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5)
- 2023(16294)
- 2022(13419)
- 2021(12518)
- 2020(10662)
- 2019(23856)
- 2018(23471)
- 2017(44866)
- 2016(22915)
- 2015(25206)
- 2014(23960)
- 2013(23576)
- 2012(21016)
- 2011(18253)
- 2010(18274)
- 2009(17200)
- 2008(16039)
- 2007(14228)
- 2006(12107)
- 2005(10718)
- 学科
- 业(98579)
- 济(93387)
- 经济(93286)
- 企(89035)
- 企业(89035)
- 管理(84281)
- 方法(42835)
- 数学(34207)
- 数学方法(33787)
- 业经(32525)
- 财(32290)
- 农(31027)
- 中国(28496)
- 融(28047)
- 金融(28046)
- 银(26355)
- 银行(26345)
- 行(25447)
- 务(24246)
- 财务(24197)
- 财务管理(24156)
- 制(23003)
- 企业财务(22960)
- 农业(22613)
- 技术(22219)
- 理论(18577)
- 地方(17566)
- 体(16767)
- 贸(16462)
- 贸易(16446)
- 机构
- 学院(309623)
- 大学(302213)
- 济(133581)
- 管理(131863)
- 经济(131199)
- 理学(113301)
- 理学院(112352)
- 管理学(110797)
- 管理学院(110211)
- 研究(90664)
- 中国(80512)
- 财(64234)
- 京(60501)
- 财经(51008)
- 科学(50904)
- 经(46502)
- 中心(46490)
- 江(46146)
- 农(45317)
- 所(41562)
- 业大(41345)
- 经济学(40865)
- 财经大学(38023)
- 研究所(37215)
- 经济学院(37109)
- 北京(37033)
- 商学(36972)
- 州(36782)
- 商学院(36662)
- 经济管理(35312)
- 基金
- 项目(209960)
- 科学(169766)
- 研究(157967)
- 基金(155641)
- 家(132770)
- 国家(131571)
- 科学基金(117950)
- 社会(103877)
- 社会科(98906)
- 社会科学(98887)
- 省(83465)
- 基金项目(82338)
- 自然(75006)
- 自然科(73311)
- 自然科学(73288)
- 自然科学基金(72090)
- 教育(71970)
- 划(67621)
- 编号(62508)
- 资助(61905)
- 创(50083)
- 成果(47872)
- 部(46474)
- 重点(46332)
- 创新(45967)
- 发(45259)
- 国家社会(43914)
- 业(42791)
- 制(42464)
- 课题(42026)
- 期刊
- 济(143108)
- 经济(143108)
- 研究(87386)
- 中国(60396)
- 管理(56586)
- 财(54509)
- 融(42471)
- 金融(42471)
- 农(42301)
- 科学(39138)
- 学报(37325)
- 技术(32734)
- 大学(31111)
- 学学(29891)
- 农业(28497)
- 教育(26529)
- 业经(26203)
- 财经(25707)
- 经济研究(22626)
- 经(22211)
- 问题(17990)
- 技术经济(17939)
- 业(17800)
- 财会(16919)
- 科技(16365)
- 现代(15328)
- 商业(14954)
- 会计(14494)
- 理论(14387)
- 策(14168)
共检索到461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雷 刘婧 胡若兰 胡汉辉
本文将我国于2020年落地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作为研究区块链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四个试点地区2334家小微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第一,区块链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满足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区块链试点使得企业的融资满足率平均增加了17.0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平均下降了1.77百分点,融资等待时间平均减少了1.1天。第二,区块链的赋能效果在不同试点城市和项目中存在异质性,苏州和上海试点的赋能效果强于北京和杭州,在提高融资满足率方面的赋能效果强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稳步推进和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大区块链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打造“区块链+”数字征信新体系,推动区块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守正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变叶 陈安琪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信贷资源配给不均衡、融资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核心企业权益无法拆分、信用不能转化并顺畅传递等也成为供应链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无法逾越的鸿沟。区块链技术的融入为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双链”模式下“四流”数据上链解决信息割裂问题,利用数字凭证可进行债权多级拆分和流转,从而赋予小微企业所需信用,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进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关键词:
区块链 供应链金融 融资模式 智能合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金秋 金雪军
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论文具体阐述了要从增加金融供给的角度来纾解,既要拓宽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等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又要创新股权、债权融资等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在此基础上,若要增加金融供给,特别需要持续创新与组合创新,要以链条化的思路持续创新,以结构化的思路混合创新,最后还以"桥隧模式"与"路衢模式"为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营企业 金融创新 桥隧模式 路衢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净
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证结论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显著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科技金融试点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随政策推进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存在两年滞后期。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越高,科技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同时,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科技金融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越显著。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民营企业 PSM-DID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斌辉
近年来,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金融管理部门、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从加强货币政策引导、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减税降费、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具有成效的工作。中小银行依托地缘优势,将金融科技应用下沉到区域市场和细分客群。金融科技驱动下,银行业获得了服务小微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形成了"零售化、线上化、批量化"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方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笪哲
将定向降准与中期借贷便利嵌入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模型,就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否能够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定向降准能较好地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而中期借贷便利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虽然相对较弱,甚至曾在一些时期偏负面,但近年来其正向拉动作用正逐渐增强。中国应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应用中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加大预期引导力度,同时要注重宏观调控政策协调搭配、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以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刚
在分业经营的框架下,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难点是风险(成本)与收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尽管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和成本,但是目前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持有股权或大幅度提高贷款定价来覆盖高风险、高成本,这种局面极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比照"硅谷银行"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建立起"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的业务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
企业融资 金融创新 小微企业 商业银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信科
小微企业作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保持农村市场繁荣、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小微企业因自身结构和生存环境的制约,在融资渠道、融资结构等方面困难重重。文章对金融抑制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讨论了农村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从战略层面给出了融资困境纾解的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娟 刘梦洁 潘梓桐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及三批次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两业融合”视角下服务外包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效果及路径。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发展对制造业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此研究结果依然成立。考虑企业层面及OFDI区位特征因素后的分样本回归结果存在异质性。“两业融合”视角下服务外包借助数智化要素投入效应、服务化产出提升效应对制造业企业OFDI发挥促进作用。使用行业层面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对投入服务化程度较低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具有促进作用,对投入服务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则会产生挤出效应。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外包对数字化投入程度较高及较低的两类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亦会产生负向影响:前者同样表现为挤出效应,后者则表现为数字化投入较低的制造业企业对服务外包政策的响应不足。本研究对高水平开放下“两业融合”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多元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江红
本文以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管新规实施后,前期金融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增加越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经营风险和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市场地位削弱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而较多的银行信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却能增强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主要促进了一年以内和对下游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促进商业信用供给助力企业实现主业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实施资管新规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晓林 张晔 徐虹
如何为小微企业纾困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重要问题,快速革新的金融科技成为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新渠道。本文基于332家小微企业2016—2020年的调研数据,利用百度搜索指数评估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构建双重差分及三重差分模型检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遭遇负面冲击的缓解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对县域及农村地区企业的缓解作用有限;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基于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有助于评估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稳定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新宪 王鹏
近些年,供应链中金融业务的开展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推动,但由于其运作模式中的固有问题,使得供应链中较多的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区块链的落地,在保障了链中融资过程的真实性与共享性同时,也扩大了服务对象范围,使得链中末端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因此,文章在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与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背景探索下,从上下游小微型企业融资方式以及特点入手,判断现行供应链中业务的开展对其融资仍存在的阻碍;然后基于区块链技术从融资信任获取、信息传递、融资风险管控三方面提出供应链末端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时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对该模式下运行潜在问题提出防控建议。
关键词:
区块链 供应链金融 小微企业 风险管控
[期刊] 改革
[作者]
袁淳 崔怀谷
以国有企业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机制分析发现,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通过更多的研发资金投入和更多的研发创新人员以及更高的薪酬契约有效性和更低的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企业规模较大、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欠发达地区更强;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分离“三供一业”社会职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谈嵘 韩晓宇 邵一凡
区块链应用于金融监管的技术优势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网络可以推动金融跨境转账业务进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结算和货币流通,更有利于各行业中心化机构达成共识,形成全球商业生态圈,降低运营成本,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P2P跑路事件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而区块链数据存储具有的自校验性、不可篡改性以及智能合约,为金融行业的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保障。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落地,以数字信息作为信用背书
关键词:
区块链 金融监管 协议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靖宇 刘红霞 王彪华 张宏亮
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要求递延支付银行高管绩效薪酬政策这一事件窗口,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外部融资依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债务融资渠道受阻后,会更加依赖股权融资的方式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提高了企业创新水平。在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受到管制后,相比于国企,非国企的创新水平通过股权融资得到显著提高。此外,上市公司对创新能力较强公司的收购也是其提高自身创新水平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外部融资依赖 企业创新 自然实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化解产能过剩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中国工业去产能的准自然实验
精简乡镇行政机构有助于县级财政解困吗?——来自河南省“撤乡并镇”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大数据税收征管有助于抑制关联交易吗?——来自“金税三期”工程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社会信用有助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保护费改税有助于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吗?-来自《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跨境电商监管的困境及求解——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视角
产业集聚有助于中国企业外源融资吗?
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研究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破解路径
我国区块链技术的风险、监管困境与战略路径——来自美国监管策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