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1)
- 2023(8826)
- 2022(6958)
- 2021(6104)
- 2020(4663)
- 2019(10108)
- 2018(9912)
- 2017(19005)
- 2016(10146)
- 2015(11352)
- 2014(11249)
- 2013(11034)
- 2012(9852)
- 2011(8852)
- 2010(8886)
- 2009(8202)
- 2008(8095)
- 2007(7356)
- 2006(6612)
- 2005(6139)
- 学科
- 管理(42466)
- 济(39419)
- 经济(39348)
- 业(35120)
- 企(30502)
- 企业(30502)
- 财(13623)
- 制(13620)
- 方法(12750)
- 环境(12606)
- 农(12533)
- 业经(12204)
- 中国(12155)
- 数学(10539)
- 数学方法(10412)
- 体(9348)
- 银(8963)
- 银行(8953)
- 划(8875)
- 融(8741)
- 金融(8738)
- 行(8630)
- 务(8295)
- 财务(8266)
- 财务管理(8245)
- 体制(7989)
- 学(7926)
- 农业(7807)
- 企业财务(7783)
- 和(7013)
- 机构
- 学院(148176)
- 大学(146057)
- 济(62215)
- 经济(60958)
- 管理(56851)
- 理学(48536)
- 理学院(48098)
- 研究(47970)
- 管理学(47465)
- 管理学院(47186)
- 中国(37187)
- 财(32419)
- 京(29790)
- 科学(26596)
- 财经(24843)
- 江(22968)
- 所(22935)
- 经(22323)
- 中心(22090)
- 农(20710)
- 研究所(20266)
- 业大(19638)
- 经济学(19452)
- 北京(18457)
- 财经大学(18295)
- 院(18132)
- 州(17705)
- 范(17549)
- 经济学院(17423)
- 师范(17383)
- 基金
- 项目(99034)
- 科学(79457)
- 研究(76009)
- 基金(72623)
- 家(62336)
- 国家(61827)
- 科学基金(54013)
- 社会(50456)
- 社会科(47924)
- 社会科学(47917)
- 省(39380)
- 基金项目(37393)
- 教育(34541)
- 自然(32737)
- 划(32450)
- 自然科(31920)
- 自然科学(31914)
- 自然科学基金(31349)
- 编号(30202)
- 资助(28365)
- 制(26015)
- 成果(24709)
- 重点(22501)
- 部(22199)
- 发(21969)
- 课题(21648)
- 创(21535)
- 国家社会(21309)
- 创新(20224)
- 性(19713)
共检索到224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鹏
碳普惠制是针对公众和小微企业等群体实施的增益性绿色低碳减排制度。环境利益保护、风险预防、公众参与和增益受偿等环境法理论为该制度的建构提供了规范解释。在技术赋能环境治理的视角下,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技术有助于纾解碳排放监测与核证、温室气体自愿核证减排量交易以及碳普惠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制度问题。然而,在技术赋能过程中仍存在着数据安全、智能合约和碳普惠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隐忧。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信息保护规则和责任救济规则,明确智能合约作为新类型合同和碳信用作为新型权利的法律地位,并建立实质性解释标准与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碳普惠合规自治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确保碳普惠制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群丰
区块链能够从三方面赋能政府治理:一是运用分布式治理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多中心参与,优化权力配置;二是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科层制治理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再造政府科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打造基于客观数据而非主观随性的信任关系,降低信息传输成本;三是部署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政务系统能够实现多主体实时监督,建立“不能腐”的事前防范机制,减少不作为。区块链赋能政府治理进程中伴随着结构转型和功能升级,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规制方案来保障实施和防范风险。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政务区块链管理规范,包括数据上链规范、私钥管理规范、节点监管规范等。其次,明确区块链赋能政府治理的法律边界,防范将去中心化等技术特征发展为冲击政府权威的教条,同时防止资本增值逻辑主导区块链治理规则的建构,将提升治理效能与保障公共利益作为区块链赋能的基本法律原则。最后,应当将民主集中制嵌入到区块链法律治理体系之中,引导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俊瑞 李宏宇
区块链技术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技术,其快速发展与应用为解决政府会计改革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区块链通过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改变政府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式、促进政府会计与政府审计协同等赋能政府会计。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会计具有可行性,可运用开放群组企业架构框架(TOGAF)的架构开发方法(ADM),在最大化利用现有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前提下,优化政府会计系统架构。区块链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还面临政府会计业务梳理、系统建设成本、区块链行业生态、数据安全等问题,需要在顶层架构设计、数据确权、技术能力与专业能力融合、外部监管能力等方面加强基础保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维锭
公司治理领域的代理成本问题根源于信息不对称。传统解决方案遵循"制度理性"但效果有限。借助技术赋能,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理性"路径,从法律执行和实效角度切入问题,通过提升公司透明度,降低代理成本,最终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信任要素稀缺的公司治理领域是区块链技术这一信任制造机器的天然适用对象。在区块链技术融入公司治理的具体路径构建上,应当以私有链为基础链型,以市场为供链主体,以公司利益相关者为参链节点,以股权交易数据、公司资产交易数据和公司表决数据为记账对象。区块链技术融入公司治理也会引致源自区块链信息产品提供者、参链节点、私有链中心机构和黑客四方面的风险。对于这四类风险,法律体系可以从私法救济和监管应对两个角度进行回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洁 童元松 王光伟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的有机融合,作为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工具,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多省市为此开展绿色专项行动。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金融存在精准识“绿”难、高效审“绿”难、持续测“绿”难、用心助“绿”难等痛点,而区块链技术可赋能绿色识别、绿色风险管理、绿色监测、绿色服务,解决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痛点。为了助推绿色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以优化绿色金融生态,建立区块链应用架构以提升服务效率,引入监管沙盒机制以提高监管科技水平,创新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另外,我国还需要构建“区块链+绿色供应链金融”标准化体系,建立绿色供应链金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法律框架,同时,需要金融机构与区块链科技企业合作共建区块链平台为赋能绿色供应链金融铺路架桥。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永民 张振山 段政凯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机构满足外部市场需求和降低内部风险控制成本的重要方式,而难以获得企业真实可信的生产经营数据成为制约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基于数据赋能视角,运用区块链构建数据共享模型,探究区块链赋能金融产品创新的机理;通过对数据共享平台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三农’政务数据+金融”“结算数据+金融”“能源消耗数据+金融”三个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三种模式在实施条件、困难性、创新成效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基于区块链构建的数据共享平台能够重构信息共享模式、构建数据可信网络、优化可信协作流程,赋能金融机构探索新型金融产品进程。基于研究结论,从技术、治理、理念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助力数据共享平台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共享 金融产品 信贷 征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虹含 汪存华
区块链技术作为创造信任的新模式,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恰好可以为供应链金融解决痛点提供技术方案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优势高度契合自平安银行1999年尝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创新推出"1+N"和"自偿性贸易融资"以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同时,区块链自2008年以来也获得广泛应用。得益于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下称"双链")快速融合,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及以BATJ为代表
关键词:
区块链 交易数据 供销商 供应链金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锐 陈维政 邱虹
借助“算法黑箱”的平台市场垄断行为具有隐蔽性强、效率高、危害大和多边依赖性强等特点,使当前平台反垄断治理成为世界性难题。传统以政府—企业的原子式单向治理模式和以命令—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刚性规制方式容易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管悖论。如何兼顾发展与规范、创新与监管是当前平台经济治理亟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智慧规制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网络柔性治理理论,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平台数据与算法反垄断柔性治理模式。首先,通过对平台算法行为解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时间连续性和空间一致性上的优势,建立平台分布式算法行为的状态观测机制;其次,采用网络化协同共治范式和PMA三层委托代理模型,将事前平台自证、事中同行他证和相对交易人举证、事后监管印证的全过程监管体系融入其中;最后,通过建立平台经济多元主体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协同化行为规范,实现平台自治、同行他治、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约束强度逐级释放的治理架构及运行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根淼 袁静
当今,分岔的世界秩序限制了全球产业链的良性运转,全球生产网络面临资源重新配置和结构再调整。区块链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多个实体经济领域,对传统市场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带来革命性冲击和影响。其独特的技术特征和运行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高、协作效率低、交易主体信任性差等难题,通过重塑生产关系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同时为解决全球产业治理问题提供技术性方案。然而,这一过程也存在底层技术因素、治理机制因素、产业生态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以及全球产业链重组背景下的治理困境。要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更好赋能、提升全球产业治理效能,必须从基础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应用场景推广、基础设施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晴 马苗
随着技术治理理念的广泛推行,区块链赋能数据交易定价的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可促进数据交易定价利益分配公平、优化数据交易定价秩序并提高数据交易定价的结果公信力。我国应依托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交易定价立法体系,提升参与主体能力,准确衡量数据真实价值,提高定价策略适用的科学性,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并确保风险预警的及时性,从而保障数据交易活动的高效运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交易定价 利益分配 风险预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冬雪 符越
数字经济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经济存在严重信息非对称、数字信任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因而需要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基建”,以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挑战。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确权、助推数字信息流动与交易、解决数字经济“新基建”壁垒等具有一系列优势,由此提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模式基本思路与具体实施策略:加快区块链技术核心创新研发,构筑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经济产业;建立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注重高端人才培养,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高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邢祎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编程性等特征,可以克服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克服的障碍,高效率、低成本地帮助解决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问题,助力商业银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本文首先梳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技术条件下商业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业务的难点,接着详细分析区块链技术可助推商业银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增加金融服务供给、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丰富金融服务品种三方面探索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区块链 商业银行 农村普惠金融 金融供给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蒋学跃 向静
交叉持股作为公司的一种经济行为,其主要危害对象是公司的债权人、中小股东、资本市场中的公众投资者,因此各国(地区)一般通过公司法、反垄断法、证券法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规制,但由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资本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具体规制重点和规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我国现实经济环境的考虑,总体上应该禁止母子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对于非母子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应采取限制超额持股一方股权行使的方法;创设二重派生诉讼;对公司高管附加超额交叉持股的信息披露义务;严格限制金融类公司之间以及上市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
关键词:
交叉持股 法律规制 股东权益保护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响应 魏晓光 申晨 陈刚
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开放银行生态圈内各参与方数据安全可控的共享,是开放银行生态圈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为开放银行数据共享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从数据共享这一开放银行的本质特征为切入点,从数据平台主导权、数据隐私安全保护、数据资产确权、数据价值流通等角度,阐释开放银行在数据共享方面面临的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的难题,结合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数据加密、智能合约、链式时间戳等技术,阐述区块链赋能开放银行解决上述难题的具体路径。最后,从顶层设计、标准建设、科技赋能、法律保障等方面对我国开放银行生态圈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共享 生态圈 开放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蓉 张海艳
放贷人作为民间借贷的重要业务主体,以法律形式对其规制将使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得以确定,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发展农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和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国外(地区)放贷人的相关立法经验与特点的研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放贷人立法之不足,最终从市场准入、经营机制、监管框架与借款人利益保护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放贷人法律规制的路径和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