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5)
2023(11997)
2022(10580)
2021(9950)
2020(8240)
2019(18812)
2018(18750)
2017(35930)
2016(19794)
2015(21838)
2014(22005)
2013(21831)
2012(19884)
2011(17850)
2010(17691)
2009(15887)
2008(15358)
2007(13380)
2006(11383)
2005(9883)
作者
(57553)
(47856)
(47307)
(45252)
(30134)
(23015)
(21564)
(18867)
(18090)
(16990)
(16376)
(16093)
(15175)
(14998)
(14809)
(14634)
(14446)
(14255)
(13566)
(13526)
(11949)
(11585)
(11480)
(10823)
(10712)
(10647)
(10502)
(10387)
(9584)
(9537)
学科
(78388)
经济(78309)
管理(55476)
(51553)
(43057)
企业(43057)
方法(36240)
数学(31420)
数学方法(31058)
中国(19684)
(19589)
地方(19071)
(18470)
(18422)
业经(16898)
农业(13349)
理论(13305)
(12915)
(12833)
(12657)
贸易(12653)
环境(12516)
技术(12292)
(12233)
(12081)
财务(12018)
财务管理(11999)
企业财务(11424)
(11029)
银行(10982)
机构
大学(277018)
学院(275217)
管理(110411)
(104414)
经济(101981)
理学(96537)
理学院(95405)
管理学(93702)
管理学院(93201)
研究(93106)
中国(66185)
科学(60987)
(59087)
(47140)
(46666)
(45950)
研究所(43554)
业大(43444)
中心(41593)
(38759)
财经(38199)
(37560)
师范(37200)
北京(37155)
农业(36300)
(34839)
(34302)
(32097)
经济学(30526)
师范大学(30321)
基金
项目(198019)
科学(155189)
基金(143210)
研究(142579)
(126228)
国家(125217)
科学基金(106814)
社会(88372)
社会科(83684)
社会科学(83661)
(77577)
基金项目(76960)
自然(71183)
自然科(69482)
自然科学(69463)
自然科学基金(68185)
(66256)
教育(65027)
资助(58450)
编号(57872)
成果(46398)
重点(44597)
(43109)
(42516)
(41088)
课题(39833)
创新(38331)
科研(38160)
计划(36647)
教育部(36415)
期刊
(110207)
经济(110207)
研究(78093)
中国(48790)
学报(47342)
科学(42976)
(41075)
管理(38736)
大学(34807)
(33834)
学学(32815)
教育(31832)
农业(29106)
技术(23081)
(20516)
金融(20516)
业经(18002)
财经(17720)
经济研究(17206)
(14991)
图书(14957)
(14806)
科技(14367)
问题(14329)
理论(13672)
(13101)
资源(13059)
实践(12759)
(12759)
技术经济(12730)
共检索到386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海兵  张文忠  祁毅  周亮  
随着中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可达性研究受到学界与规划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内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研究的发展脉络,从可达性时空变化及其地域效应方面总结国内外区域交通可达性研究的各自特点与发展方向,判断未来国内相关研究主题。综合比较可知,区域交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与时空演变研究仍是国内外交通地理学的研究热点问题。国外研究评价指标丰富,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分析技术方法日益多样,研究内容更趋于多元化,不断拓宽了可达性研究与应用领域。国内研究发展快,但研究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空间分辨率仍有待提高,亟待考虑交通需求与政策干预等现实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云鹏   胡晴晴   吉小东   宋金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商品和要素的流通,是影响区域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莫兰指数测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市场化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析,在区分地区与交通基础设施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并采用变换权重矩阵的方式对所得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显著存在,但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分时期来看空间估计结果,2010—2015年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显著,但在2016—2019年期间,空间溢出效应并未发挥作用;当区分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等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并不一致。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探索我国区域市场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提供了经验判断,对各区域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策略并高效推进市场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鹏  
基于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和"冰山成本"模型实证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一体化间关系。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能平抑商品价格上下波动,阻碍相对价格波动程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在东、中、西部不同空间表现出分化的特性。为此,我们应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平抑物价波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立银  陈洋  杜小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6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资金投入的重点,如何充分发挥交通对西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重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重庆航空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为显著,高速公路次之;桥梁、铁路的修建布局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二者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稍弱于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远远低于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林  董千里  申亮  
鉴于通过物流业发展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存在的一些不足,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观点。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变量,证实了其在物流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运行机制上存在着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铁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由强转弱"的相关关系;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在发展低水平阶段,铁路作为物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明  赵国浩  
笔者使用中国199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使用误差修正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经验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在空间相邻权重矩阵和空间距离幂权重矩阵(Ψ=-1)中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扩散作用,人力资本发挥集聚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动态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明  赵国浩  
笔者使用中国199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使用误差修正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经验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在空间相邻权重矩阵和空间距离幂权重矩阵(Ψ=-1)中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扩散作用,人力资本发挥集聚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动态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淑珍  王艳  高煜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模式为切入点,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自主创新,抑制了模仿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和减轻环境治理负担等路径间接影响区域创新。此外,公路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小于铁路建设,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白石  
基于1997-2016年省级层面的数据,深入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和递归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就业规模具有促进作用,而区域一体化和吸引投资是两种重要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深化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就业贡献的理解,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促进政策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雅欣   安宁  
随着人类基础设施活动越来越频繁,有关基础设施对人地关系和人类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引发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广泛讨论。论文系统地讨论了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研究脉络及其核心议题。首先,对地理学中有关基础设施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地理学对基础设施的研究呈现出“社会文化转向”的趋势,强调了基础设施在其功能属性之外,同时也兼具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其次,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强调了以性别为代表的社会核心—边缘视角在基础设施研究中的“社会文化转向”的重要价值,指出女性主义可以为分析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提供兼具微观与宏观的绝佳视角。再次,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异质性对于其利用基础设施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不同影响和路径,从基础设施生产端的性别差异以及基础设施使用端的性别差异等两个不同场域勾勒出基于性别视角的基础设施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上述文献,论文最后搭建了一个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框架以及分析思路。论文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研究的核心框架也可为其他广泛关注女性主义话题的学者提供在更大、更宽和更广范围内进行跨学科对话的机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邵志国  韩传峰  刘亮  
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性是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界定区域基础设施系统的内涵,分析其结构层次与生态功能,解析区域基础设施系统的运行模式。从系统本质、系统目标、物质能量循环方式,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空间分布与作用等方面,明晰区域基础设施系统运行模式的特征。应用生态工程方法,提出区域基础设施系统可持续生态设计的方向、原则和机制等。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与维护提供理论支持,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值比较接近;(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中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则边界效应越低,说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中国区域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促进了省际之间的贸易增加。所有这些均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承超  朱英俊  
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关系。研究表明:公路密度、铁路密度和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而交通部门资本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时间和空间依赖的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及空间溢出效应在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