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3)
- 2023(14793)
- 2022(12183)
- 2021(10868)
- 2020(8876)
- 2019(20110)
- 2018(19667)
- 2017(38515)
- 2016(20382)
- 2015(22800)
- 2014(22460)
- 2013(22759)
- 2012(21231)
- 2011(19271)
- 2010(19760)
- 2009(18297)
- 2008(18324)
- 2007(16447)
- 2006(15026)
- 2005(13824)
- 学科
- 济(106273)
- 经济(106173)
- 业(86110)
- 企(75870)
- 企业(75870)
- 管理(73727)
- 方法(41728)
- 数学(33219)
- 数学方法(33038)
- 业经(31522)
- 中国(30489)
- 农(30433)
- 地方(28873)
- 财(27481)
- 农业(22314)
- 务(19717)
- 财务(19689)
- 财务管理(19662)
- 技术(19476)
- 制(19234)
- 企业财务(18659)
- 贸(17676)
- 贸易(17660)
- 和(17103)
- 易(17005)
- 划(16172)
- 环境(15764)
- 策(15716)
- 发(15432)
- 理论(15430)
- 机构
- 学院(302022)
- 大学(295766)
- 济(133151)
- 经济(130386)
- 管理(122903)
- 理学(104646)
- 理学院(103512)
- 管理学(102404)
- 管理学院(101783)
- 研究(100113)
- 中国(79280)
- 京(62816)
- 财(60359)
- 科学(56910)
- 所(49021)
- 江(48086)
- 财经(47631)
- 中心(46247)
- 农(46040)
- 研究所(43650)
- 经(43106)
- 州(40824)
- 经济学(40216)
- 北京(39635)
- 范(38950)
- 业大(38782)
- 师范(38641)
- 院(36516)
- 经济学院(36332)
- 农业(35474)
- 基金
- 项目(194090)
- 科学(156557)
- 研究(146597)
- 基金(142138)
- 家(121127)
- 国家(119992)
- 科学基金(106021)
- 社会(97476)
- 社会科(92659)
- 社会科学(92637)
- 省(76957)
- 基金项目(75044)
- 自然(65596)
- 教育(65199)
- 自然科(64132)
- 自然科学(64121)
- 划(63056)
- 自然科学基金(63036)
- 编号(59358)
- 资助(56827)
- 发(47350)
- 成果(47048)
- 创(43172)
- 重点(43151)
- 部(42729)
- 课题(40762)
- 国家社会(40452)
- 创新(39555)
- 发展(39368)
- 业(39291)
- 期刊
- 济(157514)
- 经济(157514)
- 研究(92350)
- 中国(61665)
- 管理(50769)
- 财(47416)
- 农(42927)
- 科学(38471)
- 学报(35961)
- 融(31992)
- 金融(31992)
- 农业(29577)
- 技术(28622)
- 教育(28527)
- 大学(28516)
- 业经(28157)
- 学学(26670)
- 经济研究(24132)
- 财经(24117)
- 问题(21836)
- 经(20876)
- 业(18018)
- 技术经济(17728)
- 贸(16316)
- 现代(16245)
- 商业(16136)
- 图书(15813)
- 世界(14968)
- 经济管理(14066)
- 资源(14002)
共检索到470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卿
塑造生产服务业的产业主导地位是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演进的重要战略之一。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及政策供给取向表明,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服务业确立为工业、服务业、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中间需求率高的传统优势生产服务业、知识分析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现代生产服务业,构筑中心主城区生产服务业集聚和外围选择性扩散有机结合的空间布局,制定基于比重提高的总量性政策和基于内部结构优化的结构性政策框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志华 杨强 申玉铭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与区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2003,2013年35个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可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一般水平3种类型。2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沿海、沿江及港口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正相关。4城市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服务业 发展水平 熵值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妍嫣
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分析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典型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李纯
以湘粤赣边界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中心性模型基础上,对郴州、韶关和赣州三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比较。通过进一步对三市的各行业区位商计算,发现要将郴州市建设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前还存在城市中心性较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科技还较落后等问题,并就该战略设想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湘粤赣 区域 城市中心 城市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柏良
服务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趋势。由于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服务业总量偏少、产业基础偏弱、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致使江苏沿海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没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而是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均衡。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屏弃与之不相适应的制度阻碍,拓宽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使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城市与服务业互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工
广西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是我国的沿海地区之一,幅员23.66万km~2,人口4150万,许多重要的国土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岩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举世瞩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八桂山乡,城镇异常活跃,成为繁荣城乡经济的纽带。但是,由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镇体系的构成、发展和完善程度,乃至区域研究与开发的薄弱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协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苏国辉 黄向阳
规划是一种具有未来导向性的特殊发展调控手段,其科学性与实施成效有着必然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厦门的规划和发展实际,呼吁科学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提出如何通过综合规划解决厦门的"小"的问题,实现跨越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发展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永洪 陈卓
我国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近年来国家政策提出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通过区域扶贫来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城镇化与非农化进程中,区域内的中心城市承担着发展资源组合、带动经济发展的使命。以重庆市黔江区为案例,比较研究传统区域格局与新兴区域态势,并从贫困地区发展的目标解读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与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寒娜 田荣华
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必然途径。然而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十三个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研究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发展的定位以及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区域差异 因子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俊焘 孙中伟
本文利用7个区域中心城市1739名正规就业农民工数据,探索居住隔离对农民工职业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居住隔离同时产生空间误配/失配和溢出两类效应,共同决定农民工职业表现。基础回归和工具变量回归均稳健地显示居住隔离正向影响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空间溢出效应超过误配/失配效应;而负向影响职业地位,空间误配/失配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居住隔离仅仅支撑了农民工城市社会的基本生存,但却制约了阶层流动和提升。引入居住隔离与社区区位和社区公共空间交叉项的工具变量回归表明,农民工居住地离公共资源集中配置区和工作地越远,居住隔离所引发的空间误配/失配效应更强,弱化了其对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的积极影响,但增强了其对职业地位的负面作用;农民工所居住社区的建筑有更多的公共交互空间,更有利于居住隔离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增强了其对职业脆弱和工资水平的积极作用,但减弱其对职业地位的消极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眉舞,向俊波,张京祥
首先简要阐述现代服务业对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接着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苏州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未来前景及如何处理与上海市的产业关系,最后提出了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城市竞争力 苏州 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浩鸣
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在构造了包含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城市三个子系统的区域中心城市非线性经济系统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珠三角双中心城市各自的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与广州发展的可持续性均主要得益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其中现代服务业均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优化珠三角双中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和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白静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进行比较,得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协同性。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应找寻"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型路径,构建"开放支撑与物流强化"型路径,实施"人才集聚与市场优化"型路径,发力"重点突破与市际联合"型路径。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郭艳华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与形势下,扩大服务输出是广州提升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集聚度和辐射力的重要手段和实现方式。当前广州扩大服务输出的意识较强,但服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广州的服务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通过创新发展、服务集聚、区域融合、服务提升、服务标准化、服务国际化等举措,使扩大服务输出成为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系2021年12月20日在河南南阳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记录及综述。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由范恒山、杨开忠、金碚、曹文炼、肖金成倡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发起,邀请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理论、政策研究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南阳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国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