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7)
- 2023(10422)
- 2022(8483)
- 2021(7839)
- 2020(6100)
- 2019(13744)
- 2018(13336)
- 2017(24710)
- 2016(13084)
- 2015(14491)
- 2014(14164)
- 2013(13549)
- 2012(12657)
- 2011(11154)
- 2010(11172)
- 2009(10101)
- 2008(9595)
- 2007(8293)
- 2006(7382)
- 2005(6227)
- 学科
- 济(53151)
- 经济(53112)
- 管理(36194)
- 业(27954)
- 企(21443)
- 企业(21443)
- 地方(19307)
- 农(16642)
- 中国(15803)
- 方法(15377)
- 业经(12660)
- 数学(12563)
- 数学方法(12380)
- 环境(12324)
- 学(12162)
- 农业(11478)
- 财(10401)
- 地方经济(10134)
- 和(8814)
- 划(8474)
- 制(8357)
- 理论(8323)
- 发(8231)
- 融(7967)
- 金融(7965)
- 资源(7923)
- 贸(7572)
- 贸易(7565)
- 银(7558)
- 银行(7548)
- 机构
- 学院(173351)
- 大学(170934)
- 济(64873)
- 管理(63560)
- 经济(63183)
- 研究(61461)
- 理学(53928)
- 理学院(53151)
- 管理学(52127)
- 管理学院(51798)
- 中国(46708)
- 京(40354)
- 科学(38909)
- 中心(29590)
- 所(29288)
- 财(28944)
- 农(27950)
- 江(26929)
- 范(26909)
- 师范(26690)
- 研究所(26645)
- 业大(26466)
- 北京(25770)
- 院(24129)
- 财经(22658)
- 州(22030)
- 农业(21764)
- 师范大学(21685)
- 经(20554)
- 技术(19702)
- 基金
- 项目(123557)
- 科学(97722)
- 研究(93922)
- 基金(87062)
- 家(76028)
- 国家(75326)
- 科学基金(65093)
- 社会(58962)
- 社会科(55615)
- 社会科学(55604)
- 省(49479)
- 基金项目(47184)
- 划(42344)
- 教育(42043)
- 自然(41139)
- 自然科(40057)
- 自然科学(40051)
- 自然科学基金(39256)
- 编号(39114)
- 资助(32558)
- 成果(30671)
- 发(29182)
- 重点(28554)
- 课题(27849)
- 创(26082)
- 部(25494)
- 创新(24358)
- 国家社会(24089)
- 发展(23662)
- 年(23327)
共检索到263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勇
本文以南京都市圈内宝华新城规划为例,从区域、景观视角,分析宝华新城规划中的绿地系统构建。从宝华新城区位、景观要素、自然条件出发,在绿地系统构建中,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区域生态廊道保护、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建设用地"退二进三"中加强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生态山体的相互关系。同时在建设地块开发中引入系统概念,对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公共空间建设起到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宝华新城 区域协调 景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钰清 戴菲
我国西北干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限制了绿地的成片建设,许多城市目前未形成功能完整的绿地系统。本文提出将绿洲地区用于灌溉的渠网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中,强调林网水网一体化设计,并以新疆建设兵团农三师河东新镇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干旱区 绿地系统规划 林网化水网化 绿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立新 吴必虎 晋秀龙
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滁州二市不仅跨市、而且跨省,经济上分属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其旅游合作具有典型性。基于"核心-边缘"理论,通过南京滁州的对比,分析了二市跨区域合作在政府合作意向、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经济联系等方面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创新思路和对策,以期对当前蓬勃开展的相类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涛
本研究根据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功能,即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为导向,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特色城市理论、系统学理论、城市开发策略理论等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构造满足生态功能的生态安全格局、营造满足社会功能的宜人特色场所、布置满足经济功能的过渡提升空间,并由此构建出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基础上,自下而上满足耦合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模型。并以宜兴环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为实践案例,探讨了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运营,以期进一步完善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为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健康良好地建设运营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园林绿地 城市空间 耦合 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陈雯
在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下,对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实体和区域管治进行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表明:①南京都市圈建设是从政府到管治过程,因为在决策中引入了非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参与者;②南京都市圈建设也涉及到区域身份与发展愿景的构建,这是区域协调的起点;③在旅游和引资促销,以及交通网络建设上,南京都市圈内的城市合作不断加强。此外,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市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是由政府主导的,并有企业和非政府机构参与的新区域主义。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在既有区域制度和政治地理上出现的新管治尺度,是一种新的区域管治模式。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有...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管治 尺度 南京都市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烨 石飞
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通过建立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等因素的MNL模型,研究既有新城规划对于居民交通出行的影响。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的增加可能刺激小汽车出行;医院、娱乐设施、学校、住宅、办公场所等到达地土地利用性质更易吸引小汽车出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新城居民的"公共交通/小汽车"选择不存在显著影响;公交线网重复率的提高促进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小汽车拥有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有较大影响。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对新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新城建设 出行行为 建成环境 公交导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烨 石飞
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通过建立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等因素的MNL模型,研究既有新城规划对于居民交通出行的影响。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的增加可能刺激小汽车出行;医院、娱乐设施、学校、住宅、办公场所等到达地土地利用性质更易吸引小汽车出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新城居民的"公共交通/小汽车"选择不存在显著影响;公交线网重复率的提高促进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小汽车拥有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居民出行行为选择有较大影响。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对新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新城建设 出行行为 建成环境 公交导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波 赵锋
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园林学院规划教研室从1995~1998年进行了风景园林专业规划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这一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以"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三门课程为主建立系列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安排衔接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四年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已通过校方的验收,在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同时,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也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席广亮 张姗琪
流动性反映了空间在区域中承担的功能,是都市圈空间格局分析的重要视角。梳理流动性理论的沿革与大数据时代下的范式转变,基于行为、社会、思想、虚拟维度构建人的空间流动性概念模型,探讨从空间流动性对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积极意义。在此框架下,聚焦行为维度展开实证分析,使用南京都市圈手机信令数据,从流承载力、流中心性和流控制力三个方面构建评价南京都市圈街镇流动性的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街镇划分为枢纽节点、扩展节点、集散节点、次边缘节点和边缘节点5类,并分析各类节点及其关联流的空间特征。基于此,结合现有规划指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拥江发展、南北夹心式发展和多元跨界发展三个方面的规划实践思路。研究扩展了流分析在都市圈研究和规划中应用框架,可以为都市圈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骆永锋 金晓玲 胡希军
海岛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其绿地系统具有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特殊性。文章以福建省东山岛为例,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对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类型进行规划研究,以实现海岛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宣功巧
为了更有效地布局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最大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分析,并且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绿地斑块规划时,绿地斑块的数量越多、斑块越大、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越大,则生态效益越高;此外,紧凑或圆形的斑块在保护内部资源方面具有最高效率;在进行廊道规划的时候,需特别强调它在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生态廊道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分为河流保护型、生物保护型、环境防护型和游憩使用型等4种,从而确定不同廊道的宽度和廊道中植被的分布。参8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振龙 马国强
文章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指数应用到城市空间格局研究领域,进行南京都市区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总结了1979年以来南京都市区城市空间格局的特征和变化轨迹,对南京市未来城市空间增长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城市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南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丽娟 周亮 王新杰 李俊清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多样性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GIS支持下对北京五环内城市绿地景观斑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景观按城市梯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五环内城市绿地斑块18 470个,绿地面积11 023.29 hm2,斑块数以面积小于3 000 m2的中小型斑块为主,占总数的72%,绿地面积以面积大于3 000 m2的大中型和大型斑块为主,占总面积的86.64%;北京五环内城市绿地斑块密度为167.6个/km2,边缘密度为2.58 m/hm2,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2,均匀度为0.82;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沿城市梯...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多样性 北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陈肖静 范楚晗
随着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演化,行政驱动对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作用渐趋弱化,而地区间的文化影响机制相对稳定,文化资源和文化空间的跨行政区分布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旅游地的公众认知和市场需求,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围绕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状态、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基本条件等设计调研项目,采用社会调查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众对区域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认知和评价情况。研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协同发展 认知分异 南京都市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周永博
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一体化对城市旅游规模差异产生深刻影响。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位序规模理论,对南京都市圈建设10年(2001—2010)的城市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都市圈城市旅游总体发展态势不均衡,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明显,但相对差异呈缩小态势;城市旅游规模首位度异常明显,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都市圈城市旅游的总体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区域旅游亟需深化合作,寻求协同发展。基于这一前提,从完善地区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借力行政区划调整、打造跨地区的特色旅游线路、建立健全区域旅游协作渠道、塑造区域一体化旅游形象等角度提出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旅游规模差异 南京都市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