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7)
- 2023(17539)
- 2022(15138)
- 2021(14165)
- 2020(11878)
- 2019(27340)
- 2018(27275)
- 2017(52669)
- 2016(28803)
- 2015(32105)
- 2014(32100)
- 2013(31544)
- 2012(28875)
- 2011(26110)
- 2010(26566)
- 2009(24478)
- 2008(24045)
- 2007(21501)
- 2006(18962)
- 2005(16860)
- 学科
- 济(117296)
- 经济(117155)
- 管理(88610)
- 业(82976)
- 企(71454)
- 企业(71454)
- 方法(52106)
- 数学(44751)
- 数学方法(43998)
- 中国(30117)
- 农(29900)
- 财(29831)
- 业经(27553)
- 学(25888)
- 制(25594)
- 地方(25539)
- 技术(22823)
- 理论(20860)
- 农业(19665)
- 贸(18708)
- 贸易(18694)
- 务(18587)
- 银(18547)
- 财务(18497)
- 银行(18493)
- 财务管理(18459)
- 和(18440)
- 易(18085)
- 环境(18073)
- 体(17956)
- 机构
- 大学(411044)
- 学院(409947)
- 管理(161434)
- 济(160903)
- 经济(157342)
- 理学(139762)
- 理学院(138137)
- 研究(137178)
- 管理学(135390)
- 管理学院(134634)
- 中国(101636)
- 京(88298)
- 科学(86535)
- 财(75277)
- 所(69155)
- 农(64949)
- 研究所(63046)
- 中心(61636)
- 江(61305)
- 业大(61097)
- 财经(59697)
- 北京(55733)
- 范(54728)
- 师范(54162)
- 经(54055)
- 农业(50765)
- 院(50143)
- 州(49390)
- 经济学(48247)
- 财经大学(44351)
- 基金
- 项目(280565)
- 科学(221586)
- 研究(204296)
- 基金(202970)
- 家(177395)
- 国家(175958)
- 科学基金(151385)
- 社会(128113)
- 社会科(121466)
- 社会科学(121434)
- 省(110980)
- 基金项目(107371)
- 自然(99115)
- 自然科(96820)
- 自然科学(96797)
- 自然科学基金(95056)
- 教育(94855)
- 划(93483)
- 资助(83808)
- 编号(82536)
- 成果(67531)
- 重点(63646)
- 部(61369)
- 创(60832)
- 发(60244)
- 课题(58221)
- 创新(56327)
- 科研(53114)
- 教育部(52514)
- 国家社会(52363)
- 期刊
- 济(177811)
- 经济(177811)
- 研究(119481)
- 中国(80911)
- 学报(65173)
- 管理(62112)
- 科学(60846)
- 农(58483)
- 财(57414)
- 大学(49542)
- 教育(48830)
- 学学(46536)
- 农业(40317)
- 技术(37928)
- 融(34289)
- 金融(34289)
- 业经(29211)
- 财经(29098)
- 经济研究(28024)
- 经(24938)
- 问题(22816)
- 业(21291)
- 科技(21231)
- 技术经济(20655)
- 图书(20393)
- 版(19294)
- 理论(19009)
- 统计(18963)
- 现代(18309)
- 策(18001)
共检索到600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永波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地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必要构建由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产业创新资金筹集机制、产业创新人才机制、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等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构成的产业创新运行机制,并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
关键词:
创新 产业创新 产业创新系统 运行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关云飞 詹湘东
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知识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要素之间以知识为联动的纽带,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界定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管理的构成,分析区域知识创造、知识共享与知识应用机制的相互关系,提出基于知识创新、知识增量的螺旋上升式知识创造机制;基于知识交流、知识学习的开放、互动、效益激励型知识共享机制;基于知识扩散、技术交易的知识应用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柏翔 丁永波 任春梅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构建过程中,创新的源泉可能来自不同的节点,在短链线性结构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应有步骤有计划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模式,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庆东
文章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乃至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创新的作用。产业创新系统是不断变化的,是在动态过程中演化的。明确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及其变化,对于构建具有我国特设的产业创新系统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产业创新系统 结构模型 组成模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座铭 宋丽萍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提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园区创新支持体系和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等。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提升路径 运行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必林 赵煜 宋丹 胡珍
AI(人工智能)技术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推动AI产业技术创新是构建自主可控AI核心技术体系、培育全球AI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各行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AI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系统运行机制缺乏细粒度分析等问题,从驱动力、资源供给、合作模式3个维度,研究AI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结果发现:(1)AI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和共生性特征;(2)AI产业包括硬件、系统和应用3个技术创新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既有技术关联又存在较大发展差异;(3)AI技术创新存在底层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供给障碍和技术创新合作思路不明等现实问题。在机制研究基础上,基于共生理论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原 陈炜
基于金融创新系统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金融创新产生、金融创新扩散及金融创新环境子系统。现有的关于金融创新领域的模型和实证研究也是围绕各子系统间作用关系来进行讨论。针对金融创新的定量研究中外部环境对金融创新的作用、金融创新采纳和扩散以及金融创新对外部环境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并在对研究现状的不足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即如何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来综合考虑金融创新过程与创新环境的协调发展机制。此外,加强金融创新的定量研究,能够更加科学系统地丰富金融创新理论,并对我国深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慈福义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进入中国国家战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该文首先探讨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形成机制,包括区域循环型创新资源、集聚循环型创新、区域动态比较循环型创新优势、区域循环型合作网络、区域循环型创新公平、绿色需求和区域循环型创新环境;其次,分析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环境结构和空间结构;最后,提出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区域循环型创新系统 形成机制 结构 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英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顺应时代变革于"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机制运行效率偏低导致地区竞争力弱,本文以西部地区差异性资源禀赋和现有区域创新为基础,对西部地区创新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效率进行分类和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运行机制 非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中
低碳产业创新系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它以提升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系统目标,以低碳产业创新主体、低碳产业创新资源和低碳产业创新环境为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主要由低碳产业创新技术子系统、制度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并通过低碳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导向机制来保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恒进 胡树华 杨洁
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地球空间信息(涵盖GIS、GPS和RS三大领域,亦简称3S)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在介绍武大科技园产出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区域创新系统运行(以下简称RISO)的"四三结构"模型,介绍了武汉地区在3S领域的创新内容、创新主体和创新投入现状,接着分析了武汉地区3S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提出武大科技园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举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常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潮的兴起,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逐渐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但由于其在能力、资源等方面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大,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学会集中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分工的基础上,依靠外部资源和能力共同发展。文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其运行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为促进企业之间的共赢、集群的持续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柏洲 董媛媛
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企业原始创新系统中的20个要素进行分类,构建了企业原始创新系统的模型,分析了其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且论述了企业原始创新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建立了企业原始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框架。针对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合作机制给出了企业原始创新系统的运行对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唐书林 肖振红 刘强 苑婧婷
超网络现象是以合作创新为基础的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演化的体现。本文引入了合作创新和标准化协同对协同创新的贡献率概念,通过刻画监管部门激励与创新主体努力投入建立了双重线性分离契约模型。研究发现:(1)收益分享率是风险偏好、努力成本系数和协同创新不确定性的递减函数;(2)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有效降低超网络不同任务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创新主体在不同任务间切换的积极性;(3)只有当高水平创新主体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双重线性分离激励契约才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总体收益;(4)采用双重线性分离契约能够合理控制合作创新风险,但会影响创新主体对标准化协同的风险偏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江 胡振华
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既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区域、国家和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一个结点。基于Logistic模型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存在演化周期现象,且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非连续性,遵循社会生态演化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资金支撑仍是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问题,创新收益是驱动企业创新进而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已显现出巨大推动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发展路径,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有集结型优化路径、联盟型优化路径和配置型优化路径,涉及到企业选择、社会选择和政府选择等问题。由于三条路径各有优劣,需要建构一条开放式协同路径,并着重探索形成动力机制、互补机制、共担机制、协作机制和多元化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