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5)
- 2023(14124)
- 2022(12389)
- 2021(11602)
- 2020(9589)
- 2019(22257)
- 2018(22114)
- 2017(42490)
- 2016(23332)
- 2015(26078)
- 2014(26027)
- 2013(25747)
- 2012(23582)
- 2011(21149)
- 2010(21053)
- 2009(19148)
- 2008(18277)
- 2007(15814)
- 2006(13968)
- 2005(11967)
- 学科
- 济(95709)
- 经济(95611)
- 管理(65270)
- 业(57745)
- 企(46651)
- 企业(46651)
- 方法(42241)
- 数学(36784)
- 数学方法(36387)
- 地方(26406)
- 农(25621)
- 中国(25416)
- 学(22229)
- 环境(21078)
- 业经(20262)
- 财(19887)
- 农业(17500)
- 和(15711)
- 理论(15362)
- 贸(15018)
- 贸易(15011)
- 划(14905)
- 易(14358)
- 制(13931)
- 技术(13639)
- 地方经济(13591)
- 务(12297)
- 财务(12236)
- 财务管理(12218)
- 发(12147)
- 机构
- 大学(325524)
- 学院(324165)
- 管理(128920)
- 济(122972)
- 经济(120002)
- 理学(112713)
- 理学院(111275)
- 研究(109373)
- 管理学(109221)
- 管理学院(108641)
- 中国(78325)
- 科学(71998)
- 京(70565)
- 所(54699)
- 农(53776)
- 财(52887)
- 业大(51348)
- 研究所(50552)
- 中心(49872)
- 江(47082)
- 范(46491)
- 师范(46101)
- 北京(44221)
- 财经(43525)
- 农业(42083)
- 院(40574)
- 州(40308)
- 经(39514)
- 师范大学(37651)
- 经济学(35961)
- 基金
- 项目(233494)
- 科学(183614)
- 基金(168638)
- 研究(168339)
- 家(147748)
- 国家(146515)
- 科学基金(125901)
- 社会(105783)
- 社会科(100098)
- 社会科学(100068)
- 省(91849)
- 基金项目(91649)
- 自然(83331)
- 自然科(81266)
- 自然科学(81247)
- 自然科学基金(79746)
- 划(77856)
- 教育(76395)
- 编号(68586)
- 资助(67914)
- 成果(54143)
- 重点(52355)
- 发(50586)
- 部(50089)
- 创(47928)
- 课题(47206)
- 创新(44656)
- 科研(44471)
- 国家社会(42970)
- 大学(42655)
- 期刊
- 济(133180)
- 经济(133180)
- 研究(91255)
- 中国(59995)
- 学报(53694)
- 科学(49857)
- 农(47542)
- 管理(43655)
- 大学(39810)
- 财(37648)
- 学学(37378)
- 教育(36208)
- 农业(33395)
- 技术(27211)
- 业经(22522)
- 融(22498)
- 金融(22498)
- 经济研究(19948)
- 财经(19643)
- 图书(19132)
- 资源(19007)
- 问题(18867)
- 业(16947)
- 科技(16696)
- 经(16660)
- 版(15392)
- 理论(15218)
- 技术经济(14893)
- 发(14874)
- 现代(14749)
共检索到460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连翔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和脱钩状态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整体上表现为高度耦合和基本协调,说明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2)从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数来看,表现为整体上升但局部剧烈波动的演变特征,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脱钩指数小于1(1990—2007年、2015年)和脱钩指数大于1(2007—2014年)。随着极化度的增长,生态环境脆弱性也呈增长态势,表明生态环境受要素空间极化的影响程度逐步加大。(3)借助Eviews 8.0判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要素空间极化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蕾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郑汴一体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比较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情况,以及省内各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来分析郑州市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郑州市与河南省内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根据实证结果结合现有河南经济金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引力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荣增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将面临着由增量扩展到存量优化的重要转型,快速的城市空间拓展造成了城市新区之间、新区与老城区之间功能割裂或混乱、许多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严重滞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及时构建适应城市空间存量优化阶段的城市新的规划和管理体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及早进行产业的置换和重组、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存量优化 空间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荣增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将面临着由增量扩展到存量优化的重要转型,快速的城市空间拓展造成了城市新区之间、新区与老城区之间功能割裂或混乱、许多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严重滞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及时构建适应城市空间存量优化阶段的城市新的规划和管理体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及早进行产业的置换和重组、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存量优化 空间治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家瑶 李宏伟
基于中国内地城市航线数据及现有的城市间网络关系和城市群落分布特点,根据相关系数阐述航线密度、航线连接度、运输能力、活力指数等因子的内涵及关系,对城市跨区域发展进行分析,丰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并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此外,研究利用可视手段直观展现地理空间现象,以郑州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城市间距离与航线密度不相关,利用航线数据研究城市跨区域发展是合理的;(2)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距,通过城市跨区域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弥补城市群结构的不足,实现优劣互补;(3)城市跨区域发展配合时间因素,能在时空关联角度上辅助城市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涛 袁国强 陈清硕 李永康 都惠芙
郑州市是河内省会所在地,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诸多有利资源环境条件。但由于地处生态脆弱带,加上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利用,目前是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并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据不完全估算,因生态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10.20%。如果忽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这种不利的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
郑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生态脆弱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郝丽君 肖哲涛 邓荣鑫 王文娟
文章在对郑州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补充调研对郑州市中心城区的绿道空间及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构建郑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生态网络的潜在结构,以网络结构对比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作为技术支撑,根据图论连接度理论,建立网络生态模型,并对生态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构建郑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生态网络的最优网络结构,以期对郑州市中心城区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绿道生态网络 空间耦合 郑州 中心城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金光 张毅
当前,土地储备工作面临新旧政策交替、债务风险防控等突出问题。在新形势下,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储备开发路径,引导土地储备向更高层次转型发展,是当前土地储备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河南省郑州市推进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建设的实践做法,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茹少峰 马茹慧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制约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指数,并依据自然断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微度脆弱五类。进一步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黄河流域202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上、中、下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别表现“低—中—高”的分布特征,且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存在区别:上游虽差异较大但波动相似,中游波动方向相反,下游在2016年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空间相关性,上游呈现低—低聚集,下游呈现高—高聚集,中游空间相关性不显著。(3)预测2025年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重度脆弱有所扩张,下游地区极度脆弱向中心区域明显收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某一流域单独能够完成的,黄河上、中、下游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宜、符合整体发展需要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