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3)
- 2023(14764)
- 2022(12865)
- 2021(12137)
- 2020(10196)
- 2019(23507)
- 2018(23411)
- 2017(45195)
- 2016(24877)
- 2015(27969)
- 2014(28090)
- 2013(27523)
- 2012(24848)
- 2011(22385)
- 2010(22625)
- 2009(20834)
- 2008(20388)
- 2007(17866)
- 2006(15612)
- 2005(13854)
- 学科
- 济(99663)
- 经济(99531)
- 管理(75438)
- 业(67699)
- 企(58167)
- 企业(58167)
- 方法(46113)
- 数学(40365)
- 数学方法(39628)
- 财(25868)
- 农(24655)
- 中国(24621)
- 业经(22076)
- 制(21446)
- 地方(21393)
- 学(21173)
- 理论(17351)
- 务(16261)
- 财务(16166)
- 财务管理(16132)
- 农业(16105)
- 贸(16009)
- 贸易(15998)
- 环境(15831)
- 和(15770)
- 易(15508)
- 企业财务(15252)
- 技术(15112)
- 银(14992)
- 银行(14946)
- 机构
- 大学(350006)
- 学院(349625)
- 管理(138565)
- 济(134737)
- 经济(131654)
- 理学(120494)
- 理学院(119143)
- 管理学(116648)
- 管理学院(116019)
- 研究(114266)
- 中国(84441)
- 京(74390)
- 科学(72676)
- 财(63862)
- 所(57355)
- 农(55238)
- 业大(52844)
- 研究所(52226)
- 中心(51615)
- 江(51138)
- 财经(50651)
- 北京(46815)
- 经(45856)
- 范(45845)
- 师范(45384)
- 农业(43254)
- 院(41762)
- 州(41589)
- 经济学(40116)
- 技术(37663)
- 基金
- 项目(242027)
- 科学(190402)
- 研究(175805)
- 基金(174965)
- 家(152621)
- 国家(151401)
- 科学基金(130501)
- 社会(109371)
- 社会科(103639)
- 社会科学(103610)
- 省(95929)
- 基金项目(92509)
- 自然(86130)
- 自然科(84130)
- 自然科学(84114)
- 自然科学基金(82561)
- 教育(81794)
- 划(80461)
- 资助(72910)
- 编号(72100)
- 成果(58435)
- 重点(54418)
- 部(52695)
- 发(51069)
- 创(50357)
- 课题(50147)
- 创新(46988)
- 科研(46206)
- 制(45483)
- 教育部(45125)
- 期刊
- 济(146611)
- 经济(146611)
- 研究(100951)
- 中国(66912)
- 学报(56052)
- 管理(51889)
- 科学(51198)
- 农(50022)
- 财(48949)
- 大学(42617)
- 教育(41034)
- 学学(40193)
- 农业(34567)
- 技术(31952)
- 融(28447)
- 金融(28447)
- 财经(24365)
- 业经(24029)
- 经济研究(23070)
- 经(20674)
- 问题(18713)
- 业(17590)
- 科技(17311)
- 图书(17261)
- 理论(16848)
- 技术经济(16625)
- 版(16446)
- 统计(15922)
- 实践(15437)
- 践(15437)
共检索到505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邹骥 王磊
传统的区域二氧化硫控制优化都是基于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的,本文在分析比较了传统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优化中的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各自的优点与局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决策的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这一理论模型更好地描述了控制战略实施的过程,把时间作为模型优化的一个因子,这种基于时间序列的过程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并能分析这些时间价值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的动态过程影响。本文的模型是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它对于区域二氧化硫控制的中长期决策优化显得更为有效和准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匡耀求 黄宁生 许连忠 刘宇 马娅 杨晓飞
珠江三角洲区域由于独特的下垫面特征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大气系统。通过对2002-2005年该区域大气中滞留二氧化硫总量与二氧化硫实际排放总量的逐年比较表明:珠江三角洲区域二氧化硫的大气环境容量在正常气象条件和保持空气环境质量不超出国家二级标准的情况下为20×104t/a左右,但是大气降水强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对该区域大气系统降解和清除二氧化硫的能力有显著影响。而该区域实际承受的二氧化硫污染负荷在2003年高达87.49×104t,大大高出大气环境的降解和清除能力,使得大气环境质量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预测在2010年以前还将进一步恶化。要使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尽快扭转大气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爱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区域特性,用能源技术模型和区域间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能反映我国区域差别的区域间能源模型。在静态分析中,本文假设从价税的形式对社会各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以不同税率征收硫税,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分区域分部门的经济波及影响和分区域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在动态分析中,本文假设从社会各部门征收的硫税在燃煤发电部门引进脱硫技术,本文给出了目前在我国燃煤发电部门已经得到利用的5种脱硫技术,分别计算了这5种脱硫技术20年间的技术普及率、环境影响、经济效果。最后,本文为实现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模型 区域特性 硫税 大气污染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文伟 管宇 王祖良 潘军辉
应用灰色GM ( 1 ,1 )模式理论与方法 ,建立了临安市大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的灰色残差预测方程x (t+ 1 ) = 0 1 0 7432e-0 0 95872t+ 0 1 2 391 7,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介于 0 5 6%~ 1 4 5 1 %之间 ,预测结果后验比与小误差概率分别为0 2 80 2和 1 0。表明模型与实测值拟合程度好 ,达到了较高精度。表 3参 1 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郭莹莹
依据1999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各省区FDI、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和贸易开放会促进SO2排放;人均收入与人均SO2排放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能源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SO2排放;技术进步会抑制SO2排放;上一期SO2排放量对当期SO2的排放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关系。
关键词:
FDI 贸易开放 二氧化硫排放 环境污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晓敏 李传武 朱雨婷
探究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减排工作中设计出高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此,本文以2007年开始试点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为例,采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未试点的省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降低了试点省份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排放权交易机制改革,促进节能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彬 刘佳 姚西龙
构建了包含技术创新要素及二氧化硫排放要素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2000~2011年间我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要素对其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干中学、国外技术引进以及自主研发等因素抑制了中部六省二氧化硫的排放,而经济规模、自主研发与国外技术引进的交互效应则促进了中部六省二氧化硫的排放。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干中学效应。此外,不同技术创新要素对不同省份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益江 陈杜满 刘玉明 刘淑荣
研究了4a中马尾松新梢受二氧化硫污染后的外部特征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在清明节前后第1次抽梢时受害最严重,新叶呈褐色坏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上升,生长高度明显下降。说明新叶中积累的SO2-3和HSO-3浓度超过一定值时,马尾松生长受到伤害。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马尾松 新梢 危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艳鸣 雷明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广东、贵州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多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跨区排污权交易与区内排污权交易对地区经济及部门产出的差异性影响;同时,模拟了行政干预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污染控制政策对高能耗生产部门污染减排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区域内排污权交易,跨区排污权交易对于缓解减排约束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能耗部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韵 梁若冰
通过面板数据倍差法回归分析,检验了我国设立酸雨污染和二氧化硫(SO2)污染控制区(简称"两控区")政策对区内外城市S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该政策在显著控制污染排放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区内经济增长。将酸雨区与SO2区分开来考察可以发现,前者的减排效果不佳且成本过高,而后者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此,我国在提高减排效率方面,应实施区域总体控制措施,建立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解除能源和资源价格管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欣 雷怀英
全过程污染减排,是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前提,构建从资源能源消费,污染物产生以及到污染排放的全过程减排机制。文章以省域二氧化硫减排为例,根据全过程减排内涵,选择减排率作为全过程减排评价指标,选择节能降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治污、监管激励等环节指标,对中国全过程减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过程污染减排已在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效应。作为"中端"减排的三产比重效应较小,而技术进步效应更小,这应该是今后减排工作的重点。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冕 杨君甜
文章基于LMDI分解分析方法,将我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并定量考察2002-2014年期间各种因素对其排放量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在整个分析期内,规模效应是导致二氧化硫(SO_2)排放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对SO_2减排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能源结构变动的减排效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其在"十二五"期间逐渐成为促进SO_2减排的主要动力来源;制造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减排效应微乎其微。此外,环境规制作用所产生的污染治理效应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增强;但随着工程减排的增长空间日益缩小,其在"十二五"期间逐渐濒于消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冕 杨君甜
文章基于LMDI分解分析方法,将我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并定量考察2002-2014年期间各种因素对其排放量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在整个分析期内,规模效应是导致二氧化硫(SO_2)排放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对SO_2减排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能源结构变动的减排效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其在"十二五"期间逐渐成为促进SO_2减排的主要动力来源;制造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减排效应微乎其微。此外,环境规制作用所产生的污染治理效应在"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冕 杨君甜
文章基于LMDI分解分析方法,将我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并定量考察2002-2014年期间各种因素对其排放量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在整个分析期内,规模效应是导致二氧化硫(SO_2)排放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技术进步对SO_2减排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能源结构变动的减排效应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其在"十二五"期间逐渐成为促进SO_2减排的主要动力来源;制造业行业结构调整的减排效应微乎其微。此外,环境规制作用所产生的污染治理效应在"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