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7)
- 2023(9272)
- 2022(7182)
- 2021(6258)
- 2020(5242)
- 2019(11559)
- 2018(11380)
- 2017(21138)
- 2016(11496)
- 2015(12758)
- 2014(12883)
- 2013(12165)
- 2012(10929)
- 2011(9722)
- 2010(9838)
- 2009(9152)
- 2008(9037)
- 2007(8132)
- 2006(7425)
- 2005(7058)
- 学科
- 济(50471)
- 经济(50418)
- 管理(30873)
- 业(26877)
- 企(21365)
- 企业(21365)
- 中国(16357)
- 地方(15250)
- 方法(14699)
- 农(14209)
- 数学(12313)
- 数学方法(12143)
- 业经(11787)
- 学(10971)
- 制(10960)
- 财(10170)
- 体(9601)
- 农业(9397)
- 融(8869)
- 金融(8861)
- 地方经济(8728)
- 银(8460)
- 银行(8441)
- 行(8191)
- 理论(8137)
- 发(8091)
- 环境(7232)
- 贸(7124)
- 贸易(7120)
- 和(6927)
- 机构
- 大学(158136)
- 学院(157825)
- 济(62956)
- 经济(61540)
- 研究(59730)
- 管理(56116)
- 理学(47590)
- 理学院(46979)
- 管理学(45960)
- 管理学院(45657)
- 中国(45295)
- 科学(36794)
- 京(34756)
- 所(30538)
- 财(29404)
- 农(28253)
- 研究所(27754)
- 中心(26737)
- 江(25566)
- 范(23230)
- 业大(23073)
- 师范(22956)
- 财经(22565)
- 院(22277)
- 农业(22043)
- 北京(21822)
- 经(20438)
- 州(20154)
- 经济学(19066)
- 技术(18456)
- 基金
- 项目(107205)
- 科学(84995)
- 研究(79501)
- 基金(76753)
- 家(67812)
- 国家(67295)
- 科学基金(57168)
- 社会(50887)
- 社会科(48144)
- 社会科学(48131)
- 省(42934)
- 基金项目(39713)
- 教育(36271)
- 划(36109)
- 自然(35287)
- 自然科(34522)
- 自然科学(34507)
- 自然科学基金(33836)
- 编号(32468)
- 资助(30034)
- 成果(27026)
- 重点(25105)
- 发(24750)
- 课题(23834)
- 部(22704)
- 创(22278)
- 国家社会(21601)
- 创新(20918)
- 科研(20092)
- 发展(20059)
共检索到251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葛顺奇 张秀娟
近年来,区域一体化协定发展迅速。业绩要求作为协定涉及的内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主要一体化协定中有关业绩要求的条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一体化协定过程中有关业绩要求安排的政策选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园园
欧盟与非加太国家新近签署的《科托努协定》不失为南北合作的一个典范。它为双方创设了新的伙伴合作关系、新的运作方式,然而对照世贸组织现行的区域一体化制度的相关规定,仍有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新协定的实施以及欧盟和非加太合作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对世贸组织这一领域的制度设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且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方案。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静
本文通过比较区域贸易协定中涉及的WTO+条款和WTO-X条款数量,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结果表明,一方面东亚各国已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包含大多数WTO+条款和部分WTO-X条款内容,说明东亚正在积极推进深度一体化;另一方面东亚地区已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对于WTO+条款的覆盖率和执行率均要高于其对WTO-X条款的覆盖率和执行率。作为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成员国,中国已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仅略高于东盟,远远低于韩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因此,中国亟需将深度一体化内化于自贸区战略中,积极谨慎地推进贸易投资新议题的谈判,加快与"自然贸易伙伴"的深度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博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敏 陈淑梅
目前东亚地区以东盟10+X为核心的区域贸易协定、跨区域合作基础上的各种贸易协定,以及美国介入的与诸多APEC国家签订的混合型的多边或双边协定的交叉发展,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贸易协定多元化的新动向。该地区多元化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跨国产业转移的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目前东亚地区区域贸易协定多元化特征和我国跨国产业转移趋势基础上,就其对中国跨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展开探讨,并从国家层面产业转移政策环境优化和企业层面竞争优势的提升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伍晓光 孙文莉
现代跨国公司整合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资源进行全球化生产。跨国公司的生产战略已成为沿着产品价值链进行所有权最优配置的过程。文章以美国、欧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直接投资与贸易行为为引申,借用Antras和Helpman异质跨国公司生产决策模型,在Maggie、Antras和Foley的北国与东-南型自贸区框架中引入"外包"行为,结合不完全契约和Montout和Zitouna提出的驱逐效应,在同一框架下,兼顾投资创造与转移、贸易创造与转移,在三国可变成本的四种差异水平下,从异质企业的微观视角,讨论跨国公司最优生产模式和区位决策。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协定 异质企业 内生企业边界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龚柏华
本文在回顾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由来和演进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TPP拟定中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的条款。本文在结合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践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应该尽早参与TPP的谈判,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以便协调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立场。
关键词:
TPP 投资者-东道国 争端解决 仲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邢斐 宋毅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被视为东道国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FDI纵向一体化的进入模式有可能不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文章在双边寡占的框架下,将技术转移决策以及技术扩散效果引入Lin和Saggi(2011)的模型中,分析上下游FDI一体化与非一体化进入方式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和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本土企业技术能力不足时,上下游FDI一体化进入方式虽然会给东道国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转移,但这更有利于FDI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一体化的进入方式通过消除自身面临的"双重边际化"以及加剧东道国本土企业的"双重边际化"来挤压本土企业的利润,进而给东道国企业的利润和福利带来负向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阮峥
本文构造了一个简单的两国寡头垄断竞争模型,讨论了签署TRIMs协定,取消“当地含量要求”和“出口实绩要求”对东道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包括企业产量、社会福利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东道国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一定是受到负面影响的。外商在东道国投资的企业的产量的变化则是取决于原有的“当地含量要求”和“出口实绩要求”的水平。考虑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受到影响,东道国在该行业的劳动力就业一定会减少。而社会福利的变化则不一定是负面的,其取决于东道国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比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调发展 长三角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利华 徐晓新
近年来,区域一体化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不同城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竞争,成为一体化发展的阻碍力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区域一体化的四种典型协调机制,即大都会区区域理事会、地方政府首脑座谈会、上级政府派出机构和联合党委,指出具有权威性和执行力的协调机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权威的不同来源决定了强度和可持续性。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保证地方政府合作协议效力的法律体系构建,进而借鉴区域理事会模式经验,促进多主体参与,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协调机制 比较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Thomas Apolte
本文从两种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一体化经济区域和政治区域的最优规模。我们假定政治制度促使一体化的运行,并由此产生政策制定成本。从所谓的"内部人最优"的观点来看,一体化区域内一个普通成员国的代表性国民的净效用应该实现了最大化,而从所谓的"全球最优"的观点来看,这个地区内所有国家(包括分属于不同一体化区域的国家以及不属于任何一体化区域的国家)平均水平下的代表性国民净的效用也应该实现了最大化。在经济一体化区域内,内部人最优规模下所产生的收益小于全球最优规模下的收益,因此,就所有分属于不同地区的国家而言,一体化区域的规模偏小。而在政治一体化区域内,情况正好相反,整个区域会随着国际安全的加强而获益,与全球最优...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国际一体化 国际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