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4)
- 2023(17536)
- 2022(14464)
- 2021(13039)
- 2020(10625)
- 2019(24157)
- 2018(23428)
- 2017(44260)
- 2016(24307)
- 2015(26395)
- 2014(26179)
- 2013(26148)
- 2012(24326)
- 2011(22069)
- 2010(22413)
- 2009(20698)
- 2008(20722)
- 2007(18479)
- 2006(16820)
- 2005(15326)
- 学科
- 济(109785)
- 经济(109660)
- 业(88987)
- 管理(78838)
- 企(77584)
- 企业(77584)
- 方法(41005)
- 业经(33193)
- 农(32855)
- 中国(32656)
- 数学(31939)
- 数学方法(31579)
- 财(28935)
- 地方(28898)
- 农业(23784)
- 制(20563)
- 技术(20470)
- 学(20257)
- 务(20245)
- 财务(20202)
- 财务管理(20177)
- 企业财务(19137)
- 贸(19106)
- 贸易(19090)
- 和(18844)
- 易(18449)
- 理论(18188)
- 环境(17890)
- 划(17054)
- 发(16472)
- 机构
- 学院(353968)
- 大学(349969)
- 济(144307)
- 经济(141205)
- 管理(136366)
- 研究(124334)
- 理学(116785)
- 理学院(115352)
- 管理学(113484)
- 管理学院(112806)
- 中国(94492)
- 科学(79219)
- 京(75868)
- 农(68789)
- 所(64559)
- 财(64497)
- 研究所(58723)
- 中心(56119)
- 业大(56074)
- 江(55917)
- 农业(54211)
- 财经(50910)
- 北京(47604)
- 范(47181)
- 师范(46594)
- 经(46190)
- 院(45068)
- 州(44486)
- 经济学(42723)
- 省(40167)
- 基金
- 项目(237237)
- 科学(187315)
- 基金(171132)
- 研究(169004)
- 家(151785)
- 国家(150419)
- 科学基金(128651)
- 社会(108979)
- 社会科(103307)
- 社会科学(103277)
- 省(95477)
- 基金项目(91144)
- 自然(83829)
- 自然科(81930)
- 自然科学(81905)
- 自然科学基金(80449)
- 划(80135)
- 教育(75233)
- 资助(67841)
- 编号(66930)
- 发(56293)
- 重点(54127)
- 成果(52878)
- 创(51897)
- 部(50291)
- 创新(47915)
- 业(47647)
- 课题(46985)
- 国家社会(45266)
- 科研(45220)
- 期刊
- 济(168425)
- 经济(168425)
- 研究(101914)
- 中国(73657)
- 农(62899)
- 学报(58786)
- 科学(55061)
- 管理(53855)
- 财(50311)
- 大学(43613)
- 农业(43140)
- 学学(41286)
- 教育(34926)
- 融(32271)
- 金融(32271)
- 技术(31577)
- 业经(29941)
- 经济研究(25580)
- 业(25022)
- 财经(24755)
- 问题(22975)
- 经(21535)
- 技术经济(19267)
- 图书(18313)
- 科技(17714)
- 资源(17610)
- 现代(17478)
- 商业(17381)
- 版(17263)
- 贸(16654)
共检索到539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志华 杨强 申玉铭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与区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运用熵值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2003,2013年35个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可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一般水平3种类型。2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沿海、沿江及港口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正相关。4城市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服务业 发展水平 熵值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卿
塑造生产服务业的产业主导地位是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演进的重要战略之一。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及政策供给取向表明,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服务业确立为工业、服务业、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中间需求率高的传统优势生产服务业、知识分析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现代生产服务业,构筑中心主城区生产服务业集聚和外围选择性扩散有机结合的空间布局,制定基于比重提高的总量性政策和基于内部结构优化的结构性政策框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妍嫣
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分析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典型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柏良
服务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趋势。由于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服务业总量偏少、产业基础偏弱、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致使江苏沿海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没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而是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均衡。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屏弃与之不相适应的制度阻碍,拓宽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使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城市与服务业互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施美辰
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三方面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运用区位熵指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心城市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中心城市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规模、结构和效益水平差异明显;(2)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空间演变较为显著,高水平的城市始终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主;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增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中等水平的城市数量减少,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3)从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优于生活性服务业,并且其内部各行业专业化水平提升较为明显,科技、物流、房地产业始终保持着突出的专业化水平;(4)从城市来看,各城市服务业地域分工明显,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专业化水平突出的城市数量增多;(5)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和信息化支撑水平对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较大;东部和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在工业化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等方面差异明显。
关键词:
服务业 发展特征 影响因素 中心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施美辰
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三方面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运用区位熵指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心城市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中心城市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规模、结构和效益水平差异明显;(2)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空间演变较为显著,高水平的城市始终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主;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增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中等水平的城市数量减少,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3)从
关键词:
服务业 发展特征 影响因素 中心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单一的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文章强调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①为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的反映各城市及所在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优劣势,提出了各城市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评价 副省级城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车小英
采用了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选址的综合评价方法,拟用灰色关联分析从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找出联系密切的指标,从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计算出区域内各个城市在评价指标上的因子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因子得分聚类,划分出相同层次的城市。结果表明,南宁、柳州、崇左、桂林可作为广西区域物流的中心城市。
关键词:
广西 灰色关联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兰晓萍 郭善钡 黄颖敏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的不足,本文从工业地理学视角开展了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通过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和规模效益6个维度构建省域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8个重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依广 何伟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江苏省各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潜力和改革开放程度进行比较 ,对各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排序 ;分析了各市的经济发展相对优势和薄弱环节 ,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 经济差异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永洪 陈卓
我国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近年来国家政策提出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通过区域扶贫来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城镇化与非农化进程中,区域内的中心城市承担着发展资源组合、带动经济发展的使命。以重庆市黔江区为案例,比较研究传统区域格局与新兴区域态势,并从贫困地区发展的目标解读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与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燕 李程骅
论述了门户型中心城市的内涵和特点。以我国19个门户型中心城市作为考察对象,选取若干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数量化地分析了我国门户城市的集聚扩散能力、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给出了19个门户型中心城市的综合排序。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门户型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门户型中心城市 综合评价 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楚天舒 李晓红
构建了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3年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和西安11个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想点法计算了各时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中心城市在不同时段的总部经济发展状态、发展趋势及2007—2013年其总部经济总体动态发展水平,为研究2007—2013年中国11个中心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发展水平 动态评价 中心城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寒娜 田荣华
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必然途径。然而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十三个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研究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发展的定位以及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区域差异 因子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苏国辉 黄向阳
规划是一种具有未来导向性的特殊发展调控手段,其科学性与实施成效有着必然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厦门的规划和发展实际,呼吁科学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提出如何通过综合规划解决厦门的"小"的问题,实现跨越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发展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