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74)
- 2023(21177)
- 2022(17714)
- 2021(16277)
- 2020(13509)
- 2019(30654)
- 2018(30171)
- 2017(57481)
- 2016(31195)
- 2015(34868)
- 2014(34701)
- 2013(33747)
- 2012(30824)
- 2011(27807)
- 2010(27721)
- 2009(25347)
- 2008(24236)
- 2007(21336)
- 2006(18893)
- 2005(16682)
- 学科
- 济(139011)
- 经济(138869)
- 管理(89210)
- 业(82078)
- 企(67341)
- 企业(67341)
- 方法(56176)
- 数学(48731)
- 数学方法(48085)
- 中国(36176)
- 农(35482)
- 地方(31089)
- 财(30661)
- 业经(30281)
- 学(29920)
- 农业(24203)
- 制(23576)
- 技术(22130)
- 理论(21491)
- 贸(20872)
- 贸易(20859)
- 环境(20341)
- 易(20148)
- 和(19704)
- 融(19262)
- 金融(19253)
- 银(19101)
- 银行(19051)
- 务(18394)
- 财务(18301)
- 机构
- 大学(437959)
- 学院(437152)
- 济(179768)
- 经济(176019)
- 管理(169143)
- 研究(151261)
- 理学(146252)
- 理学院(144612)
- 管理学(141792)
- 管理学院(141004)
- 中国(111338)
- 科学(93405)
- 京(93368)
- 财(80465)
- 所(75662)
- 农(70802)
- 研究所(69074)
- 中心(68456)
- 江(67875)
- 业大(64861)
- 财经(64520)
- 范(58995)
- 经(58754)
- 师范(58365)
- 北京(58112)
- 院(55589)
- 经济学(55199)
- 农业(55150)
- 州(52018)
- 经济学院(49494)
- 基金
- 项目(302419)
- 科学(238552)
- 研究(221351)
- 基金(219038)
- 家(191503)
- 国家(189944)
- 科学基金(163214)
- 社会(140544)
- 社会科(133129)
- 社会科学(133091)
- 省(118669)
- 基金项目(115058)
- 自然(105137)
- 自然科(102679)
- 自然科学(102655)
- 教育(102172)
- 自然科学基金(100754)
- 划(99452)
- 编号(89899)
- 资助(89703)
- 成果(72690)
- 重点(68466)
- 部(66265)
- 发(65348)
- 创(62681)
- 课题(62626)
- 创新(58565)
- 国家社会(58463)
- 科研(57469)
- 教育部(56822)
- 期刊
- 济(199297)
- 经济(199297)
- 研究(129525)
- 中国(86188)
- 学报(70489)
- 农(64385)
- 科学(64105)
- 管理(63497)
- 财(60927)
- 大学(53762)
- 教育(51454)
- 学学(50477)
- 农业(44380)
- 技术(41473)
- 融(36632)
- 金融(36632)
- 经济研究(32839)
- 财经(31807)
- 业经(31700)
- 经(27368)
- 问题(25507)
- 业(22865)
- 图书(22802)
- 技术经济(22384)
- 科技(21215)
- 统计(20601)
- 版(20354)
- 理论(19501)
- 资源(19304)
- 现代(19242)
共检索到648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芳 谢贤君 孙博文
文章从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要素匹配效应、竞争效应五个渠道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测度长江经济带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并运用长江经济带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第二,区域一体化主要通过经济规模效应、人力资本积累、要素匹配效应、劳动力与资本高效匹配、倒逼政府实施产业结构升级以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等路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通过产生竞争效应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效应上,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具有正的促进作用;第三,区域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效应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这种效应在成渝经济区表现最强,长三角经济区次之,长江中游经济区最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芳 谢贤君
为了探索区域一体化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双重视角,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代理变量——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行测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总体就业效应方面: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区域一体化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对就业产生间接作用,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要素匹配效应,提高了对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进而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区域一体化带来产业的集聚效应,促使区域协同发展,降低了运输交易成本,实现了劳动力的均衡就业。长江经济带地区异质性效应方面:上游地区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就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资本市场一体化对就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就业,且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具有均衡协调功能。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经济增长 产业集聚 就业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泽义 罗雪华 杜家廷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立敏 张粤 黄小康 安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2008—2019年全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纳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地级市作为处理组,其他地级市作为控制组,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显著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但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从不同城市规模角度来看,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一般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而对省会城市影响不显著;从区域位置角度来看,区域一体化发展显著促进了长江上游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而对中下游地区影响不显著。本文最后为长江经济带各地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瑞坤 向书坚
长江经济带从空间布局上看,具有区域一体化的地理优势,但区域内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呈现波伏特征,地处中部的安徽、江西沦陷为"经济洼地",而西部的贵州、云南被边缘化,经济发展未能利用地理优势促成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形成。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了各省域间的经济非相依系数,发现经济非相依系数与经济增长水平间呈现相反运行趋势,经济越封闭发展,经济增长水平越低。但只要这些地区存在开放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就会产生相依乘数效应。随后的面板协整分析证实了该区域具备开放经济发展条件,于是建立了小型开放经济均衡模型并测算了各省域间的经济相依效应。最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构筑区域一体化的途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连广 何雄浪 邓菊秋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巍 吴福象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勾勒的开放格局,构建两国四地区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开放格局变迁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地理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格局的变迁会引致国际市场对产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发生改变,临近一个区域的国际市场规模越大,集聚力就越大;临近的外国竞争产品越多,分散力就越大;构建内陆的国际贸易通道,会使得本国产业布局趋于分散化,降低外部市场一体化对本国造成的冲击;内陆国际贸易通道改变了本国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地理重塑的影响,当国内一体化优先于国际一体化时,本国市场进一步一体化会导致产业布局沿"从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钟状曲线"路径演化。因此,以统一的大国市场体系为基础,打造欧亚大陆上的陆路开放通道,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以及破解"胡焕庸线"难题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丹丹 马红梅 杜宇晨
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相对价格方差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并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区域市场非一体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阶段;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欠发达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对此,在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中,要注重政府职能、交通体系、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互补。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经济增长 相对价格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张云矿
在我国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错配、抑制产业同构和提升市场潜力等机制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其中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削弱了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区域一体化提高了新兴产业的产业同构程度,进而加剧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国有企业更为明显,而土地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拓宽要素大通道、打造产业大格局、推进市场大统一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依托长江黄金航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本文采用价格法对长江经济带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形成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库,结合密度、距离、分割与市场一体化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对长江经济带商品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商品市场一体化总体水平呈现波动中收敛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格局;财政分权制度、距离因素显著弱化商品市场一体化;城市化、市场分权、交通密度以及通讯设施等水平提升对商品市场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贸易开放度对商品市场一体化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建立无空间差别的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潇冉 云如先 王磊 段学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成为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体制机制、区域发展、创新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6方面一体化发展,构建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基于统一的框架,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5个主要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与近10年主要变化特征,突出城市群发展侧重与短板,为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差距显著,呈现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中游城市群其次,成渝城市群较低,滇中、黔中两个区域性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近10年来各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均有提升,重点发展内容和提升程度不一,中下游城市群侧重公共服务,上游城市群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研究结果,从改善区域一体化发展短板和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毅婷 韦庄禹 武可栋
准确识别政府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对转型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上探讨剖析区域一体化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机制,并借助1998—2012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数据,使用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的"生产率效应"具有行业和城市异质性,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技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依次减弱,且这种提升作用仅发生在高端和中端技术行业,对低端技术行业的影响不明显;分城市类型来看,区域一体化对一般城市内企业的生产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内企业的生产率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新海 陈丹玲 匡兵
以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刻画了区域一体化影响土地财政依赖的内在机理,并在考虑空间滞后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区域一体化及其分解指标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结果发现,区域一体化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1)长江经济带整体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区域一体化与土地财政均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当三个区域的区域一体化水平分别达到0.889 6、0.964 5和0.967 1,即约2049年、2057年和2031年左右,各区域土地财政依赖将会降低,而上游地区区域一体化每增加1%,土地财政依赖将增加0.603 9%。(2)从区域一体化各分解指标来看,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财政依赖的倒"U"型关系最为显著,且长江经济带将在经济一体化达到0.963 2时进入全域范围的土地财政依赖下降阶段。而社会一体化每提高1%,土地财政依赖将增加0.011 7%~0.121 6%。此外,仅在长江经济带整体尺度下,空间一体化与土地财政依赖符合倒"U"型的理论假说,而制度一体化与土地财政依赖的倒"U"型关系则在上、中、下游分区域尺度下呈现。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财政,推动和谐治理,从"优化区域空间联动环境""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及"完善监督和预警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博文 李雪松 伍新木 王磊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了内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利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因果关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另外,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倾向于选择对外开放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内陆地区则相反。政策启示是应进一步加强削弱地方市场分割的顶层设计,在提高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同时,建立缓解本地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平衡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耀彬 周依仿 王希祖 周家兴 宋一凡
基于2004—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市场一体化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促进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市场一体化"双门槛效应"。市场一体化指数跨越第一道门槛时,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当进一步跨越第二道门槛后,这种拉动作用再次显著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处于两道门槛之间,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但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跨越第二道门槛,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应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放开市场保护,拓展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以推动整体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