级差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方针都要进行调整,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缩小。长江流域横跨东中西部各省市,并且各省市又分属于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协作区,粮食和工业产值占全国总量的四成以上。与其他地区相区,长江流域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水能丰富,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是平原地形,河网密布,农业种植条件优越,粮食的商品化程度高,进而为乡镇企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近年的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动工也刺激了长江产业带的发展。本文从长江流域这一角度,探讨区域间的产业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