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1)
2023(18777)
2022(15804)
2021(14544)
2020(11984)
2019(27265)
2018(26892)
2017(52163)
2016(27851)
2015(31192)
2014(30743)
2013(30084)
2012(27229)
2011(24413)
2010(24182)
2009(22296)
2008(21554)
2007(18732)
2006(16171)
2005(14004)
作者
(76810)
(63793)
(63191)
(60313)
(40607)
(30530)
(28810)
(24948)
(24278)
(22537)
(21705)
(21384)
(20043)
(19832)
(19621)
(19399)
(19021)
(18805)
(18247)
(18242)
(15671)
(15369)
(15271)
(14531)
(14250)
(14129)
(13968)
(13955)
(12638)
(12435)
学科
(108173)
经济(108028)
管理(89935)
(84208)
(73156)
企业(73156)
方法(50963)
数学(44018)
数学方法(43436)
(31271)
中国(28370)
业经(28051)
(27971)
(23611)
技术(21526)
(21144)
(20306)
财务(20229)
财务管理(20187)
理论(19733)
(19606)
贸易(19591)
地方(19364)
企业财务(19136)
(19054)
(18690)
银行(18652)
农业(18415)
(17707)
(17429)
机构
大学(388804)
学院(387293)
管理(158199)
(155206)
经济(151897)
理学(137733)
理学院(136309)
管理学(134006)
管理学院(133267)
研究(121218)
中国(93085)
(80581)
(73866)
科学(72678)
财经(59290)
(57477)
中心(56995)
(55442)
业大(54733)
(54732)
(53968)
研究所(52246)
北京(50168)
(49903)
师范(49465)
经济学(47520)
(45059)
(44600)
财经大学(44486)
经济学院(42903)
基金
项目(270133)
科学(214913)
研究(200848)
基金(197693)
(170351)
国家(168932)
科学基金(147834)
社会(128731)
社会科(122101)
社会科学(122073)
(105306)
基金项目(104513)
自然(94938)
教育(93084)
自然科(92774)
自然科学(92755)
自然科学基金(91091)
(87943)
编号(81850)
资助(80195)
成果(65664)
(59915)
重点(59676)
(59399)
(56293)
课题(55633)
创新(54897)
国家社会(53296)
(52897)
教育部(52451)
期刊
(163206)
经济(163206)
研究(112892)
中国(72238)
管理(59248)
(58046)
学报(56317)
科学(52618)
(48641)
教育(44506)
大学(44416)
学学(41603)
(36930)
金融(36930)
技术(35208)
农业(33342)
财经(29083)
业经(27409)
经济研究(26296)
(24827)
问题(20652)
图书(20123)
科技(19316)
理论(18878)
技术经济(18524)
(17332)
(17308)
实践(17255)
(17255)
商业(17207)
共检索到556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成国  江文歆  庄雷  
区块链支持下的数字货币凭借独特的去中心化算法信用得到快速发展,但其价值特征与传统货币不同。从货币价值视角分析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与信用的关系,运用货币价值理论与内生货币理论研究区块链数字货币价值信用机制,然后对比传统金融与电子货币中心化信用创造模式,探索不同价值信用担保形式下区块链数字货币信用创造路径与机制,并从货币价值运动过程的形成、转移和创造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舒  
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使得加密数字货币去中心化、解决信任问题和不可篡改等技术优势的实现,推动了数字货币的发展。但是,各国政府未能就加密数字货币认知达成一致,各项监管法律法规也未建立健全,需要借助审计这一监管方式保障各方利益。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加密数字货币审计监管的必要性;其次明确注册会计师需要慎重查证货币的合规性、内控情况评估、自身专业技能和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分类计量及截止确认准确性情况;最后对交易涉及的安全、信用、法律合规性、涉税和场外交易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帮助注册会计师明确自身关注的重点,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晟  
在传统的信用货币体制下,国家对法定货币具有绝对控制权;在很多国家,这种绝对控制权对本国货币币值稳定构成了威胁;而区块链技术为法定货币的控制权在国家与民众之间的重新分配提供了技术可行性。本文在分析现行区块链货币控制权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去中心化的、中心化的、部分中心化的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下,国家对法定货币控制权的可能变化,以及法定货币控制权变化对币值稳定、铸币收益、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晟  
在传统的信用货币体制下,国家对法定货币具有绝对控制权;在很多国家,这种绝对控制权对本国货币币值稳定构成了威胁;而区块链技术为法定货币的控制权在国家与民众之间的重新分配提供了技术可行性。本文在分析现行区块链货币控制权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去中心化的、中心化的、部分中心化的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下,国家对法定货币控制权的可能变化,以及法定货币控制权变化对币值稳定、铸币收益、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尹学钰  刘泽豪  
本文对"存款创造贷款"和"贷款创造存款"两种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历史演进逻辑进行详尽阐释,阐明"创造"一词只体现存款和贷款数量增加的发生顺序,而不代表两种业务之间具有绝对的逻辑先后关系。本文强调,两种机制的核心差异在于贷款的自主性,与银行的经营决策、所处的监管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一结论对两种机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带来一定启示。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松时,银行可以按客户的借款意愿提供贷款并直接创造出存款。然而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紧时,银行需要在存款侧进行监管套利才能发放贷款,此时的贷款只能创造出流动性和安全性都劣于银行存款的"影子负债"。因此,忽视金融监管环境对银行贷款自主性的限制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积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奎  
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被冠以诱发次贷危机的最主要因素,监管层面对其关注程度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理论着手,将信用创造与货币创造过程联系起来,最终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分析了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而研究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子银行资金过于集中带来的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庄雷  赵成国  
鉴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探索,比较分析数字货币演化历程和动因,从货币价值、发行主体、数量调节三大基本问题总结数字货币的本质、属性、锚定、信用创造四大机理。基于金融创新效率和风险侧重选择不同,分析数字货币核心机制的设计思路、实践探索和未来前景,从二元间接信用创造的融合式到一元直接信用创造的重构式来实现数字货币信用模式的应用调整。结合数字货币的风险理论和监管原则,提出从单维平面到多维立体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来实现数字货币体系的有效监管,共享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人格化的普惠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庄雷  赵成国  
鉴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探索,比较分析数字货币演化历程和动因,从货币价值、发行主体、数量调节三大基本问题总结数字货币的本质、属性、锚定、信用创造四大机理。基于金融创新效率和风险侧重选择不同,分析数字货币核心机制的设计思路、实践探索和未来前景,从二元间接信用创造的融合式到一元直接信用创造的重构式来实现数字货币信用模式的应用调整。结合数字货币的风险理论和监管原则,提出从单维平面到多维立体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来实现数字货币体系的有效监管,共享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人格化的普惠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连飞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连飞  
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银行存款创造模型,在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影子银行通过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改变信用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理论机制,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运用B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社会总需求紧缩、流动性紧张,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减少了货币供给。在经济低迷时,影子银行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预留扣减率升高,削弱了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减少了货币供给;同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可能低于影子银行的预留扣减率,从而使货币供给在影子银行漏损率的作用下又相应减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斯  
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主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并且是外生可控的,因此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其政策目的。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商业银行是货币的唯一创造主体,中央银行需要适时提供基础货币来满足跨行之间的交易结算。通过分析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理论逻辑,并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出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金叶  许玉琴  
虽然《资本论》尚未对比特币拜物教之谜进行揭示,但是,至今世人对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的崇拜不亚于当时民众对商品和货币的崇拜。文章应用劳动价值理论揭示"数字货币"拜物教之谜的根源,并指出区块链"数字货币"的设计者在设计比特币"数字货币"时的缺陷:设计者解决"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技术性质,却没有解决"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金融性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克  张泽栋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在多地试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实验,各界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信用基础及潜在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发行模式下,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基础货币,其信用基础为主权信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改变基础货币结构,并影响货币创造体系。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一是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强化对存款市场利率的影响;二是付息数字货币可能挤占存款准备金在基础货币中的份额,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率的敏感性将随之上升;三是央行可借用数字货币的可编程、可追踪特性,进一步提升对专项资金用途的把控能力。应稳步推进数字货币发行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宣传工作、完善交易机制、探索跨境数字货币交易等方式完善货币发行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宜宾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黎明  梁尤伟  
随着IT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经济社会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程度不断深化。在新技术、新需求的冲击下,承载着薄记、结算、储备、投资功能的传统纸币日益显现出安全性低、流通成本高、信息缺失等缺陷。为解决传统纸币弊端,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团队,标志着中国数字货币应用进入日程,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新一代货币呼之欲出。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最为接近的是以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作为基础性底层技术的比特币。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对未来数字货币发展应用进行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文玉  孙英隽  
近几年来,我国的实际新增货币供应总量总是远远突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可谓"功不可没"。同时,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也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巨大挑战。首先从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中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两种不同的信用创造机制,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法以信托贷款量为例分析了其对我国不同货币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