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3)
2023(14638)
2022(12671)
2021(11775)
2020(10002)
2019(22695)
2018(22566)
2017(43832)
2016(23816)
2015(26607)
2014(26541)
2013(26518)
2012(24408)
2011(22317)
2010(22079)
2009(20268)
2008(19813)
2007(17412)
2006(15331)
2005(13369)
作者
(72111)
(59796)
(59514)
(56330)
(37694)
(28668)
(27002)
(23603)
(22475)
(21068)
(20095)
(20034)
(19015)
(18701)
(18394)
(18192)
(18059)
(17851)
(17125)
(16971)
(15101)
(14527)
(14504)
(13477)
(13421)
(13220)
(13209)
(13114)
(11944)
(11893)
学科
(99915)
经济(99816)
管理(65370)
(62903)
(50122)
企业(50122)
方法(45176)
数学(39097)
数学方法(38765)
(27172)
中国(26373)
(26070)
贸易(26058)
(25295)
地方(23144)
业经(22058)
(22003)
(20975)
农业(17836)
(17645)
环境(15797)
技术(15766)
(15013)
(14793)
银行(14729)
理论(14512)
产业(14254)
(14088)
(13747)
金融(13745)
机构
大学(349159)
学院(348151)
(142145)
经济(139285)
管理(136550)
理学(119277)
研究(118514)
理学院(117927)
管理学(116007)
管理学院(115409)
中国(85443)
科学(75611)
(74065)
(61865)
(61246)
(60393)
业大(55946)
研究所(55498)
中心(52137)
财经(50727)
(48797)
农业(48751)
北京(46517)
(46061)
(44925)
师范(44419)
(42987)
经济学(42565)
(39934)
经济学院(38852)
基金
项目(241866)
科学(188503)
基金(174619)
研究(172588)
(154395)
国家(153166)
科学基金(129534)
社会(108776)
社会科(103203)
社会科学(103177)
(94649)
基金项目(93872)
自然(85302)
自然科(83224)
自然科学(83199)
自然科学基金(81681)
(80202)
教育(77483)
资助(71199)
编号(69657)
成果(55174)
重点(54460)
(53031)
(52673)
(50369)
课题(47737)
创新(47063)
科研(46475)
计划(44858)
国家社会(44554)
期刊
(150557)
经济(150557)
研究(99581)
学报(59959)
中国(57607)
(54882)
科学(53029)
管理(47682)
大学(44035)
(42542)
学学(41920)
农业(38286)
教育(32394)
(27291)
金融(27291)
技术(27137)
业经(26333)
经济研究(24981)
财经(23783)
问题(21595)
(20352)
(20012)
(19130)
科技(18183)
商业(17358)
理论(16725)
技术经济(16648)
国际(16605)
图书(16132)
(16053)
共检索到492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英姿  
区域产业分工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分工已被许多地区用实践证明:区域产业分工在政府和市场双向的引导下进行,对于合理的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于比较关键的"十二五"发展时期,区域分工与合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区域之间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市场、产业链分工,无疑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区域产业分工进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其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贸易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征  李芬  
本文基于我国1992-2003年间的数据,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检验。首先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类,考察了产业间贸易、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结构的演变。然后探讨了贸易结构的这种演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贸易结构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增加趋势;产业间贸易比重略低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但呈现减少趋势;水平产业内贸易比重一直较小。我国垂直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程度密不可分,并且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华  
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结构的变化通常会对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产业效应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研究贸易结构变化的产业效应具有其必要性,在此背景下,以国内宏观贸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带来的产业效应,旨在优化国内贸易结构,整合国内产业资源,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并影响着我国的贸易平衡。对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细分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加工贸易顺差大大超过我国的商品贸易总顺差,其主要来源是外商独资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贡献不大,甚至出现逆差。零部件贸易总体为逆差,且占我国商品贸易差额的比重较大,主要来源于大量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机电交通运输设备零部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汤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涓  廖进中  
依据转移份额分析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效应与竞争效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构成与竞争效应都存在显著性的正向作用,即进口贸易的增加不仅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由不协调向协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有利提高地区产业结构中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保持产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另外,从地区间的比较分析发现,进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构成与竞争效应影响效果都是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利益集团会对中国政府产生影响吗?利益集团在中国的影响方式又和在西方国家时有何区别?利益集团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本文以"保护待售"模型为基础,考察了利益集团与政府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04—2012年中国36个行业数据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各行业中确实存在能够影响政府的利益集团,影响方式是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与不存在利益集团的行业相比,拥有利益集团的行业会获得较高贸易保护;若下游行业存在利益集团,则上游行业原先获得的保护会被削弱。中国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基本兼顾了社会福利和利益集团利益。此外,利益集团的存在有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项晓娟  
本文基于经过改造的ACT模型,对1995至2010年我国省域和东中西部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贸易开放度和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区域比较研究,并在区域产业结构低碳化、贸易低碳化转型和政府环境规制有效性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欣  
1996年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事件,美国以其新出台的两个贸易法案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作为对古巴2月24日击落美国两架民用飞机行为的反应,美国于1996年3月12日出台了旨在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同年8月5日,美国又以反恐怖主义的名义通过了达—马托法案,规定对在伊朗和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年投资额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进行制裁。这两个法案一出台,就遭到了世界其它国家的一致谴责和反对,认为这违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小乐   林淑仪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于贸易韧性的作用,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贸易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韧性提升的影响显著为正,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贸易韧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对非边疆地区的作用比边疆地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贸易韧性。基于此,应积极推进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疆地区贸易韧性和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维炎  
1996年9、10月间,国际标准化组织(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颁布了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s)中的5个标准(整套体系一共有1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瑾  
本文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1992-2010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贸易创造效应。经比较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及进口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同时双向短期因果关系也比较明显。中部地区外资与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外资与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外资促进了中部地区的进口却没有促进中部地区的出口的增加。在西部地区两者不存在促进关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毓萍  
本文从分析实际汇率的决定出发,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 1980── 1998年人民 币实际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出口和贸易余额的影响,说明实际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一国的国际 竞争力,从而影响出口,但贸易余额的调整对实际汇率的波动有滞后效应,这为政府制定促 进出口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崇献  张自如  
本文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产生影响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这个过程用几何图形进行了说明,指出贸易条件变动是由众多复杂的因素决定的,人民币升值既可能改善也可能恶化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时,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