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2)
2023(11695)
2022(9813)
2021(9036)
2020(7332)
2019(16687)
2018(15940)
2017(31252)
2016(16256)
2015(17794)
2014(17531)
2013(16988)
2012(15084)
2011(13637)
2010(13011)
2009(11514)
2008(10822)
2007(9136)
2006(7421)
2005(6321)
作者
(42382)
(35814)
(35525)
(33629)
(22600)
(17007)
(16200)
(13929)
(13745)
(12244)
(12172)
(11937)
(11092)
(10989)
(10784)
(10731)
(10701)
(10373)
(10230)
(10210)
(8493)
(8403)
(8379)
(8253)
(8123)
(7899)
(7646)
(7251)
(6982)
(6837)
学科
(72695)
经济(72632)
管理(47299)
(43888)
(36633)
企业(36633)
方法(35775)
数学(32137)
数学方法(31756)
(17263)
中国(17234)
(16549)
地方(15145)
业经(14210)
(12588)
(12336)
贸易(12330)
(11927)
(11016)
金融(11013)
农业(11008)
(10972)
财务(10931)
财务管理(10914)
环境(10845)
(10812)
(10541)
理论(10439)
企业财务(10413)
技术(10222)
机构
大学(226562)
学院(224697)
(99060)
经济(97448)
管理(93939)
理学(83175)
理学院(82364)
管理学(81041)
管理学院(80615)
研究(68865)
中国(52620)
(44419)
(43839)
科学(39193)
财经(36845)
(33982)
中心(33508)
经济学(32389)
(31186)
(30033)
业大(29697)
经济学院(29550)
(28823)
(28607)
研究所(28539)
师范(28364)
财经大学(28164)
北京(26575)
商学(25766)
商学院(25492)
基金
项目(162789)
科学(132647)
基金(123971)
研究(119309)
(106851)
国家(106034)
科学基金(94398)
社会(80883)
社会科(77054)
社会科学(77037)
基金项目(66183)
(61230)
自然(60667)
自然科(59374)
自然科学(59361)
自然科学基金(58306)
教育(55300)
(52114)
资助(49258)
编号(46626)
(37563)
重点(36354)
成果(35485)
国家社会(34956)
(34925)
(34857)
教育部(33466)
人文(32984)
创新(32613)
科研(31697)
期刊
(97520)
经济(97520)
研究(62692)
管理(34342)
中国(33992)
(33242)
学报(30234)
科学(29480)
大学(24351)
(23787)
学学(22749)
(19659)
金融(19659)
技术(19458)
教育(18788)
财经(18259)
经济研究(16605)
农业(16480)
(15805)
业经(15643)
问题(12780)
理论(11204)
图书(11141)
商业(10918)
统计(10902)
技术经济(10853)
(10317)
(10308)
科技(10036)
实践(9888)
共检索到307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祁飞  
"母市场效应"直接导致了厂商在空间上的集聚,而这一集聚又导致了区域间产业结构和部门内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此二者共同导致了区域间收入水平的差异,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贸易成本、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等重要变量影响到了"母市场效应"的强度,从而决定了区域不平衡的程度。运用"母市场效应"理论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及其区域政策等的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斐婷  
近年来,美中贸易逆差一直是中美双方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影响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学者们在关于中美贸易不平衡说法方面也存在很多争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中美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别;隐藏在巨额顺差数据背后的实质;关于美国对中美贸易不平衡态度的争论。本文以这三个方面为线索对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文献进行综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顾乃康  宁宇  
目前多元化折价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比较多元化企业和非多元化企业在公司价值上的差异来判断企业多元化决策的价值效应,利用这种方法许多研究都发现了多元化折价现象的存在。但最近有不少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决策具有内生性,原有研究方法容易产生选择偏差问题,在他们采用不同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原有的结论有了新的变化。文章对这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分析和总结了这些文献中控制内生性问题的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飞  
比较优势和新经济地理共同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文章的目的在于从经验上分离导致区域不平衡的这两种因素,通过构建一个融合比较优势区域特征和新经济地理行业特征的模型,利用中国9个制造业部门,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两种因素对中国区域产出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要素禀赋和地理位置上的比较优势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区位,比较优势的"第一性"特征引起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NEG模型关于规模经济、产业纵向联系、最终品产出份额等变量对于中国制造业区位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明秀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和通讯产业(ICT)迅速崛起并占据了全球高技术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9年,信息通讯产业被列入国家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之列。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信息化加入了原来的"四个现代化",形成"五个现代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贵辉  
在现代经济金融体制下,金融不平衡的积累和破灭,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货币政策如何应对金融不平衡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在金融不平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金融不平衡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的不利影响,介绍了货币政策应对金融不平衡的几种政策主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麻学锋  王兆峰  
湘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着某些现实困难,为此采用相应的对策,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苏文  
利用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每3年期的面板数据,设定跨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制度有效性和制度稳定性对中国内向FDI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的制度质量差异是导致中国内向FDI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省的FDI流入量与该省的制度有效性和稳定性正相关;与制度稳定性相比,制度有效性对中国内向FDI的影响相对较大且较稳定,制度有效性是影响内向FDI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在区域经济与宏观调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7年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劳动报酬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发现:(1)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显著,当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下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当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水平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2)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逐年递减,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3)在时空演变的分析中,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出空间转移的特性,即通州区向海淀区转移、农村区向主城区转移。(4)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结论具有耦合性,即区域间不平衡是造成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发现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区域间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楼国涛  汪金剑  徐丹秋  
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其主要受众群体为拥有住房且具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口。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影响反向抵押贷款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人口结构是制约我国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因子评分表明反向抵押贷款有望最先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办。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六大类,也得出了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有望最先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最先推广的结论,印证了以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志燕  侯永志  
受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本文从地区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活力、要素空间流动、发展能力等多个维度观察分析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从更深层次上剖析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存一  谭荣华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税收缺口的不平衡。本文选取中国31省份30多万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以适合大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作为核心算法,从税收流失的视角分析地区之间的税收差异。结果表明,在同等税收政策的前提下,省份之间的流失金额、流失率、流失户、流失户比差异明显。因此,税务机关应以"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为契机,科学识别区域税收流失差异,促进区域税收征管平衡,保证经济税收的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