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4)
2023(10663)
2022(8812)
2021(8126)
2020(6724)
2019(14849)
2018(14754)
2017(27739)
2016(14458)
2015(16143)
2014(15486)
2013(14900)
2012(13529)
2011(12206)
2010(12727)
2009(12015)
2008(12018)
2007(10929)
2006(9692)
2005(8889)
作者
(39469)
(32956)
(32681)
(30898)
(21046)
(15675)
(14594)
(12526)
(12502)
(11756)
(11257)
(10928)
(10607)
(10547)
(10281)
(10190)
(9705)
(9448)
(9423)
(9242)
(8284)
(7905)
(7801)
(7610)
(7344)
(7327)
(7311)
(7292)
(6558)
(6416)
学科
管理(58351)
(54723)
(52537)
经济(52444)
(50497)
企业(50497)
方法(20747)
(19437)
(19292)
技术(16316)
数学(16091)
数学方法(15881)
中国(15777)
业经(15720)
(14740)
银行(14725)
(14143)
(13162)
(12921)
金融(12919)
(12844)
技术管理(12289)
(12219)
财务(12180)
财务管理(12149)
理论(11785)
企业财务(11583)
体制(11202)
(10711)
(9865)
机构
大学(204227)
学院(203311)
(85602)
经济(83839)
管理(82853)
理学(70873)
理学院(70169)
管理学(69230)
管理学院(68812)
研究(64366)
中国(53513)
(45543)
(42003)
科学(35148)
财经(34687)
(32025)
(31385)
中心(30548)
(30405)
研究所(26892)
经济学(26558)
北京(26224)
财经大学(25916)
(25450)
(25104)
业大(25043)
(24277)
师范(24059)
(23929)
经济学院(23547)
基金
项目(132764)
科学(107731)
研究(100336)
基金(98454)
(84296)
国家(83597)
科学基金(74121)
社会(67149)
社会科(63762)
社会科学(63749)
(51970)
基金项目(51300)
教育(46505)
自然(46104)
自然科(45134)
自然科学(45123)
自然科学基金(44420)
(43023)
编号(39190)
资助(38417)
(33857)
成果(32490)
(31646)
创新(30664)
(29898)
重点(29720)
国家社会(28287)
课题(27834)
(27262)
教育部(26723)
期刊
(97427)
经济(97427)
研究(64505)
中国(45496)
(38098)
管理(35990)
科学(26592)
学报(26405)
(25586)
金融(25586)
教育(23825)
(23279)
大学(21706)
学学(20336)
技术(18630)
财经(18181)
(15638)
经济研究(15614)
业经(15223)
农业(14755)
问题(11656)
科技(11440)
技术经济(10361)
财会(9976)
(9904)
会计(9689)
理论(9655)
现代(9492)
商业(9093)
(8947)
共检索到317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晴  马苗  
个人破产制度已开始运行,然而个人破产后信用监管尚存在立法完备度偏低、监管部门权责模糊、信息管控能力偏弱、差异化监管模式缺失以及监督机制乏力等问题。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其技术特性与个人破产后信用监管制度逻辑契合,可提高个人破产后信用监管的结果公信力与实践效能并优化信用监管秩序。我国应积极提升个人破产后信用监管的立法完备度,明确监管部门权责,提升信息管控能力,构建差异化监管模式,加大监督力度,从而助力被监管主体早日恢复经济再生能力,优化市场经济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晴   马苗  
随着技术治理理念的广泛推行,区块链赋能数据交易定价的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可促进数据交易定价利益分配公平、优化数据交易定价秩序并提高数据交易定价的结果公信力。我国应依托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交易定价立法体系,提升参与主体能力,准确衡量数据真实价值,提高定价策略适用的科学性,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并确保风险预警的及时性,从而保障数据交易活动的高效运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闫晴  
我国初步构建起科研诚信管理制度,但还存在信息管控能力偏弱、评价指标缺位、结果公开度偏低、应用范围失当、监督乏力等问题,未能发挥理想效果。区块链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适用有效的新技术,其去中心化、数据溯源、高安全性优势恰好可以弥补科研诚信管理在信息汇总、系统监督、差异应用方面的不足,提升科研公平度与管理效率并重塑科研信用体系。因而,我国应完善区块链赋能科研诚信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科研信息管控能力,构建合理的科研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科研诚信评价结果的公开度,调适科研诚信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并加强科研诚信评价监督力度,从而及时矫正科研失信行为,促进科研活动诚信开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汝刚  刘慧  沈桂龙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对各个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融合力。利用人工智能改造传统农业,不仅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选择,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要素,具有通用型技术的基础设施外溢性特征,不仅能融合于资本、劳动要素中加强其功能与效用,还能重塑生产,极大地升级农业技术,增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人工智能在改造融合我国农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土地流转、创新融合模式等措施,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勇  韩世鹏  
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开放式的技术给金融领域带来重大变革。如何创新监管模式以应对区块链金融潜在的风险,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沙箱监管作为金融监管的模式创新,为防范金融科技风险、推动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制度空间。同时,为金融法治发展赋予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在我国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背景下,借鉴沙箱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从软法治链理念、监管形式、监管科技三个维度进行本土化设计,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监管模式转型,以实现区块链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双赢局面。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谈嵘  韩晓宇  邵一凡  
区块链应用于金融监管的技术优势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网络可以推动金融跨境转账业务进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结算和货币流通,更有利于各行业中心化机构达成共识,形成全球商业生态圈,降低运营成本,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P2P跑路事件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而区块链数据存储具有的自校验性、不可篡改性以及智能合约,为金融行业的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保障。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落地,以数字信息作为信用背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和军  谢思  
社会性监管通常涉及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易产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之基数大且分布广、链条长且环节多、更新快且信任缺乏等特性,社会性监管问题积弊已久。通过区块链赋能于政府社会性监管,可确保数据真实安全,增强社会信任;共享开放信息,扩大监管主体;实现监管智慧化,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可追溯性,实现精准追责。当前,我国区块链监管革新还需面对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悖论、技术与人才的制约、法律标准的缺失与冲突等挑战。应加快推进"区块链+社会性监管",实现社会性监管变革,努力使我国在区块链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晴   熊波  
“双碳”目标指明了我国绿色发展的新方向,但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交易机制滞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低碳发展与绿色经济的长效需求。区块链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适用有效的新兴技术,已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立足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基于既有的政策文本,采取规范研究方法,探究区块链技术与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困局破解的契合性。研究发现,区块链的哈希算法、联盟链、非对称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禀赋恰能与绿色金融需求形成耦合,并在自由、安全与秩序三个价值层面彰显绿色金融制度的特性优势,但区块链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制度、技术与社会层面的风险。对此,在机制探索上,我国应健全绿色金融法律规范体系,依托区块链技术优化绿色金融交易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与监管机制,以期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桐  李铭  
区块链具有成为数字金融底层技术的潜力,各国实践者正积极探索区块链金融应用的创新与落地。同时,区块链也成为金融监管层亟须加强监管能力与治理能力的新领域。本文从区块链与互联网的异同和对应的监管措施出发,识别出现行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框架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和全球协同治理层面的局限性,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需求,并以监管沙盒为切入点,探讨了区块链金融监管框架的完善路径和区块链在监管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在面向区块链多维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体系,大力发展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监管科技,在提高审慎监管能力的同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区块链产品,逐步提高区块链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荣  
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供应链金融将为核心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并利用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企业,将单个参与者不可控风险,转变成供应链整体风险可控的过程,进而实现供应链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可通过创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通过信用机制引导等,加快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花  董千里  
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合同违约风险、票据造假现象,且企业信用不能跨级传递,融资成本较高,依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痛点问题。本文借助区块链等新技术,从大数据入手,首先建立一个基于供应链全流程的可视化数据体系,为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奠定基础。然后,详细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明确分布式账本技术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何达成各主体的信任共识、数字凭证如何完成多级信用传递、共识原理如何防范票据造假、智能合约如何保障按时履约和效率提升。最后,设计区块链赋能的SCF新模式,明确其总体架构,梳理其运作流程和运作主体,促进供应链金融的落地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益  
随着科技金融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规制数字金融市场。在蓬勃兴起的区块链技术运用中,传统的法律监管过于滞后,因此沙盒金融监管制度应运而生。作为监管的一种方式,沙盒监管区别于传统监管模式最突出的特点为其具有柔性。我国监管沙盒实践取得初步成就,但面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愈加广泛的运用,科技金融监管亟待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完善。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永民  张振山  段政凯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机构满足外部市场需求和降低内部风险控制成本的重要方式,而难以获得企业真实可信的生产经营数据成为制约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基于数据赋能视角,运用区块链构建数据共享模型,探究区块链赋能金融产品创新的机理;通过对数据共享平台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三农’政务数据+金融”“结算数据+金融”“能源消耗数据+金融”三个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三种模式在实施条件、困难性、创新成效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基于区块链构建的数据共享平台能够重构信息共享模式、构建数据可信网络、优化可信协作流程,赋能金融机构探索新型金融产品进程。基于研究结论,从技术、治理、理念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助力数据共享平台的落地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胡鑫月  
为探索当前多主体参与以及多供应链合作的全过程网络化食品追溯的实施路径,从多功能开放型食品供需网的角度开展食品质量追溯研究,提出了区块链赋能食品供需网的创新追溯模式。在探讨区块链与食品供需网的网络结构协同和系统功能协同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区块链赋能食品供需网的追溯模式总体框架,并以加工食品为例阐述了模式的具体运作。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赋能为食品供需网追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现手段的支撑,并且该模式更加符合当前食品复杂网络追溯的现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食品追溯存在的集中化控制,信息不完整、可信度低等问题,深化多主体、多供应链合作意识,为食品追溯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利锋  王佳  
以区块链技术赋能产教融合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块链技术基于自身的开放性、独立性、去中心化、安全性等特征和优势,为赋能产教融合创新创造了条件。基于区块链技术赋能产教融合的动因和优势分析,提出区块链技术嵌入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搭建基于产教融合需求和实践特征的区块链信息平台,建立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智能合约,构建充分适应区块链技术特征的产教融合治理和运作模式,健全产教融合学习成果记录和评价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