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0)
- 2023(11763)
- 2022(9790)
- 2021(8891)
- 2020(7517)
- 2019(16350)
- 2018(16009)
- 2017(30367)
- 2016(16402)
- 2015(18372)
- 2014(18049)
- 2013(17650)
- 2012(15866)
- 2011(14051)
- 2010(14141)
- 2009(13309)
- 2008(13511)
- 2007(12270)
- 2006(10617)
- 2005(9730)
- 学科
- 业(65604)
- 管理(65561)
- 济(62805)
- 经济(62694)
- 企(57803)
- 企业(57803)
- 方法(29280)
- 财(26104)
- 数学(25468)
- 数学方法(25180)
- 制(19798)
- 务(18184)
- 财务(18145)
- 财务管理(18108)
- 企业财务(17319)
- 农(17214)
- 技术(16864)
- 业经(16066)
- 中国(15615)
- 体(14516)
- 贸(12807)
- 贸易(12803)
- 体制(12681)
- 易(12534)
- 学(11873)
- 农业(11280)
- 银(11066)
- 银行(11024)
- 行(10360)
- 划(10337)
- 机构
- 学院(240098)
- 大学(239892)
- 济(98918)
- 经济(97047)
- 管理(96264)
- 理学(83742)
- 理学院(82939)
- 管理学(81675)
- 管理学院(81236)
- 研究(76801)
- 中国(59052)
- 京(49810)
- 财(49255)
- 科学(46830)
- 农(43021)
- 所(38727)
- 财经(38589)
- 业大(38264)
- 江(35794)
- 中心(35400)
- 经(35085)
- 研究所(34860)
- 农业(33980)
- 北京(30742)
- 经济学(29950)
- 财经大学(28780)
- 院(27954)
- 州(27524)
- 经济学院(27154)
- 商学(27134)
- 基金
- 项目(163293)
- 科学(129168)
- 基金(121220)
- 研究(113711)
- 家(107656)
- 国家(106802)
- 科学基金(92353)
- 社会(74821)
- 社会科(71233)
- 社会科学(71218)
- 基金项目(64065)
- 省(63416)
- 自然(61590)
- 自然科(60272)
- 自然科学(60252)
- 自然科学基金(59257)
- 划(53445)
- 教育(52227)
- 资助(49104)
- 编号(43429)
- 重点(36668)
- 部(36409)
- 创(35588)
- 制(34579)
- 成果(34059)
- 创新(33446)
- 发(33233)
- 国家社会(31944)
- 科研(31707)
- 教育部(31327)
- 期刊
- 济(105326)
- 经济(105326)
- 研究(66055)
- 中国(48049)
- 财(42535)
- 学报(41605)
- 农(37900)
- 管理(37751)
- 科学(36782)
- 大学(31607)
- 学学(30315)
- 农业(25106)
- 技术(22748)
- 融(21388)
- 金融(21388)
- 教育(20151)
- 财经(19681)
- 经济研究(17619)
- 业经(17105)
- 经(16713)
- 业(14018)
- 问题(13275)
- 技术经济(13023)
- 财会(12797)
- 科技(12727)
- 版(12477)
- 贸(11387)
- 会计(11378)
- 业大(11092)
- 商业(10900)
共检索到352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汝俊
数字化转型时代已经到来,相关新技术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否提升了公司纵向并购率,并从区块链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发展视角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推动公司进行更多的纵向并购,提升纵向并购率,这种影响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及提升产业链资源整合效率三条路径来实现。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引致更大规模的纵向并购能够显著提高相关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低的供应链集中度会强化区块链技术对纵向并购率的影响,公司所处生命周期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纵向并购率之间的关系。本文丰富了区块链在资本市场行为领域的应用研究范畴,也为产业数字化转型下公司高效进行纵向并购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区块链 产业链 纵向并购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雪 潘爱玲 王慧
本文基于2008—2022年的并购数据,探究了业绩压力对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影响,检验了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并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传统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越大,越倾向于进行数字并购。机制检验显示,业绩压力主要通过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意愿和强化其风险偏好两条路径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所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组织惯性越小,业绩压力下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并购的可能性越大。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并购能显著提升传统企业的短期市场绩效,从长期来看,随着整合持续深入,其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数字创新绩效也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业绩压力角度佐证了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对破解传统企业的业绩困境、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劲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霍学文
区块链是金融科技重要的底层技术,应用场景也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并介绍了北京利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应用与探索。现阶段全球掀起了区块链研究热潮,很多国家的政府、大型金融机构都期待在这一轮技术大潮中占得先机。金融机构都在加快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认为,在积极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应当引导区块链走上健康的轨道。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杜薇 朱大鹏 王喆
劳动力市场理论中,性别分化带来的劳动力异质性不仅源于劳动力本身在物理、生理等方面的差距,还源于社会环境以及现存职场性别隔离的情况。文章基于女性参与率的不同对企业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产生的影响,构造了劳动力性别特征影响企业价格加成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其理论机制;并以2008-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女性高层主要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两个渠道影响企业价格加成,公司高层中女性参与率对企业价格加成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较高、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女性高层的影响力更显著。回归结果支持了理论推导预测,并为相关机构制定女性就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厉国威 郑东林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探究D&O保险在中国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认购D&O保险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而言,认购D&O保险能降低业绩预告偏离度,并抑制其乐观偏差;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投保企业,D&O保险对业绩预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于预测难度较大的业绩预告,D&O保险对业绩预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证据从业绩预告质量角度证明D&O保险在中国市场上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拓展了关于D&O保险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超 郑军
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推广与使用对企业“脱实向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表现为显著抑制金融渠道收益占比,但对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并无显著影响。当考虑行业和产权异质性时,数字金融仅对制造业和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成本在数字金融对企业“脱实向虚”影响中具有明显中介作用。因此,为更好发挥数字金融抑制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需持续推进数字金融制度体系建设,构建数字金融长效融资机制,拓宽数字金融服务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成本 “脱实向虚” 金融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成群蕊 李季刚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探讨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促进还是抑制。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并且这种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从数字金融的三个不同维度来检验,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而数字化程度与企业金融化行为正相关,表明数字化的过快发展并不利于实体企业的发展。此外,利用降低融资费用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渠道机制验证了本文的假设。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合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企业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鹏伟
近些年,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却出现了“脱实向虚”的怪象,逐渐偏离实体经济的轨道,造成了资金在类金融体系内空转,如何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已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基于“高铁开通”这项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是否能够抑制企业的金融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能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趋势,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旧保持不变。机制检验表明:“高铁开通”主要是通过增加实体投资和提高公司治理产生抑制效应,且在国有企业和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效应更明显。公司应以高铁开通为契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利用高铁治理效能,改善公司治理;政府应持续推进高铁网络建设,缩小地域发展差距。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企业金融化 实体投资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乔焱宁
本文选取我国2012~2014年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各种类型的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验证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的适用性,并验证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证实了锦标赛理论在高管内部差距上的适用性,同时证实了行为理论在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上的适用性,即较大的薪酬差距会抑制公司绩效。
关键词:
薪酬差距 公司绩效 锦标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万福 林斌 宋璐
本文以投资效率为核心,通过基于流动性特性的条件关系检验和基于预期投资偏离的无条件关系检验,探讨了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过度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加剧了该现象的发生;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不足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样加剧了投资不足现象的发生;相对于内控较好的公司而言,内控较差的公司更可能出现在偏离正常投资水平的无法解释的极端投资组;公司层面和会计层面重大内控缺陷对投资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整体而言,内控缺陷更多的公司,其之于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更加严重。本研究表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亦是从微观层面防止中国经济投资过热或过冷,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投资不足 投资过度 投资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林春艳 宫晓蕙 孔凡超
本文基于2003年至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规制引起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识别与测度,采用不同空间距离权重矩阵对该溢出效应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环境规制本地效应对绿色技术进步影响显著,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趋势。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无法有效促进本地企业绿色技术进步。(2)环境规制邻地效应对绿色技术进步影响表现为倒U型门槛特征,从地理距离看在0~400km范围内绿色技术进步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空间溢出效应,超过此范围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因此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衰减性和有界性。(3)环境规制邻地效应显著高于本地效应,环境规制对邻地绿色技术进步影响更明显。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理念,设计合理并恰当实施环境规制才可以诱发本地及邻地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共同打造地级市命运共同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1058份农户数据,借助烙印理论、二元Probit模型与多变量Probit模型,阐释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总体呈负向。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男性,饥荒经历对女性的负向冲击更大;在影响农户选择增险型与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新品种与病虫害绿色防治,饥荒经历存在抑制作用;在影响农户选择控险型、非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饥荒经历则发挥促进作用。风险厌恶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信任水平是饥荒经历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主要路径,且对于不同阶段经历饥荒的农户,饥荒经历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别。基于此,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强化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信任水平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基于湖北省1058份农户数据,借助烙印理论、二元Probit模型与多变量Probit模型,阐释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总体呈负向。饥荒经历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男性,饥荒经历对女性的负向冲击更大;在影响农户选择增险型与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新品种与病虫害绿色防治,饥荒经历存在抑制作用;在影响农户选择控险型、非知识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上,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饥荒经历则发挥促进作用。风险厌恶程度、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信任水平是饥荒经历作用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选择的主要路径,且对于不同阶段经历饥荒的农户,饥荒经历的影响路径有所差别。基于此,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强化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信任水平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娄祝坤 王锦 张川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系族企业"的研发投资一直缺乏研究关注。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集团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集团系族化经营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系族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显著高于传统"独生子"集团企业,即集团系族化经营能促进上市公司研发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集团系族化经营对研发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大股东掏空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利用手工收集的系族集团结构特征的数据,首次证实了系族集团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具有重要影响,丰富和拓展了企业集团系族化经营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系族企业 内部资本市场 掏空 研发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若琳 任金政 王遂昆
近年来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担忧,为探究如何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正轨,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引领企业“去虚归实”;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削弱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最终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强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以及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金融化 股权激励 经济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