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43)
2023(15893)
2022(13711)
2021(12782)
2020(10659)
2019(23894)
2018(23712)
2017(45607)
2016(24858)
2015(27682)
2014(27081)
2013(26506)
2012(24230)
2011(21838)
2010(21962)
2009(20169)
2008(19817)
2007(17485)
2006(15426)
2005(13680)
作者
(69061)
(57513)
(57126)
(54300)
(36469)
(27526)
(25860)
(22345)
(21796)
(20536)
(19657)
(19328)
(18275)
(18183)
(17662)
(17616)
(17046)
(16801)
(16360)
(16355)
(14157)
(14064)
(13780)
(13071)
(12829)
(12756)
(12672)
(12635)
(11482)
(11297)
学科
(98983)
经济(98851)
管理(79169)
(73775)
(63916)
企业(63916)
方法(41012)
数学(34560)
数学方法(34167)
(26350)
中国(25937)
(25921)
业经(24820)
地方(23080)
(22821)
技术(21142)
(20061)
农业(16956)
理论(16911)
(16465)
财务(16391)
财务管理(16357)
(16199)
环境(16102)
(16020)
(15714)
(15680)
银行(15672)
贸易(15669)
企业财务(15550)
机构
大学(346440)
学院(345335)
管理(139654)
(138059)
经济(135086)
理学(120970)
理学院(119636)
管理学(117801)
管理学院(117146)
研究(114228)
中国(84494)
(73601)
科学(69308)
(65212)
(55764)
财经(51658)
中心(51387)
(51066)
研究所(50524)
(50113)
业大(48843)
(46822)
北京(46365)
(45679)
师范(45310)
(42076)
经济学(41250)
(41214)
农业(38776)
财经大学(38397)
基金
项目(238059)
科学(188992)
研究(178238)
基金(172561)
(149018)
国家(147773)
科学基金(128201)
社会(113661)
社会科(107706)
社会科学(107681)
(93927)
基金项目(91849)
自然(81325)
教育(81121)
自然科(79375)
自然科学(79360)
(78057)
自然科学基金(77947)
编号(72457)
资助(68982)
成果(59065)
重点(53235)
(53155)
(52186)
(51389)
课题(50210)
创新(49001)
(47321)
国家社会(46728)
教育部(45183)
期刊
(154132)
经济(154132)
研究(103378)
中国(68598)
管理(53754)
学报(51089)
(49937)
科学(48772)
(46025)
教育(41404)
大学(39608)
学学(37129)
农业(31887)
技术(30364)
(29253)
金融(29253)
业经(25787)
财经(25181)
经济研究(24008)
(21568)
问题(19625)
科技(18683)
图书(17309)
技术经济(17026)
理论(16781)
(16364)
现代(15957)
(15645)
实践(15284)
(15284)
共检索到506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宗远  
分析了区域产业创新涌现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以我国31个省市区产业创新数据为样本,用系统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的三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维治理机制是对区域产业创新涌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维治理机制中企业产权越明晰,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中创新投入维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给予创新实施者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对于技术、市场结构特征不同的产业,适应其发展的创新维治理机制形式也不同;目前,为了提高区域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转型期中尤其应该避免"企业产权模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一鸣  杜德斌  张建伟  
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区域创新与上海研发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1)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六个组成部分中,政府的重视程度对研发产业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础设施及开放的文化氛围,再次是GDP和R&D投入,最后是通讯基础设施;(2)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上海市研发产业与区域创新环境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区域创新环境在较短时期内是研发产业的Granger原因,而研发产业也在短期对区域创新环境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3)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的结论与Granger因果及二者理论机制分析相一致,研发产业对自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海英  
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产业与文化等途径实现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背景下技术溢出不足、未能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科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发展金融支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尤利平  
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涌现性的发生条件、特征及涌现规律,总结了物流产业集群分工机制与涌现性的对应关系,得出了基于涌现性的物流产业集群模型,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基于涌现性的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机制模型,以指导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金堂  李进兵  
运用演化方法评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区域产业创新研究文献,明确指出:区域产业创新概念讨论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应当遵循竞争优势等基本原则,区域产业创新战略目标必须定位准确,应当选择适合这个定位的战略模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高能耗产业创新及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是区域产业创新研究的重点和新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丽娟   王露   刘心怡  
基于全国278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增益效果。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再次是数字化程度。分地区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区域创新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对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活动增益效果显著大于东部、西部地区。分创新层次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各个层次的区域创新水平有突出的正向驱动效果。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提升金融效率和市场化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樊玉然  李一鸣  
产业链纵向治理结构应顺应当今纵向产业组织垂直解体和网络化的趋势,向企业网络组织演进。为充分发挥企业网络组织的高效率,本文重点探讨该组织的稳定运行机制和高效运行机制以及这两种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稳定运行机制着眼于抑制合作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高效运行机制以激励机制设计为主要手段,着眼于合作剩余的最大化。企业网络组织的稳定运行是其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而高效运行反过来促进其稳定运行,并使该组织实现真正的长期稳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伟  张学和  彭小宝  
面对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依赖型发展战略的转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和扩散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抓手,发挥知识产权的强辐射作用,围绕知识产权的各种政策、机构、文化、支撑系统的建立来加快集群创新系统的建设,才能最终使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成为集群创新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存在着主体功能和攫取两个方向的双重作用。主体功能作用通过甄别机制、监督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等促进技术创新;攫取则是金融部门瓜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这对技术创新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主要体现了金融的主体功能能力,金融机构的微观盈利能力则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攫取能力;金融资源动员能力的提高会增强金融系统对高风险创新活动的包容性,金融机构攫取能力的提高对低端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则会使金融系统倾向于支持低风险技术创新。另外,东部地区虽然有充足的金融资源,但金融部门市场势力也更强大,对实体经济的攫取能力也更强;中西部地区则由于金融资源稀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主体功能能力仍处在边际报酬递增的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应着重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提高金融系统的主体功能能力;东部地区则应强调市场改革,适当削弱金融机构的市场势力,抑制其攫取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巧燕  王昱崴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金融行业发展相比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增量型创新能力的影响,而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分别倾向于促进区域增量型和激进型创新能力提升。从机制分析来看,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是强化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来实现,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整体金融发展与金融规模扩张通过降低第三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金融行业发展通过降低整体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来实现。研究拓展了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认识,为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尚云仙  
产业集群作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现已成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在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从一种集群类型向另一种集群类型的更替。可能向更高级的产业集群演进,也可能衰落、退化甚至消亡。如何立足于长远发展战略,准确定位产业集群,合理布局产业集群,科学整合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点课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星  范如国  
本文从集群创新主体间互动学习角度分析集群创新行为的涌现,并提出了集群创新决策过程的演化模型;继而对创新信息的搜寻方式、创新方式的选择机制、创新利润的估算准则以及创新结果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别从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集群企业规模的分布状况、资本利润率的动态变化、产品单位成本与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市场占有率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利用仿真手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5个方面有价值的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杨  白雪洁  
结合当前我国区域会展产业现行管理体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揭示管理体制创新是解决区域会展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提出政府必须以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协调机制以及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推动我国会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环渤海区域为例,对环渤海区域会展产业进行"整体性"和"层次性"定位,构建出以双核结构双驱动模式为动力体系、会展城市联盟为协作机制、区域性行业协会为联系纽带的环渤海区域会展业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区域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