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57)
2023(13632)
2022(10855)
2021(9773)
2020(7826)
2019(17619)
2018(17506)
2017(32201)
2016(17775)
2015(19693)
2014(20068)
2013(19357)
2012(18382)
2011(16958)
2010(17500)
2009(16107)
2008(16132)
2007(14690)
2006(13626)
2005(12930)
作者
(54481)
(45348)
(44886)
(42671)
(29050)
(21415)
(20230)
(17562)
(17403)
(16323)
(15645)
(15294)
(14947)
(14696)
(14377)
(14060)
(13368)
(13261)
(13024)
(12966)
(11863)
(11300)
(11212)
(10591)
(10169)
(10166)
(10054)
(10029)
(9314)
(9206)
学科
(80221)
经济(80126)
管理(44889)
(41394)
(31409)
企业(31409)
中国(28095)
地方(25250)
(23878)
方法(22584)
业经(20390)
(19882)
数学(17585)
数学方法(17290)
农业(16351)
(15807)
(15266)
金融(15257)
(14974)
银行(14941)
(14940)
理论(14876)
(14609)
(14527)
地方经济(13831)
环境(12711)
(12429)
(12216)
贸易(12203)
(12201)
机构
大学(259084)
学院(258950)
(102427)
研究(101273)
经济(100004)
管理(88973)
中国(76384)
理学(74301)
理学院(73215)
管理学(71606)
管理学院(71118)
科学(63235)
(58724)
(53222)
(48897)
研究所(48204)
(47982)
中心(44294)
(43318)
(40387)
师范(39940)
北京(37801)
业大(37692)
农业(37291)
财经(37039)
(36856)
(34475)
(33360)
师范大学(32180)
(31634)
基金
项目(165612)
科学(129936)
研究(123457)
基金(116518)
(102955)
国家(102051)
科学基金(85422)
社会(77132)
社会科(72829)
社会科学(72811)
(66510)
基金项目(60171)
教育(56409)
(56336)
自然(52577)
自然科(51322)
自然科学(51302)
编号(50840)
自然科学基金(50329)
资助(46299)
成果(43745)
(42276)
重点(39059)
课题(37876)
(35117)
(34088)
发展(33932)
(33372)
国家社会(32003)
创新(31918)
期刊
(129311)
经济(129311)
研究(84599)
中国(64678)
(46426)
学报(44448)
科学(40785)
教育(40052)
(36245)
管理(36049)
大学(33237)
农业(31377)
学学(30662)
(27582)
金融(27582)
技术(23216)
业经(21964)
经济研究(20277)
财经(18577)
问题(16795)
(16438)
(16182)
图书(14874)
(13511)
(12877)
(12719)
论坛(12719)
资源(12654)
科技(12466)
世界(12307)
共检索到422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庞效民  
为了明确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参照性,本文对国际性区域合作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其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首先阐述了用来描述在国家之间建立区域化、集团化合作关系的基本概念——“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内涵,然后概括分析了6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发展实践对“区域一体化”概念的传统理论界定的挑战,并对近年来有关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现象的理论概念的新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澄清有关认识的必要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云母  高成香  
80年代中期以来 ,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 ,在其发展过程中 ,蕴含着某些特殊的规律 ,是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于是 ,新区域一体化理论相继问世。而欧盟的诞生及随之采取的重大决策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前进的步伐 ,并对新区域一体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达  徐斌  刘杨倩宇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03—2019年的数据,构造区域一体化综合水平指标,测度各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分析了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水平和财政支出规模以及区域一体化与后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进行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该作用受到产业结构水平的正向调节和财政支出规模的负向调节;提高产业结构水平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任何产业结构水平下区域一体化都能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而财政支出规模过高时,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将由促进转为抑制;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溢出效应分别为不显著、负向效应、正向效应。区域一体化与产业结构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在考虑两种交互作用时,区域一体化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明  徐静  谢孟桐  曹洁维  
金融一体化对于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金融机构存贷款、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等数据,运用储蓄—投资相关性分析法测算了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一体化程度。结论显示:京津冀地区金融资源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金融一体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其金融市场分割情况仍然存在,区域协同的空间依然很大。其中,北京和天津的辐射作用明显,金融发展水平最高,是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潜力值增长率最高的两个城市为保定和石家庄。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京津冀金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江燕  白永秀  
本文基于城乡系统共生理论构建了包含城乡空间、城乡经济、城乡社会、城乡生态环境四个维度35个基础指标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并采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整体与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及各维度指数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2011年,中国30个省域城乡发展—体化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插其中"的经济地理特征,呈现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是省域在自然禀赋、社会经济以及政策制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各省份实际出发,制定富有弹性、分类指导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虎森  蒋涛  
企业常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或区内贸易自由度较高区域作为生产区位,这可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产业集中具有溢出效应,因此产业的空间集中提高经济增长率,而区际收入的差距,随资本存量区际差距的扩大而扩大,随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而缩小。产业集中又导致拥挤效应,此时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低,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很高,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因此,大范围的产业集中必须要适中。要实现产业活动的适度集中,外围地区必须拥有一定份额的产业活动,这就需要建立适度的差别化政策来约束外围地区的产业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实行差别化政策而不应实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德忠  吴琳  吴晓曦  
受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我国学者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从更为普遍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源起、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刚  王丰龙  
从实现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发挥长江经济带建设龙头示范作用的目标出发,借助加权平均、标准化、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进行评价。长三角已经步入全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其城市一体化发展能力呈现中高周低的"W"形格局,建议通过设立国务院直属长三角一体化管理机构、发挥市场作用、优化区域生态管控合作机制、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方式,推进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晨阳  宫占奎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FTAs/RTAs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也给APEC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APEC应该加强对FTAs/RTAs的规范,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合作效率,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开科  
伴随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地区间产业发展的协作意识逐渐增强,但受体制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单体利益追求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迫切需要优化区域治理机制,增进区域协作。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实证对象,在揭示其一体化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定量方法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协作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产业协作的治理路径和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甘士杰  
一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经济贸易区域一体化的组织,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保持其机构的存在,推动其工作的运转,贯彻其确定的目标,都必须制定一套有关产业、财政、货币、贸易、社会、乃至地区等方面的政策。几十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对这些政策能认真制订并严格执行则日见发展,反之,则名存实亡。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区域一体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建民  
WTO建立和运作以来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呈现出速度迅猛、范围扩展、涉及的国家增加以及作用增强等态势 ,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特点 ,提出了中国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若干对策和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