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1)
- 2023(11478)
- 2022(10220)
- 2021(9790)
- 2020(8157)
- 2019(18991)
- 2018(18724)
- 2017(36247)
- 2016(19861)
- 2015(22651)
- 2014(22631)
- 2013(22471)
- 2012(20610)
- 2011(18476)
- 2010(18495)
- 2009(16965)
- 2008(16828)
- 2007(14980)
- 2006(12937)
- 2005(11371)
- 学科
- 济(77584)
- 经济(77494)
- 管理(61140)
- 业(56672)
- 企(49052)
- 企业(49052)
- 方法(38103)
- 数学(32350)
- 数学方法(31881)
- 农(20173)
- 中国(19176)
- 学(18530)
- 财(18443)
- 业经(17500)
- 制(15315)
- 理论(14937)
- 贸(14456)
- 贸易(14444)
- 地方(14077)
- 易(13999)
- 和(13164)
- 农业(12631)
- 务(12385)
- 财务(12317)
- 财务管理(12294)
- 技术(12170)
- 银(11842)
- 银行(11794)
- 融(11718)
- 金融(11716)
- 机构
- 大学(287478)
- 学院(284602)
- 管理(116174)
- 济(108228)
- 经济(105535)
- 理学(100542)
- 理学院(99463)
- 管理学(97623)
- 管理学院(97114)
- 研究(92863)
- 中国(69745)
- 京(62324)
- 科学(58902)
- 财(49208)
- 所(47047)
- 农(45782)
- 业大(43446)
- 研究所(42717)
- 中心(42431)
- 江(41200)
- 财经(39873)
- 北京(39494)
- 范(37299)
- 师范(36911)
- 经(36192)
- 农业(35984)
- 州(33942)
- 院(33708)
- 经济学(31128)
- 技术(30235)
- 基金
- 项目(194156)
- 科学(151773)
- 研究(141067)
- 基金(140265)
- 家(122044)
- 国家(121034)
- 科学基金(104228)
- 社会(86238)
- 社会科(81621)
- 社会科学(81598)
- 省(75845)
- 基金项目(74549)
- 自然(69886)
- 自然科(68298)
- 自然科学(68278)
- 自然科学基金(67029)
- 教育(65234)
- 划(63762)
- 资助(59089)
- 编号(58054)
- 成果(47028)
- 重点(42652)
- 部(42542)
- 创(40058)
- 发(40000)
- 课题(39656)
- 创新(37310)
- 科研(37186)
- 大学(36516)
- 教育部(36392)
- 期刊
- 济(121364)
- 经济(121364)
- 研究(83004)
- 中国(55652)
- 学报(46587)
- 管理(43470)
- 科学(42640)
- 农(41232)
- 财(37075)
- 大学(35081)
- 教育(33627)
- 学学(32782)
- 农业(28877)
- 技术(25842)
- 融(23948)
- 金融(23948)
- 业经(19703)
- 财经(19358)
- 经济研究(18132)
- 图书(16681)
- 经(16423)
- 理论(15406)
- 问题(15095)
- 业(14905)
- 实践(14239)
- 践(14239)
- 技术经济(14092)
- 科技(13926)
- 版(13289)
- 现代(12821)
共检索到416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东海证券课题组 王一军 丁竞渊 应晓明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缺乏中心化可信权威的条件下建立信任机制并实现交易,可有效解决制约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权威认证共识机制、智能衍生品合约、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系统风险监测模型等。经论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改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穿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斯文
金融危机用事实说明,场外衍生品的高杠杆性、低透明度、主体集中化和风险多元化等特征容易诱发并扩大系统性风险,产生严重的外部负效应;同时,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活动涉及全球各经济体,迫切要求各国加强监管合作,共同规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理论分析证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国际监管合作要显著优于监管竞争。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国际监管合作是解决"市场全球化"与"监管地区化"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玄
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将场外衍生品交易与监管问题推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央对手方机制产生及发展的回顾,说明了该机制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具有的重要意义。为防范场外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需要借助中央对手方机制加强监管。
关键词:
摩根大通 中央对手方 场外衍生品 监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梅静 刘婷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逐渐趋于严格和透明,标准化和电子化已成为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回顾了场外衍生品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的产生背景、发展进程与发展经验,介绍了国内银行间衍生品市场应用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的实践,及其对于提高市场标准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以及完善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OTC衍生品 交易确认 电子化 标准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祁东
伴随着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完善对其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分析,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品 监管 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次贷危机后,为避免对手方风险,各国及地区加快了场外衍生品市场引入中央对手方进行中央清算的步伐。目前,国际上对中央清算机制的保证金模式主要有基准模式、实体隔离模式、完全法律隔离模式、有追索权的法律隔离模式、可选择模式五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央清算应以上海清算所为主要载体和平台,在结合各品种的具体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场内期货交易所的成熟经验,并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以实体隔离模式为主的可供选择的保证金模式。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市场 中央清算机制 保证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跃文 李冬新
我国场外证券衍生品市场相较于场内市场更具灵活性和专业性,可以满足深层次和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与风险对冲需求,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市场具有产品非标化、交易透明度不足和自律监管相对宽松等特征,也可能导致证券公司及其客户承担过多风险,为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活动提供便利,因此需要尽快提高市场运行的规范性和监管有效性。
关键词:
风险与对策 场外市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川
清算机制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际组织和美欧都在致力推广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集中清算制度。基于不同的原因,美欧关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的立法和监管制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这些制度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基于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考虑,也是美欧各国增强本国金融机构和市场吸引力的需要,更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基于长期利益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结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斯文
利用美国1998—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基础资产、场内衍生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政府监管等因素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利用场外衍生品对冲风险的动机明显,场外衍生品与场内衍生品的互补效应比替代效应更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存在负效应,而政府加强监管会产生正效应。因此,在我国,衍生品市场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并推进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内控建设。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莹 荣艺华
本轮金融危机充分证明: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和滥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为避免危机重演,重振市场信心,美国、泛欧及主要国际组织纷纷就变革金融监管体系出台具体改革方案和监管建议。该文就当前国际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的新动向进行了整理,并针对我国场外衍生产品监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场外衍生品市场 监管变革 信用违约互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晨阳
在场外交易中,零售外汇交易拥有众多中小个人投资者。本文介绍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于零售外汇业务中投资者的保护措施,指出监管当局需要给予场外衍生品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更多关注,在保证投资者适当性、规范经纪商经营行为和解决客户争端方面出台更多保护政策,并探索将有中小投资者参与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引入场内交易。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于凤芹 邢天才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前提下,验证了衍生工具的使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衍生工具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其中,场外衍生品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场内衍生品的使用则降低了企业价值。因此,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显得非常必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远 冉鹏
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或称OTC市场,泛指期货交易所之外从事商品远期、商品互换、商品期权等衍生品交易,交易标的有贵金属和基础金属、原油和其他石油产品、天然气、海运费、天气指数等。场外衍生品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差别主要在于多为非标准化合约,用以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主要采用协议转让等交易方式。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研妮
一、印度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成功经验(一)审慎严格的监管理念印度早在独立前就已出现了一些场外衍生品交易,但为了抑制和打击证券市场的投机,1956年印度政府颁布了《证券合同管理法》(SCRA),严禁开展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全面经济改革,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先后成立了两个委员会,分别对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路径和风险防范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1999年印度政府颁布了《证券合同管理法》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智勇 刘任重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杠杆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蕴含着大量的风险。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国内文献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随后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品 政府监管 自律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