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05)
- 2023(20522)
- 2022(17273)
- 2021(16063)
- 2020(13250)
- 2019(30308)
- 2018(29897)
- 2017(57324)
- 2016(31336)
- 2015(34829)
- 2014(34695)
- 2013(34619)
- 2012(32180)
- 2011(28995)
- 2010(29266)
- 2009(27010)
- 2008(26784)
- 2007(23797)
- 2006(21295)
- 2005(19431)
- 学科
- 济(133321)
- 经济(133171)
- 业(103063)
- 管理(97404)
- 企(89133)
- 企业(89133)
- 方法(53723)
- 数学(43263)
- 数学方法(42771)
- 中国(38676)
- 农(38564)
- 业经(36382)
- 财(35610)
- 地方(33065)
- 学(27669)
- 农业(27047)
- 制(25901)
- 务(24240)
- 财务(24162)
- 财务管理(24128)
- 技术(23281)
- 理论(23052)
- 和(22913)
- 企业财务(22878)
- 贸(22672)
- 贸易(22651)
- 易(21882)
- 环境(20713)
- 银(20473)
- 银行(20409)
- 机构
- 学院(446454)
- 大学(445880)
- 济(178089)
- 经济(174017)
- 管理(173654)
- 研究(156514)
- 理学(148302)
- 理学院(146514)
- 管理学(144079)
- 管理学院(143241)
- 中国(118662)
- 京(98730)
- 科学(98540)
- 财(82290)
- 所(80484)
- 农(80120)
- 研究所(72943)
- 中心(70599)
- 江(68937)
- 业大(68567)
- 财经(64757)
- 农业(62902)
- 北京(62836)
- 范(59895)
- 师范(59242)
- 经(58833)
- 院(57298)
- 州(55676)
- 经济学(52635)
- 省(48566)
- 基金
- 项目(299641)
- 科学(235114)
- 研究(216872)
- 基金(215899)
- 家(189948)
- 国家(188274)
- 科学基金(160982)
- 社会(136323)
- 社会科(128999)
- 社会科学(128963)
- 省(117741)
- 基金项目(114237)
- 自然(105487)
- 自然科(103028)
- 自然科学(103001)
- 自然科学基金(101171)
- 划(99452)
- 教育(97795)
- 资助(88461)
- 编号(88082)
- 成果(71290)
- 重点(67544)
- 发(67122)
- 部(64636)
- 创(63279)
- 课题(61212)
- 创新(58678)
- 科研(56958)
- 国家社会(55879)
- 教育部(54581)
- 期刊
- 济(205850)
- 经济(205850)
- 研究(134589)
- 中国(92318)
- 农(73343)
- 学报(73129)
- 管理(67932)
- 科学(67822)
- 财(64186)
- 大学(54746)
- 学学(51249)
- 农业(50555)
- 教育(49963)
- 融(41674)
- 金融(41674)
- 技术(39631)
- 业经(34946)
- 经济研究(31715)
- 财经(31702)
- 业(28543)
- 问题(27823)
- 经(27317)
- 图书(25909)
- 技术经济(22807)
- 科技(21609)
- 现代(21414)
- 版(21017)
- 资源(20705)
- 理论(20239)
- 商业(19860)
共检索到682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妍嫣
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分析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典型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趋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梁瑞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服务贸易增长迅猛。据WTO的统计,1982-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增加到720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8倍,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的增速,世界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志华 杨强 申玉铭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与区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2003,2013年35个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可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一般水平3种类型。2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沿海、沿江及港口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正相关。4城市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服务业 发展水平 熵值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卿
塑造生产服务业的产业主导地位是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演进的重要战略之一。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及政策供给取向表明,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服务业确立为工业、服务业、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中间需求率高的传统优势生产服务业、知识分析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现代生产服务业,构筑中心主城区生产服务业集聚和外围选择性扩散有机结合的空间布局,制定基于比重提高的总量性政策和基于内部结构优化的结构性政策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寒娜 田荣华
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必然途径。然而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十三个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研究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发展的定位以及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区域差异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远平,阎小培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服务业发展迅猛,并逐步成为策动经济增长、影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开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文章首先介绍了服务业发展的背景、国内研究概况与研究意义;然后从服务业内部增加值构成、就业结构和基本—非基本分析等方面归纳与比较分析了我国沿海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和广州的服务业内部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社会性服务业发展迅猛,逐步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服务行业,而分配性服务业则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其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表明服务业多样化趋势开始出现。同时归纳出三大中心城市的服务业结构特征为:北京市的服务业最具竞争优势,生产性和社会性服务业的地位最突出,上海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而广州市则以分配性服务业高度发达而著称。最后总结了中心城市服务业特征、趋势及一般规律。
关键词:
服务业 结构特征 发展趋势 沿海中心城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邓丽姝
城市功能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度相辅相成,生产性服务业是城市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总部管理服务对区域产业的组织管理作用、科技服务对区域产业的创新带动作用、流通服务对区域产业的市场拓展作用、商务服务对区域产业的专业知识支持作用、信息服务对区域产业的信息化运营支撑作用等。北京是全国和区域的经济中心与综合服务城市,北京经济中心地位和服务功能的实现主要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的北京经济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创新中心、管理控制中心、高端商务服务中心、流通和营销中心、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功能 产业升级 北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清娟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后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引致需求和企业服务外包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也表现出集聚快速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服务外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永洪 陈卓
我国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近年来国家政策提出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通过区域扶贫来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城镇化与非农化进程中,区域内的中心城市承担着发展资源组合、带动经济发展的使命。以重庆市黔江区为案例,比较研究传统区域格局与新兴区域态势,并从贫困地区发展的目标解读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与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宇琳
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典型特大城市为例,采用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年与2010年三市及其46个区县的职业结构开展实证分析,重点研究外来商业服务业人口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层面商业服务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且外来人口已成为商业服务业人口的主体;区县层面商业服务业人口中外来人口比例随社会发展阶段提升、本地人口教育水平提高、老人和少儿人口比例增加而提高。为此,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关键在于提高本地人口的就业率以及从事商业服务业的比例,以减少对外来人口替代性就业的需求。
关键词:
商业服务业 特大城市 外来人口 职业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柏良
服务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趋势。由于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服务业总量偏少、产业基础偏弱、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致使江苏沿海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没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而是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均衡。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屏弃与之不相适应的制度阻碍,拓宽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使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城市与服务业互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孝 冯中越
本文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发展现状、当前集聚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探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其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间接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 陈嘉佳 林云
研究了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模型。通过分析和总结主导产业选择的准则、指标和方法,提出了基于钻石理论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利用整体有效的DEA模型来反映各行业绩效,利用AHP反映政府在产业选择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构建了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蕾 申玉铭 柳坤
城市经济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域经济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经济中心作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的金融、科学研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应变化,由此提升了城市的经济功能。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利用北京市2005和2010年社会经济、投入产出、市辖区人口等相关数据,从城市对内和对外作用两个层面,分别论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空间集聚、产品输出能力等对经济功能的提升作用,结论如下:①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其他产业发展,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制造业综合效益,并优化产业结构;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中心城区,并呈向近郊区扩散趋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了北京集聚经济效益;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和城市流强度最高,构成了对外经济联系的主导产业,提升了城市对外资本、技术和人才输出的能力;④生产性服务业净调出额和净出口额均增加,提升了北京国内和国际的服务产品输出能力,并且在国内市场更具有优势,以向外地输出为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东屿 徐振宇 兰新梅
大城市加速扩张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北京正在加速向外扩张,但是,除中心城区以外的绝大多数地区在居住、就业、购物休闲等方面难以达成平衡,不足以吸引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区在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紧张局面。以上困境正是北京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为适应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郊区的交通、基础教育、医疗保健、治安等方面增加投入,更应该鼓励各种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尤其是商业)在郊区的发展,而不应该人为阻碍其发展。
关键词:
北京 城市扩张 政府责任 服务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